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澱粉事件延燒全台,立法委員林淑芬痛批,衛生署在民國89年發出公文,免除複方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源頭大放水,導致工業級添加物不斷流入食品,要求撤銷此一公文(見文末附錄)。衛生署食管局局長康照洲則強調,複方添加物成千上萬種,若改為查驗登記,太曠日費時,目前僅能強制登錄。學者對衛生署説法,大表失望。
立委:工業原料流入食品,複方未查驗登記是最大漏洞
繼工業用澱粉流入粉圓、粄條、黑輪,連醬油都驗出添加物超標,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20日特別邀集衛生署、環保署和工業局等主管機關,報告處理進度。
林淑芬指責衛生署源頭管理不力,民國89年廢除複方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業者加了一堆化學物卻不用查驗,還可自稱獨門配方,不純的工業原料,才會一再流入市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也表示,目前只有單方食品添加物要查驗登記,複方雖由單方組成,但化學並非1+1等於2,只要比例、製程不同,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性質,任何單方調配起來都是新的複方,應該都要通過毒理和健康測試,他大嘆:「對主管機關至今的作為,非常失望。」
此外,林淑芬指出,衛生署在2002年連續發出三份公文,規定4.5公斤以上包裝的食品添加物,不用標示中文名稱,理由竟是「非直接販售予消費者」;但下游食品廠商看不懂一堆英文字,根本不知道買到什麼東西,第一線稽查人員光是查字典就耗掉許多時間,就算要稽查也有心無力。
林淑芬質疑,大包裝的食品原料明明更好標示,衛生署分明是幫業者放水。
委員會最後通過林淑芬的臨時提案,要求衛生署恢復香料及複方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進口食品添加物都要以中文標示。
複方查驗登記曠日費時,衛署認難行
對於林淑芬要求恢復複方查驗登記,食管局局長康照洲認為難以落實,因為複方食品添加物成千上萬種,查驗登記不但要審核毒理資料、健康評估,經費、人力都有困難,其他國家也沒有類似措施。食管法草案目前正在審議,複方食品添加物,將從現行的自願登記改為強制登記,違者將會處以3萬到15萬元罰款。
不過一位經驗豐富的稽查員駁斥衛生署說法表示,目前單方添加物的查驗登記都委由CAS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辦理,業者須自行付費,衛生署根本不用花太多人力經費,複方若要登記也不是問題,衛生署說法,只是在為業者開脫。
這位稽查員並指出,國外對食品添加物業者管控嚴格,因此不需要強制登記複方,但台灣的食品添加物業者「和路邊攤一樣多」,政府卻幾乎沒有管控措施,這次出問題的兩家原料商就不在衛生署登記範圍內。他直言,若衛生署真的重視人民健康,就該把食品添加物變成特許行業,要有一定資格才能生產販賣,如此不但能減輕稽查負擔,產品流向也更易追蹤。
附錄:衛生署免除香料與複方添加物查驗之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