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0614》全台淪陷,幼蟲出沒如天女散花!馬祖澎湖捕獲成蟲拉警報

秋行軍幼蟲遍及全台,馬祖、澎湖更首次捕獲首例秋行軍成蟲,這意味著中國的秋行軍蟲正式攻下灘頭堡!「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簡稱「應變小組」)今(14)日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後續防治措施,強調會加強邊境偵察檢疫,呼籲全民一起揪出害蟲。

目前本島僅發現幼蟲,若一旦確認秋行軍成蟲入侵本島,就會進入「第二階段」,採取強制噴藥政策;而若噴藥無法控制,就會轉為「第三階段」,以「自主管理」拉長防疫戰線,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情凝重表示,「(如果到了第三階段)我們可能要跟秋行軍蟲有共存打算,因為可能已經無法完全阻絕牠了。」

YouTube video

全台六縣市確定幼蟲39案,馬祖、澎湖發現成蟲

秋行軍蟲在全台擴散,截至今(14)日中午12點止,各地已有近200起通報案例,其中確定發現秋行軍蟲幼蟲至少39例,皆位於玉米田中,分佈在苗栗、宜蘭、嘉義、台東、花蓮、彰化六縣市。此外,馬祖福澳港、澎湖馬公港的偵察點昨日也誘集到成蟲,前者今日上午完成鑑定,確認是秋行軍成蟲,後者尚在鑑定中。

秋行軍蟲擅飛,成蟲一晚可飛行100公里,一生可飛行1,000公里,離島距離中國僅數公里,加上西南氣流推送,更可能成為害蟲入侵的灘頭堡。連江縣農業發展處農林科表示,上週起已陸續在南竿、北竿地區設置總計四個成蟲偵測點,昨日下午在其中一個點內發現四隻成蟲,立刻送往本島進行鑑定,同時內部也成立「秋行軍蟲緊急處理小組」應變,處理後續防疫事宜。

(6/14下午19時更新)應變中心指出,澎湖捕獲的兩隻成蟲經鑑定後確認為秋行軍蟲,分別於12日在馬公重光、馬公湖西尖山的玉米田周圍之誘蟲器內發現,而兩處玉米田尚未發現秋行軍蟲幼蟲,仍嚴密監控中。

馬祖福澳港所誘集之秋行軍雄蟲(圖片來源/防檢局)

金門出現首起秋行軍蟲幼蟲  離島加強邊境檢疫措施

而在金門的部分,20個偵測點雖然尚未發現成蟲,但今日上午也出現島內首起秋行軍蟲通報案例。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金門防疫所)課長李有世指出,上午在一處栽種100多棵食用玉米的農地上,通報疑似出現秋行軍蟲,防疫人員到場鑑別後確認,隨後進行共100平方公尺的田區處理,先行焚燒後先掩埋。

隨著離島陸續傳出蟲害災情,應變小組表示,離島應強化檢疫措施,包括來自疫區寄主產品、貨櫃和載運工具的檢查,也要在機場、港口和貨櫃場定期巡查。

而在本島後山的部分,繼宜蘭、台東後,花蓮也確定「中鏢」,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已接獲三例疑似案例,經外觀型態確認後已備妥農地焚燒和掩埋需要的工具。

金門玉米田今日上午發現秋行軍幼蟲,隨即進行田區焚燒。(圖片來源/金門防疫所)

農委會:疫情就如天女散花   推測隨西南氣流飛來

目前確定和疑似案例遍及全台,幾乎僅剩南部的高雄和屏東、中部南投尚未傳出蟲害。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但是通報爆量不是壞事,至少讓我們有機會把握時間處理可能變成成蟲的案場(指幼蟲階段)。」

他形容,目前疫情分佈在全台各地,「整個座落就像天女散花。」推測蟲害來源應該是隨著西南氣流的推送,因為如果是透過邊境進口生鮮物品夾帶進來,「應該是從一個點擴散出去而已。」

目前全台確定出現秋行軍蟲案例總計39例。(圖片來源/防檢局)

防疫三階段,農藥若無法控制,可能得與蟲共存

在當前防疫措施上,政府研擬三階段計畫。陳駿季說明,目前屬於「第一階段」:在秋行軍蟲尚可能還在幼蟲階段時,鼓勵民眾積極通報疑似案例,確定者立刻落實現地銷毀機制。而為了把握防疫「黃金時間」,農委會昨日也緊急宣布,農民通報的疑似案例,只要經政府官員以「型態」認定為秋行軍蟲,隨即進行田區焚毀或掩埋,不必等到分子鑑定結果出爐後才動作。同時在本島邊境和離島也會加強懸掛性費洛蒙誘蟲器,偵察有無成蟲出沒。

一旦本島發現秋行軍成蟲,則進入「第二階段」,可能實施強制噴藥政策,細節屆時會再對外說明。而等噴藥到一個程度,會再依當時防治效果、疫情監控狀況,決定要否實施「第三階段」,也就是採用「自主管理」方式,「那個這個時候,我們可能要跟秋行軍蟲有共存打算,因為可能已經無法完全阻絕牠了。」陳駿季說。

目前第一階段,呼籲全民齊心殲滅幼蟲

目前本島400多個性費洛蒙偵察點(懸掛在容易有秋行軍蟲出沒的田區及各港口機場)尚未捕獲秋行軍成蟲,陳駿季重申,目前還在第一階段,呼籲全民踴躍通報疑似案例,以及要求農民做好田間管理,在最短時間內盡力殲滅幼蟲,降低秋行軍蟲可能在台灣繁衍的族群密度。

延伸閱讀:撲殺秋行軍蟲教戰手冊!外貌糞便咬痕揪蟲,專家:秋行軍蟲易有抗藥性「看到蟲才用藥」

(閱讀更多秋行軍蟲新聞,請點選這裡)

宜蘭南澳發現秋行軍蟲幼蟲:秋行軍蟲頭部有黃色Y字型、末節有四個點。(圖片來源/宜蘭南澳農友)
宜蘭南澳農友提供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