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今(26)日舉辦「2018全國寵物絕育月起跑」記者會,畜牧處處長謝耀清表示,為加強國內犬貓絕育力道,農委會於今年起將八月訂為「絕育月」,希望在貓狗繁殖高峰期的秋季來臨前,提前宣導寵物絕育的重要。八月起全國共有1080場宣導活動,現場還有獸醫師協助犬貓進行絕育手術。
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理事長陳培中指出,絕育有助於犬貓的健康管理,能降低子宮瘤、睪丸癌的發生,也能改善寵物脾氣、減少攻擊行為。台灣動物保護行政聯盟執行長何宗勳也表示,實施收容所動物零安樂死政策需要有配套措施,而絕育就是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
.jpg)
宣導犬貓結紮 農委會首辦「絕育月」、共1080場活動
畜牧處處長謝耀清表示,根據國內「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簡稱「寵登網」)顯示,目前國內有登記的犬貓共有153萬隻,其中近六成已完成絕育。
為了加強飼主對寵物的繁殖管理,農委會今年起首次訂八月為「絕育月」,希望絕育政策提前在犬貓繁殖高峰期前開跑,並針對「分流適地、集中整合、公私協力、重點加強」的方式實施。
謝解釋,分地制宜就是針對不同地區採取不同結紮策略,例如在狂犬病高風險區、偏鄉或獸醫資源不足的地方進行加強稽查。同時整合中央、地方與民間資源,安排全國獸醫師公會、大專院校團隊和動保團體在各地舉辦共1080場絕育活動,除了宣導結紮之益處外,現場更有獸醫師協助犬貓進行絕育手術。
謝耀清指出,絕育是愛寵物的表現、也是飼主的責任,不僅能促進動物健康,也能改善流浪動物問題,呼籲大眾落實寵物絕育、一同打造友善動物的環境。
農委會:獅子座飼主最支持絕育
另外,農委會今年也鎖定寵登網共189萬筆數據,分析飼主的性別、年齡和星座,統計後發現配合絕育政策的飼主以女性(56.59%)和20-29歲的年輕族群(61.94%)為主,星座方面則是「獅子座」(53.1%)飼主居冠,其次為「水瓶座」和「雙子座」。
對此,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理事長陳培中以自身門診經驗分析,認為女性飼主細心、對寵物絕育需求的警覺性較高,而年輕飼主相較年長者則比較能接受絕育觀念。
(圖片來源/農委會)
擅長研究星座的「星星教授」安格斯也指出,「獅子座」是行動派星座,同時具備虎爸、虎媽性格,特別重視寵物門面和行為表現,會基於對毛小孩的健康考量、避免其發生脫序行為而採取絕育手段;「水瓶座」和「雙子座」則屬於理性和知識型飼主,認為絕育是正確的觀念,因此同樣也支持寵物進行結紮。
結紮後罹病風險降低 獸醫:減少子宮瘤、睪丸癌發生率
針對犬貓絕育手術,陳培中解釋,公狗與公貓結紮方式為去勢、即拿掉睪丸,而母狗和母貓則需要開腹、拿掉子宮。但他強調節育手術沒有太大風險,唯動刀前要替寵物做好麻醉評估,以及主動說明犬貓罹患之疾病。
陳培中建議在寵物年齡七個月到一歲間、尚未發情時進行結紮,以免發情後所產生的動情素會引發賀爾蒙類分泌異常,提升相關疾病的發生率。
寵物絕育的好處為何?陳指出,早期絕育能降低睪丸癌、子宮蓄膿、前列腺腫大等疾病風險,也能避免性病傳染,讓寵物壽命更長。此外,結紮後貓犬個性較穩定、攻擊性減少,能與家中其他寵物和飼主和平共處,也較不會外出「尋找對象」或打架滋事,更能防範發情行為弄髒家中環境或影響飼主作息的問題。
配合零撲殺政策 動保團體籲從源頭減少數量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聯盟執行長何宗勳也表示,曾猶豫是否該管控動物自然繁殖的權益,但坦言實施犬貓零安樂死政策需要有配套措施,而絕育就是從源頭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加上與獸醫師諮詢後,了解結紮有助於寵物的健康管理,「養了牠,就要好好照顧牠。」何鼓勵飼主為毛小孩做好絕育手術,同時呼籲「以領養代替購買」,正視流浪動物問題。
公母犬貓結紮都有補助 不節育需特別申報
畜牧處動保科簡任技正兼科長江文全指出,目前中央補助全台飼主進行寵物結紮,公貓狗800-1000元,母貓狗1200元。另外,有意願讓寵物繁殖的飼主,可至各地動保處或防疫所填寫「免絕育申報」或「繁殖需求申報」。
至於如何加強犬貓節育的落實,江文全表示,若飼主未提出繁殖管理說明,亦未幫家中犬隻絕育,依最新修正的《動保法》可開罰5萬-25萬。此外,地方政府也會根據「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的系統資料追蹤未絕育的貓狗,個別通知飼主,以及各地的動物檢查員會不定時追查流浪犬貓的節育情形。再者,江也呼籲飼主配合填寫寵物登記,登記後家中犬貓將植入晶片、可防範走失。
備註:「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