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遠方草叢裡怎麼有漂浮的半顆蘋果!神情可愛的東方草鴞是台灣特有亞種,是居住在我們周遭的神秘猛禽,但也因為與人住得太近,而遭遇棲地喪失,生活在老鼠藥、鳥網的陰影下,被列為國家瀕危物種。
為更積極展開東方草鴞的保育行動,農委會林務局串連中央、地方與民間等多達24個單位,於昨(17)日召開「2022年草鴞保育成果交流會議」,並在會上共同簽署《草鴞保育聯盟合作宣言》,宣告「草鴞保育聯盟」正式成立。
-2.jpeg)
人稱「猴面鷹」,神秘猛禽就住在你我身邊
台語俗稱「猴面鷹」的東方草鴞(Tyto longimembris),是台灣唯一一種棲息在草生環境的非森林性留鳥貓頭鷹,更是台灣的特有亞種。在台灣已知的12種貓頭鷹中,牠屬中大體型的貓頭鷹,並以鼠類為主食,每年9月至隔年5月為繁殖季。
東方草鴞的外型可愛,眼神又帶點靈性,前胸呈淡黃毛色,後背則帶有深淺不一的咖啡色斑駁花紋。牠雖然棲息在人類活動區域周圍,但其晝伏夜出又多生活在隱密草叢中的特性,鮮為人見,也讓牠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東方草鴞主要棲息在初期演替的草生環境」,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蔡若詩介紹,牠的生活空間與人類高度重疊,包含農田、魚塭周邊的草生地、廢耕地、牧草地等平原地帶、河川灘地與淺山地區,甚至在機場周邊,如嘉義水上機場、台南機場,也經常能觀測到其行蹤。嘉義、台南、高雄、屏東是東方草鴞出現密度較高的區域,但牠的移動跨度可達數十公里,因此在中部地區亦有其出現的紀錄。

跟人類住太近遇生存危機 跨部會成立草鴞保育聯盟
然而,東方草鴞因棲地與人類的活動區域過於重疊,導致棲地持續劣化與消失,且在鳥網和老鼠藥的危害下,族群不斷減少。蔡若詩指出,東方草鴞目前被《野生動物保育法》標示瀕臨絕種,同時也是《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2016》中的國家瀕危物種。
在民間的長期倡議之下,為能更積極地展開東方草鴞的保育行動,昨天由農委會林務局嘉義林管處、屏東林管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共同召開「2022年草鴞保育成果交流會議」,同時邀集與草鴞保育切身相關的24個單位,共同簽署《草鴞保育聯盟合作宣言》,其中包括農委會、交通部、經濟部、國科會、國家公園、各縣市政府、大學與多個NGO,正式成立草鴞保育聯盟,宣告草鴞保育行動正式邁向下一個階段。
《草鴞保育聯盟合作宣言》列出五大保育行動綱要,包含「維護及營造繁殖及覓食棲地」、「降低非刻意獵捕導致的傷亡」、「降低鼠藥及其他毒物中毒情形」、「掌握族群趨勢,增加必要的生物學及生態學知識」、「提升關鍵地點以至於全國民眾對草鴞保育的認知與支持」。
.jpg)
河川、魚塭都是草鴞重要棲地
在本次草鴞保育成果交流會議上,蔡若詩發表自身在曾文溪、鹽水溪流域建立60個樣區,針對東方草鴞進行族群動態、棲地經營和保育策略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他表示,水利署河川局在河川的治理上,應能成為積極營造東方草鴞棲地與展開復育工作的關鍵角色。
河川局可透過疏濬河川定期擾動河灘地,同時對租給農民耕作的高灘地進行更嚴謹的農藥、老鼠藥管制,再配合移除銀合歡、美洲含羞草等外來強勢物種,應能創造東方草鴞喜歡的草生棲地,未來亦可評估建立草鴞保育示範區。
此外,蔡若詩意外發現,魚塭堤岸周邊的草生環境,其實也是東方草鴞高頻率使用的覓食環境。他觀察到牠們在非繁殖期會長時間待在魚塭周圍生活,然而當下如火如荼開展的漁電共生,不斷增加的光電板會與草鴞競逐空間,造成可覓食環境縮減,是草鴞保育的重要議題之一。他強調,正因草鴞生活在人類周圍,「沒有單位可以說自己跟草鴞沒關係」。
.jpg)
官民合作,庇護4隻草鴞寶寶平安長大
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總幹事曾翌碩指出,草鴞喜歡棲息在白茅叢中,但白茅其實是牧草種植時,需特別關注與管理的「雜草」,當他在2020年開始盤點東方草鴞可能的棲息熱區時,發現位在台南新化的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是全國最大的牧草生產者,他們的牧草場自然可能是草鴞棲息的重要場域之一。
曾翌碩主動上門向畜試所提出草鴞保育的調查計畫,熱愛自然生態和戶外活動的畜試所所長黃振芳,一聽便非常樂意,並讓曾翌碩在所內牧草場放置棲架、相機與相關生態觀察的設備進行調查研究。黃正芳表示,雖然白茅與牧草是相對立的,但草鴞既然喜歡棲息在白茅叢中,基於保育、復育的立場,畜試所保留一部分約十多公頃左右的區域,降低牧草場的管理強度,提供適合草鴞棲息繁殖的空間。
在曾翌碩與畜試所合作的過程中,甚至意外促成全國第一例建立東方草鴞繁殖育雛地點臨時管制區的案例。畜試所在2021年11月初進行牧草收割時意外發現巢區,在畜試所、嘉義林管處和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的通力合作下,一天之內完成約300平方公尺大的管制區圍網,建立周邊緩衝區,並架設8台自動相機進行觀察紀錄。
「草鴞因為多在地面上生活,所以一有風吹草動的干擾就會選擇離開,個性上比較神經質一點」,曾翌碩表示,在畜試所的庇護下,巢內4隻雛鳥能遠離野生犬隻和周邊來路不明牛隻的干擾,並成功於今年2月離巢。這段合作過程,為東方草鴞留下珍貴的基礎調查資料。
.jpg)
1.jpg)
農漁民也能成為草鴞保育大功臣
東方草鴞的保育行動,除由官方與民間團體的攜手合作外,農、漁民也能以個人的力量,為草鴞保育行動盡一份心力。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洪孝宇解說,農業活動中解決鼠害的滅鼠藥、解決鳥害的鳥網,對食鼠性的東方草鴞來說都是致命殺手。
農民使用鳥網、滅鼠藥,是長期以來根深柢固的觀念,只能透過教育推廣與宣導慢慢改變。洪孝宇表示,東方草鴞屬於食鼠性猛禽,雖然猛禽捕鼠效果不及老鼠藥,但如果能因此讓農產品加值,政府也願意提供生態給付獎勵,農友應可考慮。
在場與會的台南農改場場長楊宏瑛則回饋,邀草鴞捕鼠,猶如先前的黑翅鳶捕鼠計畫案例,既能確保農業生產、食品安全又能做到生態保育,農改場作為在第一線與農民接觸的單位,勢必可以協助宣傳輔導。
目前台南、高雄、屏東的農業主管單位都提出了針對東方草鴞的瀕危物種生態給付政策,洪孝宇指出,許多已實施友善、有機農法的農友可直接申請參與,只要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毒餌、非友善的防治網,即能申請相關獎勵給付,且不限作物。以他針對北屏東50位農民的訪談結果,有近四分之一的人願意嘗試申請,目前也已有二十幾處農田架設棲架。此外,魚塭作為東方草鴞的重要覓食地,台南市政府亦有相關生態給付政策。
.jpg)
美中不足:環保署、台糖未能參與簽署
草鴞保育的倡議,除民間近二十年來的努力耕耘外,也隨著農委會國土生態綠網的建置,而逐漸受到官方重視。此次《草鴞保育聯盟合作宣言》的簽署,邀集了經濟部河川局、交通部高公局、公路局等工程開發單位參與,是串連了綠網、藍網甚至路網的重要里程碑。
但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強調,老鼠藥是造成草鴞與其它野生動物枉送性命的關鍵,屬於環境用藥,但主管機關環保署卻沒有加入簽署,是保育瀕危草鴞缺失的一環。
此外,台糖作為全國榜上有名的大地主,其轄下就有許多土地是草鴞棲地,本次雖列名參與2022年草鴞保育行動計畫,但並未簽署《草鴞保育聯盟合作宣言》,也是目前草鴞保育聯盟缺的一塊拼圖。
至於草鴞保育聯盟成立後的首要任務為何?屏東林管處處長楊瑞芬表示,希望能先與聯盟各單位建立有效的溝通聯繫平台、協商出具體的分工合作事項,期望未來能一年舉辦一次公私部門的工作分享。她坦言,過往因研究資料不足,目前都還在做中學的階段,但也強調,「今天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繼續吸納更多人與想法,生態與居住環境更好」。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