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是王家正的人生,他被西瓜養大,也養大西瓜產業。(攝影李慧宜)

台灣西瓜大王》王家正運轉全台700甲西瓜田,沿溪游牧,喊水會結凍

王家正的根在西瓜園,就像西瓜的根長在土裡那樣。

凌晨3點,很多人睡得香甜,王家正已經在西瓜園工作。他終年巡迴全台不同縣市種植、採收,家族種植西瓜超過40年,西瓜產業在他手上發揚光大,一年經手超過百萬顆西瓜,全台近700甲的西瓜田都是靠他南征北討種植及販售。

他開過的「西瓜路」每年累計數萬公里,為了賣西瓜曾一度慘賠數千萬,也曾被人盯上而暫時停賣。產地西瓜農說他喊水會結凍,因為他開通了很多銷售管道來替農民賣西瓜,連端午節總統府前立的也是他的西瓜。無論是種西瓜還是賣西瓜,都不輕鬆,但年近花甲的他不捨放棄:「很多人靠西瓜吃飯,累還是得做下去。」

河床上的西瓜園。(攝影/李慧宜)

西瓜人生如遊牧民族,全台奔波種西瓜

屏東縣佳冬鄉石光見村被稱作西瓜原鄉,嫁接西瓜苗產量全國第一,也誕生許多「西瓜寶寶」,其中一個就是王家正。王家的祖輩從日治時期就開始種植西瓜,從小他與西瓜相處的時間比家人多,往往數個月才能見上父親一面。

台灣的西瓜產業相當特殊,生產者宛若游牧民族般,這個月在A縣市種,下個月就到B縣市。王家正解釋,以前換地是因為同一塊地種直到第二年,西瓜生長狀況會變差,後來西瓜品種、種植方式改變,嫁接苗出現後,西瓜植株變得強壯,可以不用換地種植。但因國內終年都有需求,西瓜生長快速,種下2到3個月便能採收,為了錯開季節、全年供應,瓜農才持續換地種瓜。

王家正的人生,就是一部台灣西瓜產業近代史。小時候寒暑假協助家裡種西瓜,過去農業機械不發達,澆水、採收都要靠人力扁擔挑,「那時一甲地種一、兩千顆,事情做都做不完」,後來大西瓜品種「華寶」出現後,台灣的西瓜田面積及產量都躍升、各式機具進入生產線,西瓜產業才逐漸成熟。

西瓜是王家正的人生,他被西瓜養大,也養大西瓜產業。(攝影/李慧宜)

溪床種西瓜品質最佳,老天不賞臉可能沒命

除了屏東六塊厝100多甲是自家種的西瓜園之外,王家正在雲林西螺、台南善化、宜蘭三星和大同,以及花蓮的壽豐、鳳林、玉里等地,一共還有將近600甲的西瓜園。他與當地農民以信任為基礎共同合作,農民負責種,王家正負責採收和銷售,數十年來如一日。

找地種西瓜猶若尋寶,王家正開車全憑路牌指示找路,「先想辦法開到溪邊,然後沿著溪走」,因為溪水浸潤過的黑砂土最適合種西瓜,高屏溪、蘭陽溪沿岸都有他的足跡,找到地租下來,接著先畫出農路、工作區、工人住處,再計算要種多少西瓜,一旦開種,又要駐紮一段時間。

遊牧生活雖已是日常,卻不尋常,他小時候跟父親在蘭陽溪河床種西瓜時,只能點靠著微弱的燭火埋鍋造飯,有次夏季碰上颱風帶來外圍環流,暴雨讓溪水暴漲,他們一家只能趕緊捲鋪蓋逃命。多年來的生存挑戰也讓王家正養出另一項技能:觀察氣候變化,他自豪表示:「我現在應該不會輸氣象台喔!」

王家正30歲開始從跨足銷售,「以前我們農民生死都是瓜販決定」,過去西瓜販售論「顆」、不論重量,農民種得好反而吃虧,因此跳出來自己做,從路邊攤殺西瓜開始慢慢賣起,越賣越多才開始與各地農民合作。

西瓜貨車離開河床開往各地果菜市場或大型賣場。(攝影/李慧宜)

西瓜大王視察花蓮產區,合作農民都是要好的老友

5月中是花蓮西瓜採收季節,王家正連夜驅車趕往花蓮視察。他在花蓮收購的西瓜園,全都集中溪流邊的河床上,分佈在玉里、鳳林和壽豐,合計上看200甲。站在秀姑巒溪旁廣大無垠的河床上,他指著遠方說,「這裡看的到的西瓜園都是我收的。」台灣農地破碎化嚴重,耕種面積大都以「分」來計算,不過,王家正在講西瓜面積的時候,只用「甲」這個單位。

「我12歲就跟著我爸爸來花蓮種西瓜,」王家正表示,五十多年前,花蓮地區的西瓜還不是本地人在種,有7、8成的農民來自屏東佳冬石光見。後來,屏東農民逐漸老化,花蓮在地人也學到相關技術,西瓜產業才慢慢回到花蓮人手上。「這些花蓮農民都是老朋友,我從小就認識他們,收他們的西瓜是雙方互相幫忙、共同獲利。我們每年都會在採收期見面,大家都很要好。」

花蓮西瓜的採收期分別是5月和8月,王家正會在這兩個月密集拜訪花蓮。他開的黑色進口車,沒有西瓜農民不認得,無論車子是行駛在台九線上或彎進縣道193,還是開進河堤旁的產業道路抑或河床碎石路上,王家正都無法一路暢通,因為他總是被農民中途攔截。雙方相見就熱情招呼、互相打氣,有時兩台車就停在路中間,農民常常一手把檳榔和提神飲料往他車內塞,而後兩車再各自揚長而去。

王家正巡視瓜園時,也會跟瓜農閒話家常。(攝影/李慧宜)

西瓜收入支出金額嚇人,大起大落可能身家歸零

王家正習慣隨身帶把水果刀,每到一片西瓜園,他總是手持利刃四處走動,一邊走一邊巡,選顆西瓜拍拍瓜頭再彈一彈瓜肚,測試聲音無誤,再把西瓜擺正平放,他右手持刀使勁一剖,「唰」一聲、清脆響亮,紅色果肉立現。「你吃吃看,這大西瓜又甜又沙,脆度夠、果肉紮實,實在好!」

「老王賣瓜」看似豪氣干雲。西瓜產季短、單果重,一顆大西瓜就能賣出數百元,一年採收次數多,業內瓜販都自誇:「種鳳梨十甲輸西瓜三甲」,說的是西瓜產業的可觀收入。不過,王家正卻坦言:「一百個賣西瓜的只有一個會賺錢,其他都是賠錢。」

他細數,賣西瓜雖然收入可觀,但因種植面積大,支出同樣嚇人,「一年光是買農藥就花兩千多萬」,價格則是起起落落,一台車的西瓜若晚了三天賣掉,收入可能就差十萬多塊。他就遇過最糟的狀況:一日內身家歸零。

王家正記得很清楚,當時人在東部,台中合作的瓜農卻遭遇大雨導致溪水暴漲,原本要販售的西瓜全被沖走,他緊急從台東搭飛機到台中,發現一顆西瓜都不剩,「可是錢已經給農民了」,近四千萬都泡湯,戶頭或是家裡都沒錢,他將房子拿去貸款,再和朋友借錢,好不容易才東山再起。

王家正現場挑一顆西瓜現剖。(攝影/李慧宜)

賣瓜賣到被盯上,穩定貨源才能抓緊通路

講起賠錢回憶,王家正泰然自若,甚至身家歸零當晚也睡得很安穩,旁人形容:「賣西瓜要有兩個心臟」,王家正顯然心臟天生就比別人大顆。不過,他也有激動的時刻,販售西瓜漸成氣候時,地方農會認為瓜販壓榨農民,將王家正與其他瓜販列為「西瓜四大寇」、投報痛罵。

王家正與其他瓜販一時心灰意冷,索性停賣,不到一週,西瓜嚴重滯銷,農會及當地公所不得不辦桌道歉、拜託瓜販回來賣西瓜。王家正說,賣西瓜其實壓力超大,西瓜採收、蓋章到堆疊都要處理,「給農民、工人都要現金,賣通路則會過一陣子才匯款」,稍有閃失就是慘痛學費。

全聯、好市多的西瓜都由王家正供貨,他表示,賣西瓜的關鍵,就在於終年要能源源不斷供應品質穩定的貨源,貨源穩定就會有客人找上門,「任何機會都不能放過。」不只超市,過去家電行賣果汁機送西瓜、現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慶祝端午節立西瓜,各地要找西瓜都是打給他。

賣西瓜一世人,王家正被人稱為西瓜大王,但他仍低調且自嘲:「我是命不好才來賣西瓜」。雖然西瓜為他帶來收入,但粗重又繁瑣的工作也讓他疲於奔命,妻子屢屢勸他退休、回家享福,但看著田裡工作的農民,他又猶豫:「我考慮退休很多年了,但還是想做到沒體力做再說」,因為如果收手,很多農民、工人都要失業,看到這群一起吃「西瓜飯」的同伴們,王家正還是決定繼續日行千里,把老王賣瓜的能耐發揮到極致。

河床孕育西瓜,西瓜孕育人們,很多採瓜人都吃「西瓜飯」過活(攝影/李慧宜)

延伸閱讀:

西瓜秘密》小玉不是西瓜芳名,西瓜怎麼挑最好吃?吃過炭烤西瓜嗎?

超猛西瓜採收》拋25斤西瓜如運球,疊瓜神速如玩積木,細心不讓西瓜暈車!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