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農舍爭議不斷,宜蘭代理縣長陳金德強調,農舍臨路臨側規定只是行政指導,不具法律效令,農舍應該尋求最佳配置而不是唯一配置,且限制農舍位置「掐死農村發展」。對此,農委副主委陳吉仲回應,「的確是行政指導,它確實不具法律效令」,但根據農發條例,農舍必須不影響農業生產發展環境,當農舍如果不臨路臨側就是會造成農地破損、排污問題,那就是違反中央法律。
曾因捍衛農地下台的前農委會主委彭作奎重批,「陳金德的確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根本是本末倒置」,農委會應堅持農舍臨路臨側,農地不該變成不動產炒作。宜蘭縣前農業處長楊文全表示,陳金德自己農舍違規未農用,應先要求自己。青農吳紹文表示,農舍臨路臨側規定是為了杜絕假農民,「真的不懂縣長到底在想什麼」。
陳吉仲:臨路臨側的確是「行政指導」,但農舍蓋在田中央一定影響農業環境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農舍臨路臨側規定「完全同意是行政指導,它確實不具法律效令」但是根據農發條例,農民提出農舍申請,是以不影響農業生產發展環境為前提,那農舍怎麼樣才不影響生產環境?因此農委會定《農地興建農舍辦法》,規定農民檢具申請表格、經營企劃書等,具體規範什麼方式才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然後通函去各地方政府定農舍鄰路鄰側規範,是這樣演變下來,所以通函確實不是法律。
但是回到「是否影響農業生產環境」,陳吉仲表示,去問農業生產專家、學者,農舍蓋在哪裡最不會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就是臨路臨側,所以才會有臨路臨側的指導,如果農舍蓋在田中間一定會影響,不然污水排放等等的一定會影響生產環境,那就是違背中央法律。

楊文全:陳金德身為縣長卻公然違法,應先要求自己
前宜蘭農業處長楊文全表示,陳金德若認為《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有部分不合適的地方,應該尋求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的協助,好好依法去改,「這就是我們的社會制度,我們是法治國家,不是他作為一個縣長,他說了算,他比老天還大了嘛!而且回到陳金德農舍違建的案例,他自己的百分之九十農地有在農用嗎?他要先要求自己啊,根據《區域計畫法》,依照法律必須裁罰到改善為止,這個他要遵守吧,不然就是無法無天,他現在是連區域計畫法也不用遵守,挑戰立法院權威。」
新聞小辭典:陳金德違規農舍,農地面積1500平方公尺(約450坪)基地已蓋滿1/10,其餘9/10應農用,但包含圍牆、造景等皆屬農地非農用的違規範圍,宜蘭縣地政處認定有800平方公尺違規,開出六萬元罰單。

吳紹文:縣府認為農用有不同狀態,是哪些農民?
對於宜蘭縣府提出農地不同樣態,農舍不一定要鄰路鄰側,陳吉仲強調,「農舍百分之十的配置位置,必須不影響農業生產,而農委會更重視的是剩下的百分之九十農地是否農用」,一塊農地蓋了農舍,這棟農舍是長期存在在農地上的,可是實際農地耕作會隨季節、市場價格不一樣而改耕作不同農作物,不會重頭到尾都只種一種農作物,「農舍一蓋就是長期,不可能說現在農舍位置不會影響農業生產就不鄰路鄰側,那之後改種其他農作物怎麼辦?」
宜蘭青農、綠黨中執委吳紹文則表示「縣府說農地農用有不同樣態,那先告訴我這些人是誰,真的是農民嗎?真的從事農業生產嗎?」其實大家都知道,農舍臨路臨側規定是為了杜絕假農民,現在問題就是縣政府對於農民資格認定沒有好作法,八千棟農舍都是農民擁有,這才叫合法農舍農有,縣政府卻不針對這個核心問題好好處理。
楊文全表示,真正農民都會把農舍蓋在臨路臨側,因為農田要種田,是重要收入來源,會主張農舍不用臨路臨側都不是農民,以陳金德自己案例就很清楚,旁邊只剩下有限空間,農機根本進不去,陳金德就是認為,農地是「土地」,可以自己主張蓋房子的權利,但現有法律規範農舍,是農民經營農業的「特許」,農舍不鄰路鄰側會讓農地破碎,就無法經營農業。

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陳金德本末倒置,農委會應堅持臨路臨側
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則表示,「陳金德的確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根本是本末倒置」,農委會應堅持農舍臨路臨側,灌排要弄好,不然絕對會影響農業生產環境。
彭作奎表示,農地本來就不該蓋房子,當初就是堅持不同意新購農地可以蓋農舍,因為自然人都已經進來,這些自然人或是非農民極少數會做為農業使用,通常都是蓋農宅別墅,「所以這個政策當初我是堅決反對,因為一開放我們農地就會像現在宜蘭這樣,完全變成只種房子不種農作物現象,農地本來是拿來生產農作物,現在卻變成炒作不動產,從基本面影響農業。」
彭作奎強調,一般農民根本不可能用兩千萬或更高價格去買地種農作物,所以維持便宜合理農地價格,是讓年輕農民、資金、技術進來務農的前提,但宜蘭縣府現在完全打破這樣的做法,「我們不應該從開放農民自由買賣,維持高地價投資者角度來看農宅政策」,如果購買農地者本身根本不是要務農,或只是為了蓋農舍豪宅,那塊農地根本等於報銷,因此農委會應堅持鄰路鄰側,灌排要弄好,否則絕對會影響農業生產環境。
台北路邊種菜,優良農地種房子「農地倫理完全混亂」
不過,農舍限制臨路臨側也會導致農地交易價格下降,對於經濟困難想賣地的農民該怎麼辦?彭作奎表示,農委會應採取直接補貼政策,位於農業發展區的地主可以獲得補貼,讓所得跟其他行業接近,也能讓農地維持農用,留下務農的人,所得不需要靠土地買賣,而是靠真正耕種而來,政府應該制定配套措施,現在全世界包括美國、德國都是這樣,被劃定農業區不得興建建築物,而是靠直接補貼。
彭認為,社會不應該再回到不蓋農舍、農地價格下降的論述,現在就是台北路邊種菜,優良農地卻拿去種房子,農地倫理完全混亂,農委會、內政部應堅持原來作法不宜再放鬆,而承購人身份也應該再進一步管制。
而陳吉仲也表示,根據統計數字來看,台灣農地價格全世界最高,包括日本、韓國沒有任何國家超過台灣,台灣農地平均價格一公頃1500萬,宜蘭平均一公頃3200萬,桃園甚至飆到一公頃9000萬,「從這些數據來看,宜蘭農地行情真的不好嗎?」
宜蘭未來發展怎麼走?陳金德:限制農舍就是掐死農村發展
到底宜蘭未來發展到底該怎麼走?社會還未達成共識,宜蘭縣代理縣長陳金德便表示,「我沒有這個方向,但我認為限制農舍蓋在臨路臨側就是不合理,掐死農村發展」而楊文全則說,「我認為陳金德這一連串主張,不斷破壞農業環境,對宜蘭務農的十萬農民才不公平。」
吳紹文也表示,這個縣長好像對宜蘭價值、未來農村發展想像跟農民很不一樣,他現在是讓經濟發展跟農村價值對立起來,但我們認為農村發展就是好好經營農業經濟,「你提不出好的農業發展怎麼賺錢?要有好的生產環境,農業才有好的發展」但現在宜蘭縣府的作法卻是要讓以農立縣的宜蘭,朝低密度住宅方向發展。
對於陳金德表示,台北人為了要看宜蘭田園風光,就要求農民維持種田,不管農村是不是會破產,吳紹文強調,「真的不懂縣長到底在想什麼,這些出來反對的人都是宜蘭人」農民沒有辦法透過種水稻賺錢,縣府應該要幫助農民賺錢,農業政策更積極,像是種筊白筍一分地是七萬,一甲地可以到七十萬,陳金德卻一直拿水稻來講,然後什麼都不做,讓農業生產條件環境變更差。
楊文全:我們還需要這個縣政府嗎?
陳金德接受《上下游》專訪表示,台北違章建築這麼多拆了嗎?為什麼獨苛宜蘭農地?對此,楊文全表示,「陳金德的想法就是反正大家來比爛,就是個比爛的縣長」,台北違建主要都是陽台、頂樓加蓋等,但宜蘭農業用地違建是直接破壞農業生產環境,者兩者完全不能相提並論。陳金德現在作法就是在告訴我們政府規定不用遵守,縣長帶頭違法,這樣稅也不用交,什麼都不用,那這樣我們還需要這個縣政府嗎?」
延伸閱讀
陳金德專訪01:打臉農委會,農舍「臨路臨側」非法律,農民不需遵守
陳金德專訪02:農舍位置掐死農村發展,誰有權利要農民種田,讓台北人來看田園風光?
陳金德專訪03:台北拆百分之一的違建,我宜蘭就拆違規給你們看
【圖表分析】陳金德欲強硬修法,宜蘭將重返農地狂飆年代?
陳登欽/那些我們奮戰的宜蘭價值,那些讓我們傷痕纍纍,站穩不易的一小步!
陳碧源/農地改革不能回頭,呼籲陳縣長,請讓宜蘭走出自己的光榮路!
宜蘭田中央│張良一 攝影專題
現在終於有人專業人材,懂得農民的基本問題.不在是米蟲.整天吃喝拉睡.還出來說別 人不專業.來問我從小靠著農地昆蟲在活的人.台灣被你們這群壞蛋搞到雞飛狗跳.我很懷疑你看過豬.要不然連豬走路你也不什麼都不懂.還在耍官威
其實根本問題是房價太高,炒作農舍大有利潤,一樣的錢買別墅送農地,就會吸引人炒作,改變房屋稅制,逼迫建商恢復正常房價,擁有農舍持有人規定農產品生產額度,這議題才不會變成農業與經濟之間的拉扯
我支持陳縣長 !主管農業官員們以農地農用為名來打壓地價 ,真能復興農村嗎 ?以前三分地可以養活一家人 ,現在三分地根本不可能養活自己 。高唱農地農用的官員們 ,請問還有沒有其他招數可以救救台灣農村及農民 。
農地限制農用是保護政策,倒底是在保護誰?!
身為宜蘭人,身為農家子弟,我絕不把選票浪費在陳金德這種劣質官僚上。
嚴立仁先生,請你指出那個政黨或政治人物,能解決農業問題,你說是農家子弟,請問你本人有務農嗎?你家是純粹靠農田的收入來過活的嗎?請問你們家?沒65歲老人還在耕做,年輕都不務農的問題嗎?能否交代一下,給我們了解你身為農家子弟,在斡那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