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農人的精神意念與狀態,也是很重要的──佐古先生的秀明自然農法分享

7月初,秀明自然農法協會邀請到了來自秀明本部的佐古先生進行自然農法的經驗分享。佐古先生擁有超過20年的秀明自然農法經驗,且到過許多國家進行指導,經驗豐富。佐古先生此行只有2場分享會,7/8號在台北,7/9號在高雄。以下是7/8在台北天母的秀明會所所舉行的分享會實況紀錄。

  image029-1

佐古先生的自然農法歷程

佐古先生是在1911年到秀明總部神院奉事,經過半年,被派遣到黃島。期間他參與了「青年大祭」,會長在祭典上引述了岡田茂吉先生的話,「自然農法是農業的藝術」,當時正是人心高昂充滿熱情的時候,佐古先生覺得自然農法的時代正在到來。

在黃島奉事的10個月間,遇到夏季,極其酷熱,有一天佐古先生與中川老師學習處理堆肥,更是熱到「隨時都要暈倒的程度「,但是處理完農事,吃了一口自然農法的西瓜,那西瓜的美好滋味讓他大為驚喜,印象極為深刻,彷彿就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因為期許自己也能種出這樣的西瓜,而成為了佐古先生將自然農法作為終生職志的契機。

黃島之後,佐古先生前往水田等不同性質的農地與專業農夫共事,拓展學習經歷。2年研修結束後,他回到本部附近,參與信樂之鄉的開墾。94年還是完全廢耕的一片荒地,96年就開始栽種耕作了,97年有台北的學生前來當志工,同年miho美術館也開始籌建,2002年當時還沒有什麼訪客,他便專心致志在農法的研究上。2003年開始以傳統技法建設農小屋, 2006年2座合掌屋蓋了起來,這之間的變化之快,讓佐古先生很驚異。

農小屋的屋頂是以自然農法種稻的稻稈搭建的,採用傳統的技法,每2-3年就要翻修一次,翻修時都會帶著後輩一起做,像這樣把傳統技藝一代代傳下去是很重要的。

image005-1

(圖示)是高中生前來實習,會帶他們到附近山林砍柴,雖說是自然農法,不代表完全放任不管,適當的砍伐可以使透光跟通風良好,是有益的。砍下來的木段可以當作柴火,也可以種段木香菇。高中生的實習,會讓學生從播種、照顧管理、收成、烹煮、食用都自己來,透過親身體驗這一整趟過程,才可以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人是如何從自然得到營養能量而得以生存,進而對自然產生感激的心情”。

佐古先生的非洲經驗

接著,佐古先生向大家分享他們前往非洲進行技術指導的經驗。

2004年佐古先生一行人前往尚比亞,起因於一位當地的小姐(如下圖示)某次到廣島參與會議,偶然了解到黃島的自然農法,認為是很好的農法,便聯絡本部希望將其帶入非洲推廣。

image007

0711-01 image011

大片的沙漠,女人頭頂著重物行走,孩子幫忙農事和畜牧,當地的生活情景讓佐古先生覺得彷彿坐上時光機,回到50~60年前。當地小朋友早上都會先幫忙農事後才去上學,包括提水也是孩子的重要工作,每天都要提10公斤左右的水往返數公里。由於水源的不潔淨(例如跟動物共用的水坑,可能有動物排泄物等),而生病的孩子不在少數。

其他的問題像是,愛滋孤兒比例很高,將近5個孩子終究有一人是愛滋孤兒,所以佐古先生發現每去一戶人家都有很多小孩,有的是主人的孩子,其他的是幫忙收養親戚鄰居的孤兒,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可能還可以送去上學,其他的孩子就沒有辦法負擔了所以沒辦法上學。

0711-02

佐古先生向大約20名農夫解說傳授自然農法的基本理念與方法,這些農夫再各自回到自己村莊進行推廣。

0711-04 0711-03

(圖示) 本部中有會畫畫的人幫忙創作的圖畫,融入了非洲元素跟文字,傳達自然農法的概念,如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火水土”。這些圖畫也成為推廣時的教學道具。佐古先生表示因為現在尚比亞的自然農法技術已有一定基礎,自行逐村推廣的情形也漸穩定,所以他就不繼續待在當地了。

佐古先生關於選種的經驗分享

佐古先生引述了岡田茂吉先生的文章,肥料的有無對於作物會有很大差異。種籽的品種沒有太大意義,只要沒有肥毒,任何品種都有機會培養出一級的種籽,另外便是就地採種,不要太遠(例如跨縣市),種籽與土地才適合,才能長得好。

信樂之鄉很冷,雪日很多,如何讓作物撐過冬天是農業技術的一大考驗,台灣應該不太有這個問題,但可能也是有其他的難題。

採種的原則,希望是讓植株充分供給了給種籽的養分後再採起來,也就是等到植株有點變黃。採種後必須視情況熟成一點時間再行乾燥。而像是青椒則是紅了就可以收了,取出其中茶色的種籽,進行乾燥。

小黃瓜因為其容易雜交的特性,若有意育種,要在雌花開的前一天就套袋,再行授粉,以培育想要的小黃瓜,授完粉再套回袋子,以免接觸到其他的花粉。

image027

小番茄再採收之後,再熟成一陣子,刮下種籽及果肉讓他稍微發酵,也就是讓它放到有點產生泡泡的情形,經過這個過程可以使種籽周遭原本很難去除的膠質變得好去除,一些病菌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被殺死。

Q&A時間

Q1: 請問自然農法中的「里山」精神是什麼意思?

A: 里山指的是人與動物植物共生共存的生活型態,是原始自然的。但是現代過度分類分工的現象破壞了這樣原始自然的情形,住商農牧等等地域和專業都分隔開來,生產者與消費者彼此越來越脫節,彼此不理解,是很糟糕的。所以“里山”就是提倡這樣回歸健康自然的型態。

Q2: 請問用自然農法種茶的情形?

A: 自然農法跟慣行農法種茶差異很大,連茶樹生長的型態都會很不同,生長時間依各地也有異。至於要不要堆肥,要強調一下自然農法是只有使用草葉堆肥,這要取決土質,以及農人的經驗與理念。草葉堆肥可以幫助茶樹保溫保濕,通常是有所幫助的。

Q3: 如果從有機轉換成自然農法,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可以看到成效?

A : 這也是依各地有別,沒有一定質。但是如果之前有用糞便施肥,其代謝時間可能略長,尤其如果已經是20~30年的茶樹。可以嘗試以茶枝用自然農法培育,可能需要5年或10年,需要的時間可能不用那麼長,跟小孩子要改習慣總是比較容易是一樣的道理。

Q4: 我用自然農法種高麗菜,為何都長得不好,也結不了球?

A : 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種籽的問題,因為使用的是市售的種籽可能會因為沒有肥料就不會長了,或是長不好。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栽種的時間,要順應高麗菜作為溫帶蔬菜的性質,在夏末秋初時播種,讓它在秋冬時長葉,或許結球情形可以改善。

Q5: 自然農法只能自給自足? 依佐古先生的經驗,自然農法有無可能作為協助解決非洲飢荒問題的方法?

A: 慣行農法必須買種籽買農藥,給農人帶來很大的負擔,我們的想法是給這些農人帶去新的觀念,讓他們知道還有其他的農法,讓他們可以屏除肥料迷思,可以餵飽自己,也可以擁有尊嚴。現代的人的心態永遠都不滿足,感受不到自然的恩惠。所以人的生活方式跟精神層次的提升很重要,自然農法技術才可能隨之提升,這有待大家一起努力。

image033

Q6: 在尚比亞工作及工作的辛苦或開心之處?

A: 有一次今井先生和我一起坐車要去搭飛機,途中車子的前輪脫落了2次。以至於要步行10幾公里去趕飛機,是一個印象深刻的經驗。開心的當然還是收成的時候,看到作物長得好,吃起來很健康美味就很開心。

Q7: 以自然農法種黃豆需要注意的地方?

A: 選擇適合的種子,對種子的特性有所了解,例如何時栽種? 何時採收? 黃豆在太濕的時候不會發芽,當他開始抽芽就長得很高很快,長到約手臂長時要進行培土,也就是把枝幹周圍的土堆高,以免受到風吹傷害,可能會折傷或折斷,培土的工作約需做2次。基本上,黃豆算是相對容易種的一種作物。

image035

Q8: 佐古先生在尚比亞時是如何選的適合在當地栽種的種子品種?

A: 我們前往的那年是比較乾旱的,我觀察到馬路的兩邊都種玉米,生長的情形卻不一樣。一邊是種F1,長得很不好,另一邊種的是在的的品種,長得就很不錯。所以我們就以在地的玉米育種,目前有2到3種的玉米種子,由當地農民自行做留種儲藏及管理的工作。

Q9: 以自然農法栽種,是不是不上軌道以後,產量就可以逐年增多?

A: 根據岡田茂吉先生的說法,以稻米為例,狀況好的話一分地可以有1000台斤的收穫,甚至更多,但是以目前實際的栽種情形來看,最好的狀態下也最多只有一分地900台斤的收穫。之所以沒有辦法達成,跟人的精神性有很大關係,我們的精神性停留在現在這個水平,所以收成也只有如此。

關於精神性對作物的影響,我跟大家分享一個有意思的例子,有次有位優秀的歌手參與播種的農事,結束後歌手對種子們唱了歌做了敬禮,後來這位歌手播種的這片田地,作物長得異常得好也異常得快,相較之下,當初由其他工作人員同時播種的田地,就沒有長得那麼好。所以大家在耕種的時候,也不妨注意一下精神性對作物的影響,可能也可以試著對作物唱唱歌。

在Q&A時間的最後,佐古先生語重心長的與大家分享他認為的關於自然農法的核心價值。「今天跟大家分享,發現好像大家的問題比較著重在自然農法技術的部份,當然對於農法是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例如播種適合的時間等等,但是我想說的是,人的精神意念以及心態對植物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這也是自然農法相當重視的。」

0711-05

佐古先生前往尚比亞的飛機上所看到的富士山,此景給了他許多鼓勵及勇氣,也提醒著他從日本帶著技術前往非洲傳授的責任。

會後花絮──

中場休息時,會場提供了以自然農法栽種的芒果及鳳梨,以及香茅茶。水果都非常好吃,口感細緻,甜度跟香氣均足,特別是鳳梨還散發著黑糖的香氣,相當誘人。很快就被大家一掃而空,這些都是秀明農法生產出來的產品,果然滋味不同。

image021 image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