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秧盤裡的小宇宙:從農之路─默默米育苗、插秧

炎炎夏日,在沒有冷氣的情況下生活著。要是以前在都市也許不能想像,但這裡的涼風總會精準地在夕陽時刻吹拂,清晨的沁涼更是讓身上的每個毛孔都浸沐在愉悅和陶醉之中。這裡的夏天活生生地呼吸著,這裡的熱很爽朗,和冷氣房外散出那種無法忍耐的悶熱完全不同。

101年第二期的默默米從池上換到了鹿野一塊休耕許久的田,很感謝朋友在我還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田地以前願意幫助我渡過。這一期決定嘗試栽種自己一直私心喜歡的品種-高雄139。高雄139的生長期較長(約150天),米粒偏小、心腹白多,外界說他是醜美人,賣相不佳,但擁有絕佳的Q彈口感。第一次吃到台東的米就是139,從此難忘。且這個品種似乎和台東的土壤特別契合,在池上、鹿野地區極具代表性。

經過長時間的尋尋覓覓,這一期終於讓我找到無農藥、無肥料自家採種的自然農法種子。曾經有位廚藝精湛的伙夫大叔(他謙虛的自稱)告訴我,139的澱粉含量高,其實適合製清酒,我聽完腦袋馬上出現一個木製的長酒櫃,各式各樣撿來的玻璃罐透出各式各樣的顏色,高高低低的錯落擺在櫃上,裡面裝著用默默米釀製的清酒,一瓶一瓶都代表著一期的收成,用牛皮紙貼的標籤上會用鉛筆寫著年份和小標語…阿,那會是多麼棒的紀念。

 7月18號,撒秧

謝完天地,抱著對新一期稻作的期待,把發芽的穀種均勻地灑在秧盤中,如前一篇所說的育苗準備,這一期要嘗試新的育苗方法,嘗試用機器代替人工插秧。6分地總共育了120盤的秧苗,其中有60片是日本自然農法使用的多孔苗盤,50片是改造台製傳統秧盤,剩下10片傳統秧盤不做任何改變作為對照組。穀種用鹽水選別後泡在溪水裡催芽,經過整地、抓水平、舖上細目紗網,苗床準備就緒後,120盤的秧苗就此開始他們的生命旅程。

撒秧

要讓秧苗靠大自然的養份長大,卻又把他裝在塑膠盒裡確實是兩難而矛盾。透過自然農法秧盤的多孔性,希望秧苗能夠有更多紮根的空間(再利用細紗網阻隔增加拿取的方便性)。且為了讓每個穀子都均勻接受日照,每個秧盤的穀種量也較傳統秧盤大大減少一半(這次自然農法秧盤平均每盤灑下100~120g,傳統則是每盤約300g)。此舉又招來臨田阿伯的耳提面命,我只能傻笑,然後每天每天都偷偷和秧苗們說拜託他們要爭氣。

 秧盤育苗新體驗

有別於以往直接把穀種灑在土裡的經驗,這次邊做邊學,出現很多小狀況。七月的日頭炎炎,秧盤裡的濕度似乎蒸發得要比土壤來得快得許多,早上才剛放上苗床的秧盤原以為夠濕潤的了,沒想到才短短一個下午的時間秧盤裡的土壤已經被曬得發白乾裂,嚇得我趕緊提高水位到秧盤底部的高度,這時候,就可以很明顯的發覺傳統秧盤和多孔秧盤的差異,多孔秧盤的水分滲透極快,幫助我有驚無險地渡過難關。

從上一期的經驗,在秧苗成長到三葉以前讓秧盤保持濕潤即可不需淹水,加上第二期充足的日照,秧苗們快速地生長,秧盤漸漸變成一塊塊綠色地毯,吐出第三葉的時候時間剛好過了一個禮拜,時間是7月27日。

第三葉,清晨露水

秧盤裡的小宇宙

三葉以後我從演講中學來的方法開始半信半疑地每天用手輕拂秧苗,據說這樣會刺激他們的成長,有沒有效我不知道,但這樣近距離的舉動讓我在秧盤裡發現一個微小的生態。因為沒有藥物干預,秧盤裡面有蝌蚪、螽斯、蝗蟲、蝸牛、和蛾的毛毛蟲(當然也有令人頭痛的金寶螺),其中蝸牛、毛毛蟲會吃秧苗,秧盤裡面都可以看見毛毛蟲飽餐一頓後的綠色糞便,我本來很擔心被他們吃光光,可是這情況沒有發生,後來想想可能是因為秧盤裡面同時也住著很多蜘蛛和馬陸的關係。

秧盤裡的毛蟲和蝸牛

8月3號,第四葉秧苗來到

就這樣,秧苗們順利地靠著自然的力量長到第四葉秧苗高度約有10~12cm,不過成長速度仍有不均勻的情況,所以我決定再多等幾天。和上一期一樣,秧苗似乎開始告訴我他們待在那小小空間裡的不耐煩,葉子開始露出黃色斑點,那是胡麻葉枯病,是因為土壤缺乏氮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據說主要是矽)的關係。按照經驗,只要真正接觸土壤後情況就會完全改善,這種時候,我就要學會試著相信自然的力量,自己的心情才會穩定。

第四葉,黃昏

到了第四葉,那些沒有孔洞的傳統秧盤出現了明顯的停滯,不論是秧苗密度或是成長勢都不如多孔洞的秧盤,大多停留在第三葉而無法繼續成長。

上方為多孔秧盤,下方則是傳統秧盤,兩者生長差異明顯。

8月8號,插秧前兩天

我用自己以前工作的積蓄買了一台二手17匹馬力的鐵牛(耕耘機)開始整地,放水翻土,我故意請一個還在用牛耕作的Amis阿公,請他來幫我把地整平,那天兩隻“牛”同時在田裡來來回回,只見那頭老黃牛拖著一片長木板前進,在水面掀起一片片的漣漪緩緩地走在牛和阿公的前面,漣漪碰到田的邊際變成反射波,剎時和漣漪相撞成一片波光粼粼。

黃牛and鐵牛

8月9號,放乾

我下午帶著兩個朋友到田裡準備把秧盤離土放置一晚。也許是因為之前也有到傳統育苗場捲秧片的經驗,所以我完全沒有料想到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我把涼鞋脫了(出發時連雨鞋都覺得不必)赤腳踩進苗床,瀟灑地兩手扣住秧盤的邊緣身體屈膝微彎,就像奧運奪牌的舉重選手的姿態,我使力試著提起,只見秧盤絲毫不動。

我站直了身遲疑了一會兒,然後那“第二舉”可是使盡了吃奶的力氣,但那秧盤像被五指山壓住了一樣仍然不為所動。最後居然要靠三個男人才能將底下早已盤根錯結的秧盤舉起,秧盤底下的光景就像天空之城裡最後解脫飛離世界的城堡,當下那股震撼和意外的感覺讓我大呼不可思議。根系驚人的抓地力在我用力發顫的手指間散佈著疼痛,秧苗緊緊抓住土壤不放,向我展現強韌自然的生命力,不需要肥料和農藥,只要大地之母的懷抱。

捲秧

8月10號,插秧日

重要的時刻終於到來,秧苗平均長度來到15公分,慢的也有10公分了。我和女朋友帶著前一晚就煮好的青草茶請師傅喝,並將秧苗小心翼翼地一片片捲起送上插秧機,開插秧機的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但身手俐落毫不生澀,而我默默地蹲在後面祈禱。

鑰匙一轉引擎轟隆作響,插秧機筷子狀的機械手臂開始轉動,挾著一撮撮的秧苗往土裡插去,一次八行,整整齊齊地像是在土地上縫上綠色的棉線,那一剎那,我就知道今天一定會順利的。

默默米101年第二期自然農法秧盤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