農業缺工怎麼辦?台東農改場有新解,透過該場發明的「新型肥料撒布裝置」,與現有的小型農機配合,操作簡單,可附掛大型肥料桶,施肥效率比人工施作高出五倍以上,可望大幅解決人工施肥耗時又耗力的老問題,且台東農改場也指出,該項技術目前已技轉,希望將來透過大量生產,讓果農不再為施肥傷透腦筋。
果園施肥辛苦,研發施肥撒布裝置
對於該項發明,台東農改場場長陳信言指出,台灣果樹栽培面積高達18萬公頃,其中台東所栽種的番荔枝、柑桔、枇杷、荔枝、紅龍果及梅等都佔有不少比例,其中又以番荔枝的5000公頃最多,但像這類3年生以上的果樹,每公頃需要使用2400公斤以上的肥料,以往都是以人工斜背施肥桶最多,每次僅可負擔20公升,且一人一小時僅可施肥0.2公頃,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生產極為辛苦。
但也不是沒有施肥器械的使用,陳信言表示,像不少地方都有在販賣施肥機或小型的噴灑器械,不過低單價的商品受限於容量不足,效率不夠高,一台造價四十多萬元的機器使用又不見得簡單,若保養沒做好,很容易就會損壞,因此普遍的使用率不是很高。
因此,臺東農改場用農民普遍都有的搬運車進行研發,將包含肥料桶、鼓風機、撒布管及控制桿等施肥撒布裝置,都安裝在車台上,不僅保有原來的搬運功能,還能兼顧施肥功用,且新裝置的撒布原理是利用氣流輸送撒布,不會產生揚塵,整體結構也十分簡單,不需特別保養,使用後以清水沖洗即可,將可提升農民使用的方便度。
每小時可施肥一公頃以上
至於作業效率上,台東農改場副研究員黃政龍也指出,經實測發現每公頃可撒布300到1000公斤肥料,撒布距離單邊最遠達1.5公尺以上,且可均勻撒布於樹冠下,就番荔枝果園實測施肥效果來看,每0.1公頃可在4-6分鐘內完成,整體而言該機器每小時可施肥一公頃以上。
此外,肥料桶容量也高達240公斤,且上方有設置篩網,無論粉狀、結晶狀、粒狀還是柱狀的肥料都可以使用,只要篩除後調整鼓風機轉速控制肥料撒布距離即可。
對於該項裝置何時上市?台東農改場則表示,目前有取得新型專利,已經技轉國內廠商,盼望未來能量產,好降低果樹栽培的施肥成本、時間及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