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女王與金孫相親相愛 美濃愛鳥夫妻租濕地守護生態

美濃湖是高雄市僅次於澄清湖的第二大湖泊,在北方群山攬抱下,其隨季節變化的湖光山色是當地最重要的觀光資源。

有「凌波仙子」稱號的水雉,過去大多是秋冬季節到美濃湖覓食、棲息,不過前(2017)年5月初夏,美濃湖畔開始出現穿著美麗夏羽的水雉,身上有黑色、白色、黃色相間的繁殖羽,頭和前頸為白色,後頸有金黃色斑塊,周圍是黑色細線和白色羽,再加上細長俏麗的長尾,非常受到人們注意。

為了讓水雉在美濃安身立命,有一對退休教師夫妻檔劉孝伸與黃淑玫租下了一甲濕地,「官田的水雉復育很成功,而美濃湖應該也有機會推動環境復育,讓水雉願意留下來繼續在美濃傳宗接代!」

(影片提供/劉孝伸、黃淑玫)

YouTube video

水雉多元成家,一妻多夫

水雉堪稱鳥界「一妻多夫」的最佳代言人。每年4月到9月是水雉繁殖期,母鳥在與公鳥完成交配產卵後,接下來孵卵、哺育幼雛的工作會落到公鳥身上,而母鳥則是繼續與其他公鳥配對、交配、產卵。在一個繁殖季內,一隻母鳥周旋在數隻公鳥之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今年的美濃湖畔,已經有三處水雉巢,都是同一隻鳥媽媽和三隻不同鳥爸爸共築的愛巢。目前,鳥媽媽與第四隻公鳥正處於曖昧期,可是難免遇到前三隻鳥爸爸來亂,不停向鳥媽媽討拍求歡,此時在濕地邊賞鳥的人們,就會看到鳥媽媽張翅驅逐、威嚇鳥爸爸的逗趣畫面。

20190515母鳥與第三隻公鳥交配中(攝影/劉孝伸)

把鳥事當作家務事 復育環境創造濕地生命力

跟往常一樣,5月29日這一天,美濃湖東北邊的荒廢濕地上,早早出現了幾個人。他們一會兒拿著攜帶型望遠鏡靜止不動,一會兒又圍在單筒望遠鏡前指指點點、小聲說話。

他們之中有一男一女,是一對退休教師夫妻檔。劉孝伸,原任教於南隆國中,2016年8月退休,長期投入美濃在地環境保育與教育文化工作,也是美濃愛鄉協進會榮譽理事長;黃淑玫,曾任八色鳥協會理事長,2018年8月自美濃國中退休。這對夫妻是美濃有名的追鳥人,他們不只義務投入地方上大大小小的賞鳥解說活動,也積極協助美濃各國中小的生態教育營隊或社團。

20190520黃淑玫觀察水雉(攝影/劉孝伸)

劉孝伸表示,這片濕地位於美濃湖畔,過去秋冬時期,時常可以看到水雉在此覓食、棲息,但是一到繁殖季,水雉就離開了。有一天他到美濃湖邊賞鳥,走著走著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官田的水雉復育很成功,而美濃湖應該也有機會推動環境復育,讓水雉願意留下來繼續在美濃傳宗接代!」

後來劉孝伸找太太黃淑玫商量此事,沒想到太太竟比先生還瘋狂!她說:「我記得很清楚喔!2017年1月27日是農曆年的除夕,我們就是在這一天,夫妻兩個跑去找地主說要租地。」回憶這件事,黃淑玫眼裡有光,她以興奮的口氣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日子。」

好管閒事救濕地 退休金變公益金 水雉給足面子 第一年就「生給你看」

租地簡單復育難!劉孝伸租的田區,面積大約一甲,由於地勢過低積水嚴重無法耕種,其次位處偏遠很容易被不肖人士違法傾倒廢棄物,過去曾經歷多次悲慘的命運。

2017年年初接下這片地後,劉孝伸隨即請怪手整地清除垃圾,也同時讓底部爛泥有機會受陽光曝曬。黃淑玫說,「你知道我們兩個沒有生小孩嘛,所以有說好各自提撥退休金利息或演講解說費用當作『公益金』,濕地的租金一年五萬元,還有請怪手整地花了二十多萬,都是拿這筆『公益金』來付的。」

20190408劉孝伸(前右一)與志工鍾益新(前左一)、趙幼倫、賈秀芬、李明昌完成布袋蓮清除(相片提供/劉孝伸)

 

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前主任邱滿星擔任劉孝伸夫妻顧問,也是個保育不落人後的急性子。當時他建議,「一完成租地,就應該先搶時間種芡實和菱角。」只是環境不穩定,水質優養化嚴重,當時種的原生種水生植物,存活率都很低。

不過,這對夫妻的努力,水雉好像都知道。黃淑玫說:「我們剛接下這塊地的時候,環境狀況很不好,我們能做的就是整地、種草,其餘就是完全不擾動。可是讓我們很驚訝的是,2017年4月25日是我們當年種水草的最後一天,之後真的有水雉留下來繁殖,5月20日,我們發現了母鳥與第一隻公鳥配對後生下的兩顆蛋!」

20190523第一隻公鳥終於孵出鳥寶寶了(攝影/黃淑玫)

小王太多不好搞定 母鳥女王盡責交配產卵

五月底,母鳥總計共生四顆蛋。

2017年6月10日,第二隻公鳥以小王之姿出現,濕地開始上演微妙的三角戀。鳥友楊貴榮在7月1日觀察到母鳥與第二隻公鳥疑似交配的畫面,7月9日,第二隻公鳥果然開始孵育第二窩的兩顆蛋。

7月15日,楊貴榮發現第一隻公鳥不斷再接再厲向母鳥求歡配對,21日傍晚,他全程拍到公鳥、母鳥的交配過程,隔天母鳥即產下與第一隻公鳥「復合」後第二窩的第一顆蛋,接著三天後也就是25日,母鳥生下第三顆蛋。但非常可惜的是,生產後體力消耗殆盡的母鳥,也在這一晚變成野貓的食物。

這一年,劉孝伸夫妻與鳥友楊貴榮,共同完成了美濃湖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進行水雉繁殖紀錄,其一母二公三隻水雉,共生三窩蛋,有四隻幼雛成長,一隻成年母鳥折損,族群數量增加3隻。

2019年繁殖熱鬧登場,鳥群家族玩樂覓食

到了2018年繁殖季,他們持續在四月記錄到12隻水雉。今年2019年最熱鬧,目前有一母五公在濕地繁殖,第一隻公鳥已經孵出四隻小水雉,第二隻公鳥、第三隻公鳥還在孵蛋,目前母鳥與第四隻公鳥正在曖昧中,不過第四隻公鳥似乎尚未有經驗,不懂得築巢、也不知道如何交配,反而花更多時間與第五隻公鳥一起玩樂覓食,這可讓母鳥大傷腦筋。

20190515第一隻公鳥正在孵的四顆蛋(攝影/黃淑玫)

每一隻水雉都有個性與獨特生態

水雉雖然有其獨特的生態行為,不過長期觀察的黃淑玫表示,每一隻水雉也跟每個人一樣,都有屬於牠的個性。

黃淑玫說:「現在這第一隻公鳥,個性比較強勢所以在眾多公鳥之中最先獲得母鳥青睞;第二隻公鳥喜歡討拍,該認真孵蛋的時候常常會分心跑去找母鳥求愛,也因此被母鳥張翅拒絕,但有次我發現這隻公鳥很好笑,最後被母鳥罵多了也是翻臉不認人;至於第三隻公鳥領域性很強,常會驅趕想在附近築巢的第四隻公鳥。」

在黃淑玫眼中,每一隻水雉都像是她的孩子,個性、習慣、盡責態度,樣樣條件她瞭若指掌。

水雉生存兩大考驗 路途還很長

劉孝伸、黃淑玫兩夫妻,現在有如剛抱金孫的阿公阿嬤,每天都一定要到濕地報到。他們的標準作業程序是架起望遠鏡觀察、拍攝、紀錄,先找巢位、公鳥和確認母鳥位置,再一一清點蛋和幼雛數量。

劉孝伸說:「濕地不只我租的這一甲地重要,周邊的野蓮池更重要。水雉喜歡到野蓮池覓食,野蓮葉面上的夜螟蛾幼蟲或是金花蟲,都是水雉的最愛,也因此水雉算是農民種野蓮的益鳥。」

可是大多數農民不知道,看到有鳥飛進池子站在葉子上面,就誤以為鳥會踩壞植物、啄食嫩葉。為了讓水雉族群與周邊的野蓮產業取得平衡互動,劉孝伸與高雄鳥會已經啟動合作討論,希望未來可以透過鳥會執行專案調查計畫,詳細記錄美濃湖周邊水雉族群的動態生活與周邊野蓮產業的關係。劉孝伸強調,「一定要透過科學詳實的調查,才能兼顧保育與產業的永續發展。」

20190504高雄鳥會會員拜訪美濃湖水雉(攝影/黃淑玫)

強勢水草讓原生水草消失,對水雉生存不利

另外,讓劉孝伸擔心的是外來種強勢水草已經快讓原生種水草消失的問題。「我們每年都種芡實和菱角,但是卻都長不好,一方面水質優養化嚴重,二來外來種真的很強勢。你看看,水面上滿滿都是大萍、布袋蓮和巴拉草。」

黃淑玫說:「這些外來種水草對水雉生存不利,以大萍為例,幼雛破殼後在大萍上面常常摔得四腳朝天,我有一次錄影拍到一隻幼雛,光是要在大萍上站起來爬到鳥爸爸的羽翼下,就跌了三十幾次!」

0190428龍肚國中賞鳥調查小組陳重宏發現2顆蛋(攝影/黃淑玫)

愛鳥人士聚集美濃,希望傳下保育故事

如今的美濃濕地,不只水雉聚集於此,還有彩鷸、紅冠水雞等鳥類,也正值繁殖期。除了鳥類之外,還有許多愛鳥人士前來此地。例如來自屏東縣內埔鄉龍泉的鍾益新,是劉孝伸在南隆國中任教時的同事,兩人曾共事六年。現在的他,幾乎已是半個美濃人,三天兩頭就往美濃湖跑。

他說,以前只是覺得美濃人很純樸友善,現在加入水雉棲地的復育工作後,發現台灣高度缺乏在地的環境教育。他強調,「老師要教的不應該只是考試內容,還有耆老說的社區歷史,以及像美濃湖濕地這樣的自然故事。」

鍾益新(左一)每次說到母鳥都以「女王」稱之(攝影/李慧宜)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