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楊富民/從偏鄉走到國際,東部農村獲得國際認證安全社區

  一個年年颱風從他們那邊登陸、有感地震超過百次以上的小農村,竟然被國際認證為「安全社區」(International Safe Community Certifying Centre)。他們如何從台灣偏遠鄉鎮走入世界中心?又怎麼在生活如此高風險的地區,被國際認可為居住安全?

豐田三村

20年的準備為國際的一瞥

壽豐鄉位於花蓮縣境內中北部,境內西邊臨中央山脈、東邊海岸山派,為花東縱谷第一站;其內還有花蓮溪橫貫其中,一路延伸至太平洋的西岸。花蓮地震多、颱風多,居民們習以為常。但可知道,壽豐鄉的地震不僅多,還是颱風年年登陸的要衝,歷史上颱風不計其數從花蓮溪登陸,便蜿蜒的順著溪流在壽豐鄉的山腳下打轉。

就是一個這樣的鄉鎮,通過了國際安全社區的認證,於2008年認證成為全球第147個國際安全社區,更在2018年二次通過認證。10年間,代表台灣出席無數次國際會議,更在2月10日,將會迎來日本、瑞典等國際組織前往台灣參與認證會議。

籌組壽豐鄉安全社區的執行長,同時也是在地社團牛犁協會的總幹事楊鈞弼表示,為了認證通過,他們準備整整20年的時間,透過社區營造的方式,希望能夠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活得安全、活得有尊嚴。之所以會要申請認證,直接源於牛犁協會的宗旨。創立於1995,由地方四個家庭組成的牛犁協會,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讓鄉土上的人們都能夠如同《禮運.大同篇》中所言:「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養」。一走至今, 23年的時間,他們如同趙本山在《一代宗師》中扮演的那位大師兄,熬一碗蛇羹講究火侯,終成一代宗師。

楊總幹事說,通過國際安全社區的認證,並不是我們想要申請而這麼做。那是因果導致。事實是,我們這麼做了,正好與國際安全社區的標準一致,所以國際認可了我們的存在。

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總幹事楊鈞弼

高風險區成國際安全社區

壽豐鄉到底如何成為國際認證的安全社區,從鄉鎮內面臨的人口議題、環境議題、交通事故談及:

人口議題:

在人口議題中,壽豐鄉面臨四大困境,分別是超高齡化社會、青壯年人口外移、新住民融入社區,以及青少年安全照顧。從這四大議題中,透過不同的作為,讓在地生活更經得起考驗:

  • 高齡化社會:

壽豐鄉高齡人口達17%,半隻腳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牛犁協會於全鄉境內開設13個高齡長輩照護班,透過班級課程教導用藥知識、健康活動,以及定期的電話問安、生活訪視,形塑全鄉內的高齡長輩照顧網絡。

  • 青壯年人口議題:

青壯年人口議題,由公家機關與農會共同合作,推廣有機無毒農作區,增加青壯年返鄉務農之比例。此外,地方協會同時也提供在地青年返鄉從事社區工作。由政府與農會、地方社團共同讓青壯年人口能夠回鄉工作,擔負家庭照顧與鄰里守望之責任。

鄉鎮內透過「青銀」共同開創農村未來
  • 新移民移居:

在新住民的生活與文化融合中,自1998年起,壽豐鄉便透過國小的班級創立新住民文化適應班,協助新住民取得國小、國中學歷;之後,還設置了花蓮縣新住民學習中心,教導新住民中文、適應生活,並定期的居家訪視,輔導生活獨立與自主。

  • 青少年照顧:

青少年的面向中,1996年便開始成立壽豐鄉青少年服務隊,更在2008年轉型成為著名的二手公益商店──五味屋、壽豐鄉數位機會學習中心。擔負起鄉鎮內孩童照顧、教養,以及學習和用餐的場所,同時以夜間課輔、假日活動,協助青少年的成長。

帶領孩子們從土地上教育

環境議題:

鄉鎮內有居民組成的山林巡守隊、環保清潔隊,壽豐消防隊定期的巡視社區,共同加強水土保持觀念。並且因應颱風、地震的頻繁,組成災難前的救護組織,與災難後的清潔維護工作;地方鄉鎮首長也以淹水、風災視為任內的重要工作項目。此外,有機無毒的農耕區推廣,亦是工作的重點之一,因為生物的多樣性能夠塑造環境的健康與安全,是地方環境議題中的其中一項重要安全工作。

交通事故

在交通事故議題上,由於鄉鎮內橫貫全國最長的省道台九線,來往車輛龐大。除了與警政單位在相關肇事路口設置測速照相,也對居民們加強交通安全的宣導。甚至協會還針對環境與交通議題,設置防範大貨車快速行駛的「綠色」隧道,以減緩車輛行駛速度與美化為目的,限制大型車輛進入交通人口聚集處。鄉公所也制定特殊的停車政策,為了鄰近的國立東華大學、台灣觀光專校的學生,實施單、雙月的停車制度,這樣的停車經驗讓國外感到驚艷,甚至專門來到壽豐鄉考察。

單雙月分邊停車的方式,是為了配合大學路的居民與店家門口的便利和使用,以單雙月停車不同邊,增加用路限制的公平性,也使得原有的8公尺寬之道路,能夠在壅塞的情況下得到疏通。

走過二十年的社區營造獲得國際認證

走過20年社區營造,農村也能站上國際舞台

自2008年通過國際安全社區認證後,10年間的工作期間壽豐鄉再次通過安全社區之認證。過程中從2012年起,蓄意或非蓄意的傷害死亡人數逐漸降低、車禍的傷害與死亡人數也不斷下降;甚至在2015年,水域遊憩的溺斃人數更是降低至0人。大學學區的交通事故也因為停車制度的改變不斷減少;農業區的農藥中毒事故,也因為推行有機無毒農業而使得農民生活更加健康。

牛犁協會的總幹事楊鈞弼說,我們在台灣這樣的小角落,面對整個世界雖然毫不起眼,但我們卻讓一個颱風年年登入、地震頻繁發生的偏鄉地區,成為國際認證的安全社區。過程不是只有協會的工作,還有地方首長、警政單位、消防單位,甚至學校、農會等一起付出心力。大家都有一個夢想、一個目標,我們雖然在農村、雖然在鄉村,生活機能不比都市,但是我們的生活品質可以更好,可以讓居住這片土地上人們感到快樂、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