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釋迦(攝影/林怡均)

鳳梨釋迦存亡之戰》鮮果銷售達標但價格腰斬,加工市場難開拓,農民賠本明年何去何從?

今年是鳳梨釋迦產業存亡的關鍵年。隨產季接近尾聲,銷中受阻的危機是否度過?明年釋迦農又該何去何從?

去 (2021) 年 9 月中國禁運台灣釋迦,台東產地擔心外銷為主的鳳梨釋迦回流國內,會拉低產地價,造成農民血本無歸,建議農委會補助減產。但農委會卻未採納,而是信心滿滿的承諾會加強內外銷及加工讓鳳梨釋迦完售。

如今鮮果內外銷在各方努力下接近達標,但是加工、冷凍全果外銷卻差一大截,而產地價格腰斬,即使銷售不惡,農民仍然慘賠。大家都在討論是否要轉作?農糧署已提出四年內轉作 1,000 公頃的計畫,然而推薦的作物名單卻讓農民缺乏信心,只敢選擇轉作大目釋迦,且仍惴惴不安:「不知道會不會又悲劇重演。」

台東鳳梨釋迦的存亡之年,農民幾乎都賠本(攝影/林怡均)

目標三箭齊發,加工、冷凍全果外銷還未達標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去年宣示,12 月起將以內、外銷以及加工三箭解決鳳梨釋迦困境,鮮果外銷 3,000 公噸、冷凍全果外銷 2,000 公噸、內銷 5,000 公噸、加工 3,000 公噸,並在產地與農民會面時承諾:「如果血本無歸,歡迎指教。」

鳳梨釋迦的產季約 11 月中旬至 3 月下旬,現在已是產季尾巴,檢視銷售成績,鮮果的內外銷成績接近達標,但加工、冷凍全果外銷都差目標一大截。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鳳梨釋迦的外銷量僅剩兩成。農糧署農糧產銷資訊平台顯示,2021 年 12 月 1 日至 2022 年 3 月 9 日為止,鮮果釋迦外銷量有 2699.01 公噸,冷凍釋迦則僅 107.45 公噸。

冷凍全果外銷成績極不理想,農委會目標是銷售 1,000 公噸冷凍釋迦到日本,目前只出口 10 公噸,僅達目標的 1%。盈全公司過去有過冷凍大目釋迦外銷美國,總經理陳高銘說明,中國以外的多數國家對於釋迦普遍陌生,光是「能否接受、吃下第一口」都是極大挑戰,去年底緊急開拓版圖,自然不會有太亮眼的成績。

對此農委會國際處處長林家榮說明,主因包括設備及市場問題,過去不曾外銷冷凍釋迦,首度嘗試始知加工過程必須先均勻催熟才能冷凍,不過全台僅有兩家食品業者設有催熟室,因此產能有限。

外銷冷凍釋迦(照片提供/柯力禕)

日本叫好不叫座,海運延宕影響東南亞市場

鮮果外銷接近達標,主要是因為香港市場比農委會預期目標多購買了 600 公噸,另外還多了越南及泰國捧場,其餘東南亞、中東及美加市場均未如預期。

長辰貿易公司長年經營鳳梨釋迦外銷,董事柯力禕分析,香港對於鳳梨釋迦並不陌生,因此接受度最高;東南亞國家也有產釋迦,不過台灣的鳳梨釋迦在當地算是高價水果,因此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才買得起;日本一開始對台灣釋迦呼聲很高,但實際採購的量卻很少,另外他曾聽同業提及,中東國家有海運技術問題。

宜捷威公司經營東南亞外銷路線,總經理林延蓉沮喪表示,這一次挫折感很深,因為現在海運動輒延誤七到十天,近期鳳梨釋迦出貨兩次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但僅一批成功上架到新加坡超市,馬來西亞的到貨品質不佳,客戶超市的信心受到打擊,後續叫貨意願降低,「現在海運費用又貴又不準時,貿易業者深深感到無力。」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去(2021)年 11 月 20 日宣示外銷目標

國際處:中國市場難完全取代,但樂觀看待新市場

外銷市場中唯一亮眼的要屬越南及泰國。台東地區農會總幹事、釋迦產銷策略聯盟總召李建通認為,不少越南人對台灣水果熟悉,是相當值得發展的市場,也建議農委會與日本商議檢疫條件,讓台灣釋迦可以鮮果進口,才更有利於市場的轉型。對此,林家榮回應,泰國及越南對於釋迦並不陌生,因此對台灣釋迦接受度相對高,不過「要完全取代中國市場,很難」。

林家榮坦言,政府持續和中國接洽,希望重開釋迦,蓮霧和鳳梨的外銷大門,但對方已讀不回 14 次。目前海運不穩的問題仍然難解,5 月前冷凍釋迦的外銷仍鎖定日本市場、努力達標,後續會加強國內食品廠設備,下一年的外銷仍大有可為。

產地價史上最低,雖完售但農民都賠本

內銷部分同樣達標,去年 12 月至今年 3 月 9 日為止,農委會「好釋連蓮」銷售平台總計售出 23 萬箱(約 1,380 公噸);國內各地農產批發市場共成交 2,774.5 公噸,其中北農一市及二市鳳梨釋迦成交量高達 1,063 公噸,甚至還媒合其他單位額外售出 148 公噸;國內零售通路龍頭全聯、家樂福量販及全家超商則共賣出 652 公噸,上述加總有 4,859.8 公噸,接近農委會目標 5,000 公噸。

台北農產公司主任秘書路全利表示,「這算是近五年來北農鳳梨釋迦供應量最多的一次」,北農還以試吃增加購買意願,讓鳳梨釋迦均價維穩在每公斤 50 元附近。不過產地農民私下透露,北農成交價是國內指標,有任務要把均價保持在 50 元以上,但每日吞吐量卻很有限,「一天最多不超過20公噸」,拍賣場外,更多的鳳梨釋迦在產地是以低廉價格售出。

產地價格究竟多低?台東番荔枝產銷班班長陳進憲表示,從去年 12 月開跑,產地價便一直維持在每台斤 A 果 30 至 35 元、B 果 20 元至 30 元間擺盪,1 月產量進入巔峰期,A 果價格一度摔到每台斤 27 元,「只有過年前十天 A 果價格比較正常,有到每斤 50 元」,春節結束,買氣就見底,產地 B 果收購價格極低,BB 果幾乎沒人要收。

鳳梨釋迦每台斤生產成本約 35 元,現在即使是 A 果,產地價也只有 30 元出頭。李建通直言,產地能送拍賣的鳳梨釋迦是少數,多數仍靠行口或盤商消化,「釋迦今年雖然完售,可是農民通通收入腰斬、血本無歸」,去年產地農民在產期開採前不斷建議農委會補助減產來拉高價格,但農委會不願接受,才會使得產銷壓力如此巨大。

釋迦集貨場盛況(照片來源/台東縣政府)

加工量少,業者還在觀望市況

加工部份成績是否達標還有待觀察,去年冠南生技公司及綠園牧場兩家加工業者均承諾會採購 500 公噸,其他業者並未透露具體數字,但李建通坦言:「加工數量真的很少,對產地來說幫助不大。」

綠園牧場業務副理林先生說明,目前採購量近 300 公噸,預計夏季會在國內推出冷凍鳳梨釋迦冰品,後續採購則「要看市況」,因為每台斤加工費用約 20 到 30 元,幾乎跟原料成本齊平,對業者來說算高價水果,若末端售價太高,消費者也難接受。「如果年底又有產銷危機,還請政府審慎思考」,他觀察到,對產地農民來說,鮮果的利潤相對好,若鮮果買氣好,對加工的意願就不大。

「還在努力中」,冠南生技公司總經理黃榮裕表示,這是第一次挑戰鳳梨釋迦,目前心得是一月採收的鮮果最適合做冷凍,公司是幫外銷業者代製冷凍全果,一月送樣後,二月份才開始陸續接到國外訂單,「接下來會陸續出貨,冷凍全果的保存期限比較長」。他認為,冷凍釋迦可以成為長線發展的外銷產品,不應只定位在救急手段。

釋迦冰棒(照片提供/班鳩冰品)

農糧署建議轉作,產地更加惴惴不安

台東鳳梨釋迦目前正處於存亡時刻,李建通直言,過去一年銷中有 1 萬 3 千公噸,今年新開拓市場顯然無法救急,「培養外銷市場要時間,可是農民要生存,不能等!」產地希望農委會積極與中國洽談,讓通路再次開啟,才能拯救鳳梨釋迦產業,若接洽不順也應儘速給產地轉作指示,至少要有 1,000 公頃轉作才能讓產銷穩定下來。

農糧署長胡忠一日前透露,已啟動轉作計畫,今年起四年共要轉作 1,000 公頃,今年目標 500 公頃、2023 年 200 公頃、2024 年和 2025 年各 150 公頃,每公頃轉作補助 10 萬元,建議轉作項目有刺番荔枝、酪梨、山竹、榴槤、臍橙、晚崙西亞、紅毛丹等新興果樹,也可選擇嫁接換種大目釋迦。

對於農糧署的轉作輔導,產地仍惴惴不安。有貿易業者私下透露,改種別的果樹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穩定生產,他們觀察到不少農民都是接枝改種大目釋迦,「那不就換大目釋迦會有危機?」番荔枝產銷班班長陳進憲則表示,改種酪梨、牛奶果還要考慮到市場胃納量,「酪梨就不會滯銷嗎?」其他新興作物是否真的會有市場?農糧署的建議反而讓農民更顯無助。

延伸閱讀:

釋迦在樹上等,急!農友包裝場忙到沒日沒夜,折價求保本,快看「購買連結大全」買到賺到

台東釋迦現場直擊01》鳳梨釋迦才開採,產地價就腰斬,農民揪心賠本賣

台東釋迦現場直擊02》市場釋迦還是貴?農民賺很大?產地委屈:只求保本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