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化學農藥逐步退場!防檢局最新公告草案,18種農藥禁用或限制使用範圍

為配合「十年化學農藥減半」政策,防檢局於5月2日公告12種農藥禁用期程以及6種農藥限制使用範圍;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表示,有鑒於國內外最新科學證據證明該些農藥確實有食安、環境風險,故啟動高風險農藥退場機制。

根據最新公告的《普硫松等十二種農藥為禁用農藥及限制25%毆殺松乳劑等六種農藥之使用方法及其範圍草案》,「大克蟎」、「芬佈克蟎」、「16.5%滅紋乳劑」、「8%甲基砷酸鈣可濕性粉劑」、「1%鐵甲砷酸銨粒劑」、「6.5%鐵甲砷酸銨溶液」、「42.3%禾爾邦砷乳劑」及「0.49%嘉賜蒙粉劑」、「甲基砷酸鐵」、「35.2%甲基砷酸鈉溶液」及「45%甲基砷酸鈉溶液」、「普硫松」等高風險農藥將於2018年7月1日、2018年8月1日、2019年2月1日等不同期程逐步退場。

「大克蟎」是DDT衍生物,台灣提前全球禁用

防檢局表示,禁用「大克蟎」、「芬佈克蟎」是參照106年斯德哥爾摩公約決議;該會指出,此藥劑具長距離跨境大氣移動特性,且屬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而建議列為禁止類農藥。而為減少該支藥劑對國內環境的污染,防檢局決定採取禁用策略。

防檢局局長馮海東日前受訪時說明,「大克蟎」是DDT衍生物,原則上,將列入斯德哥爾摩公約附表,且全球將在2019年全面禁用;而台灣之所以提前於2018年7月1日禁用,是因考量國內用量不高,而可隨時下手禁用。

至於「16.5%滅紋乳劑」等含砷農藥也納入高風險農藥退場範圍,防檢局表示,雖然該些農藥主要成分為有機砷,「但有機砷、無機砷化合物在自然環境下,可經由生物代謝相互轉換。」考量無機砷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一類人類致癌物,故防檢局決議公告禁用該些含砷農藥。

馮海東進一步說明,該些含砷農藥最後產銷統計記錄停留在2002年,「可能不太有什麼產品還在市面上流通。」且比它好的藥早就出來了;故這類無價值的農藥就考慮退場,以免讓外界誤解國內仍有這麼多不友善的農藥產品。

防檢局長馮海東(圖片來源/上下游資料照,攝影/蔡佳珊)

因食安疑慮,禁用「毆殺松」於水稻

而禁用「普硫松」則是因考量國際間已調降其每日容許量值(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防檢局評估,無法透過調整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降低攝食風險,且實務上無法透過延長安全採收期降低農藥殘留風險,故採取禁用措施。

至於「毆殺松」及其混合劑「陶毆松」等農藥,防檢局考量其使用後會分解為已被禁用的農藥成分「達馬松」,且經農委會實驗證實,在合法使用於水稻防治害蟲情形下,「毆殺松」、「陶毆松」確實可能出現代謝轉換「達馬松」殘留超量情形,若繼續用於水稻,恐有食安疑慮,故防檢局現也公告,該些農藥不得使用於水稻。

是否有下一波退場農藥清單?防檢局:不方便公開

鄒慧娟表示,防檢局將持續進行高風險農藥退場工作,現階段新增禁用12種農藥、增列6種農藥使用範圍限制;而未來若再有新科學證據、國際資料佐證,防檢局會再行依據科學證據,評估其對人體、環境的影響,進一步採取禁、限用措施,讓有風險疑慮的農藥逐步退場。

但被問及,目前防檢局是否已有下一波「可能」退場農藥清單,鄒慧娟僅表示,「不方便對外公開。」一切仍須待科學評估完成,才能依據風險,逐步採取相關措施。

馮海東也表示,不想列舉常用、卻堪慮的農藥名單,但現有農藥資訊網中的「限用農藥」已是一大張列有「有問題的藥」的清單。

雖然限用農藥清單被認為是「有問題的農藥」,但馮海東表示,按照目前管理做法,大多是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有特殊狀況,才進一步給予特殊限制;至於未來傾向如何管理?馮表示,將努力找出限用邏輯,在藥物登記之初就認定其限制使用範圍。

未來以「分級」、「代噴」管制高風險農藥

然而,「十年化學農藥減半」政策箭在弦上,防檢局規劃如何有效管制高風險農藥使用?馮海東表示,「分級」是十年農藥減半的重要策略;而未來,除了以「代噴」作為嚴格管制用藥做法,還可能針對運輸儲存條件、銷售使用、甚至廣告行銷進一步管制。

鄒慧娟也強調,十年化學農藥減半、高風險農藥退場政策仍會持續推行,將根據國內外最新科學證據再行採取適當措施;而針對國際熱議存廢的除草劑「嘉磷塞」,以及「益達胺」、「可尼丁」、「賽速安」等新尼古丁類殺蟲劑,防檢局也會密切注意其後續發展。

延伸閱讀:

【專訪】十年農藥減半可能嗎?新任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要改變農民的心

農藥怎麼越噴越沒效?病蟲害抗藥性嚴重怎麼辦?專家教你聰明用藥

嘉磷賽大戰本回合揭曉,德投關鍵同意票,歐盟更新許可五年│法、義三年內禁用

孟山都文件曝光!台灣也是拉攏對象│收買專家掛名,粉飾嘉磷塞致癌風險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