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餐桌小旅行》 「故事人」洪震宇最新力作

有過國外旅遊經驗、曾受到當地風土與文化感動的人,或許都思考一個問題:「台灣的文化底藴在哪裡?」

人類學背景、曾任資深媒體工作者的洪震宇,現在名片上的職稱是「故事人」,無論是推動小旅行、為地方觀光產業發想創意等等,他近年來給自己的任務,就是地毯式的挖掘並發揚台灣各地的風土特色。

他四年來勤跑家戶餐桌、加工場所、銷售市場、農漁產地,與各式各樣的人對話,並將這樣扎實的味覺旅行與田野筆記集結成冊,用豐富的影像和生動的文字,出版成了最新著作《風土餐桌小旅行—12個小地方的飲食人類學筆記》。

12個小城鎮 人與飲食的連結

10641235_10152603676327420_7477655235311878389_n
(提供 / 遠流出版社)

這本書介紹的12個小地方,包括貢寮、國姓、豐濱、比西里岸、池上、海瑞與延平、六龜、美濃、鹽埕、甲仙、那瑪夏、南屯,跨足六個縣市。洪震宇表示,本來想在書中寫18-20個小地方的故事,但發現其中有些地方還沒有踏查的那麼熟,只能暫時收起來。

負責監製這本書的遠流總編輯黃靜宜曾告訴過他,這樣的題材會很挑戰讀者,雖然大家都居住在台灣,但像是「那瑪夏」這樣的小城鎮,還有許多人沒有聽過。對此,洪震宇說:「但是越偏僻的地方,保存的故事和原味就越豐富,可以在其中看到很多台灣文化和食物的緣起。」

他並表示,台灣已經快速的城市化、現代化,很多事物正在消失中,「但有人去找,它就會回來。」而這也是洪震宇想寫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從之前以「節氣」為主軸來介紹在地物產與食材,到了現在,節氣對於洪震宇而言成了較外圍的食物指標,他開始去發掘食材背後的史地脈絡、飲食與人的連結。

他舉例:「節氣可以告訴我們現在盛產什麼,像是中秋之後會盛產芋頭。然而,甲仙這個地方會盛產芋頭,也有其歷史因素。這是因為以前苗栗的客家人來甲仙開採樟樹,而把芋頭帶下來當糧食栽種。苗栗是水田,甲仙是旱田,芋頭的尺寸大顆變小顆,口感也變得鬆軟。」

地方小食帶來風土故事

10603653_10152603675497420_616861140949488504_n
來自那瑪夏的兩位朋友,卡那卡那富族的Giwa和布農族的Ibu,她們帶來了自製的三道菜,包括竹筒飯、小米粽,和快樂分享包。(提供 / 遠流出版社)

在新書發表會現場,主辦單位準備了幾樣書中提及的地方小食,大家邊品嚐,邊聽洪震宇說這些食物的風土故事。

前菜是來自甲仙關山的鼠殼粿,是當地平埔族阿姨做的,內餡包有豬肉、蝦米、蝦仁和油蔥酥,越冷越好吃。洪震宇解釋:「鼠麴草就是在春天的田邊長出來的野草,開黃麴色小花。平埔族會採摘下來,剁碎後冷藏保存,要吃的時候再和糯米揉在一起做粿。」

他補充說,甲仙的族群多元,有客家人、平埔族、原住民、外籍配偶、漢人,食材也非常的豐富。

主菜的部分,則邀請了來自那瑪夏的兩位朋友,卡那卡那富族的Giwa和布農族的Ibu,她們帶來了自製的三道菜,包括竹筒飯、小米粽,和快樂分享包。快樂分享包除了已經蒸熟可以現吃的,Giwa和Ibu也在現場教大家現包現蒸。

卡那卡那富族的竹筒飯吃法是:先吃一口老薑,再吃一口鹽,最後一口飯,用薑的辣味作為前導,引出飯的甜味,也促進血液循環。小米粽除了最外層的裹葉,裡面還包了一層可食用的假酸漿葉,搭配小米的鬆粒口感和豬肉的香氣,獨特滋味讓人回味無窮。

快樂分享包很像客家粿粽,外面的裹葉通常用野生山蘇,裡面包糯米粉、山豬肉和小魚蒸煮出來的食物,在卡那卡那富族裡,每一家都會自己做,並分送給別人吃。

10659430_10152603676457420_2379510778272232538_n10672278_10152603675602420_1465080202596548926_n

Giwa和Ibu在現場教大家現包現蒸卡那卡那富的快樂分享包(攝影 / 黃福惠)

洪震宇說:「台灣第16個被正名的原住民族卡那卡那富,以往被認為和鄒族同一系,被稱作曹族或南鄒族,後來發現語言和文化完全不一樣因而正名。現在卡那卡那富族只剩約500人,而由於與布農族同住混血,只有十分之一會講母語。」洪震宇造訪那瑪夏時,和卡那卡那富族的青年討論之後,他們便回去和長輩學習,把餐桌上的食物重新找回來,Giwa就是其中之一。

洪震宇也解釋,布農族的飲食和卡那卡那富族很不一樣。布農族打獵、吃肉,他們的食物非常簡單,例如「兩菜一湯」,就是用水煮豬肉,再放入龍葵葉,兩樣都撈起來吃以後,湯也可以喝。而卡那卡納富族則是沿著楠梓仙溪居住,吃的是河鮮,蝦、螃蟹和溪魚,料裡風格較為細緻。

甜點的部分,則是用南屯麻芛製作的太陽餅和狀元糕,這些料理的詳細故事,都收錄在《風土餐桌小旅行》裡。與會貴賓中,有人說這本書有點深,有人說簡單易讀。無論如何,看到有能力的人正細膩挖掘根植於本土的文化意義,或許未來台灣的觀光產業真的能以細緻風土來滋養旅客,而不用再依靠抽離在地脈絡的主題佈景村來營利。

◎想進一步瞭解《風土餐桌小旅行—12個小地方的飲食人類學筆記》,聽洪震宇老師現場說故事,可至遠流博識網報名9月27日(六)14:00~15:30的新書分享會:http://www.ylib.com/action/#t327

10639525_10152603675907420_8412914383331658503_n
洪震宇將紮實的味覺旅行與田野筆記集結成冊,用豐富的影像和生動的文字,出版成了最新著作《風土餐桌小旅行—12個小地方的飲食人類學筆記》。(提供 / 遠流出版社)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