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林吉洋)

02 黑珍珠傳奇破滅,光電蠶食鯨吞蓮霧園

邱恆毅的果園位於屏東佳冬鄉的羌光路,這裡與四塊路區域的農地都經過農地重劃,農路水路皆便利,是蓮霧種植的精華地段,如今,卻變成光電開發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自從鄰園改種電之後,雜草不斷穿過鐵網蔓延過來,害蟲進攻邱恆毅的蓮霧樹,樹上的新芽遭害蟲啃得坑坑巴巴。面對不請自來的「歹厝邊」,邱恆毅氣得咬牙切齒,「光電公司只插下光電板,剩下就不干他們事,要他們除草還得三催四請。他們在這裡發大財,農民被他們糟蹋個半死。」

枋寮老農黃文松也看著滿園的蓮霧落果欲哭無淚,他指控,自從鄰田轉作光電後,業者不只在農地裡灌上水泥,更以機具夯實地表,連帶使他的蓮霧園排水不良。一場大雨讓他滿園落果損失慘重,卻也沒能力證明是鄰田光電造成,只能暗自嘆息。

農民的憤怒其來有自,屏東沿海原是黑珍珠蓮霧的誕生地,農民在這貧瘠之地創造綠色奇蹟,如今卻來了也號稱綠色的能源,鋪天蓋地的黑色板子不只奪走陽光,也奪走農民尊嚴。

老農黃文松對著堆積的落果無奈表示,鄰田轉作光電,整地夯實土壤造成排水不良,蓮霧越來越難種。(攝影/林吉洋)

鹽分地帶孕育出黑珍珠傳奇

訴說沿海四鄉鎮光電大開發之前,得先回顧半世紀前的「黑珍珠傳奇」。

屏東東港、林邊、佳冬、枋寮四鄉鎮,沿海養殖業長年抽取地下水,導致海水入侵地下水層,當地人稱這些低窪高鹽份的農地為「鹹水埔地」,一度認為是毫無希望的「惡地」。不過,農民卻在此地逆境求生,意外地培育出風味極佳「黑珍珠」蓮霧。

這些認真的農民發現,低窪的土壤加上黏性土質使蓮霧根系發展受限,果樹不敢旺盛抽梢,因而把養分留在果實。原本惡劣的土地條件,意外成為蓮霧的「地利」,農民發展出因應風土的獨特管理技術,更發揮巧思用鋪蓋黑網做產銷調節,讓蓮霧從夏天採收改為冬春採收,避開夏季眾多水果競爭,供應年節到清明的送禮需求,塑造價格優勢。

學者楊弘任寫下《看不見的技術──「蓮霧變成黑珍珠」的技術發展史》,記錄這一頁台灣農業史奇蹟。他指出,平凡的蓮霧變成黑珍珠,靠的就是沿海鄉鎮特殊的土地條件、技術精湛的「師傅級」農民,緊密的地方社會連結出強大的產業社群,才能培育出這些「創新力量十足的行動者」。

屏東沿海鄉鎮就此開創台灣獨有的精緻化黑珍珠產業。2020 年全國蓮霧栽種面積 3166 公頃,屏東佔 2180 公頃,年產值達 24 億。東港、林邊、佳冬、枋寮四鄉鎮蓮霧佔全國蓮霧總面積三分之一,佳冬農會推出「透紅佳人」品牌專攻高階市場,是每年蓮霧評鑑常勝軍。

黑珍珠蓮霧是屏南沿海農民的智慧結晶(攝影/林吉洋)

縣府大筆一畫,蓮霧「狀元地」變「不適耕種土地」

然而半世紀以來的農業驕傲,仍抵不過政府揮動的綠能大旗。

2018 年 10 月起,屏南沿海四鄉鎮被屏東縣政府納入「屏東縣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土地活化暨太陽光電發電業整體規劃發展計畫」,開放一般農業區的農地可變更種電,這四個鄉鎮的果園和農田,竟然一夕全部變成縣府眼中的「不適耕種土地」。

依據屏東縣政府綠能推動專案辦公室規劃,預計目標要開發光電 800MW,相當於需要變更 800 公頃農地,而四鄉鎮中被劃出可供「活化利用」範圍高達 3807.9 公頃。在範圍內,不管是一年三收的水稻田或是蓮霧、芒果果園,只要地主同意就可出租給廠商,變更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直接在土地上搭起光電板,無需務農,土地也不再是農地。

蓮霧樹一一倒下了,取而代之的是黑色光電板,板子底下不是空蕩蕩就是雜草叢生。光電毫無秩序地大量散落於農業區位內,與農業耕作形成兩相矛盾的土地使用,導致農民與光電業者衝突不斷。特別是原本的蓮霧產業優勢,更遭到嚴重打擊。

「我至少目睹 50 座蓮霧園被砍掉種電」

46 歲的陳呈祥是蓮霧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在莫拉克風災後回到故鄉林邊種植蓮霧,與其他青壯輩農友成立「蓮霧產業發展協會」,透過參訪不同產地交流,找專業講師舉辦講習,不斷深化蓮霧技術,以維持屏南蓮霧在市場上的優勢。然而近年光電的大舉入侵,讓他欲哭無淚。

「我曾目睹至少 50 座蓮霧園被砍掉種電。」陳呈祥語氣沉重,環顧他位於佳冬林邊溪畔的蓮霧園週邊,有三側的果園都變成光電場,唯獨東側的果樹還在,但也已經荒廢大半年,不久以後也要種電。「最直接的感受是溫度,往年走在園裡迎面吹來都是涼風,現在失去四周屏障,溫度明顯上升,微氣候改變也影響蓮霧的生長與結果。」

他爬上扶梯幫果樹疏花,嘴裡不服氣地說:「光電雖然給了高額租金,但如果認真做的話,蓮霧收入還是不輸給光電,這裡是蓮霧的『狀元地』啊,蓮霧變黑珍珠就從這裡開始。」

光電還帶來地租調漲效應。地主連連漲租,但農民頂多出得起一分地八千、一萬,「跟光電價差四倍擺在那,地主要種電,租地的人可以說什麼?」陳呈祥哀戚道出農民朝不保夕的心情,「蓮霧園大多是口頭契約,以前租地可以租五年、十年,現在地主改成兩年一簽,農友即便有心想做,也不容易擴大。」

陳呈祥表示,縣府放任業者大肆開發蓮霧園,已造成產業發展危機。(攝影/林吉洋)

光電與蓮霧園的火線交錯

到底沿海四鄉鎮光電開發有多嚴重?《上下游》藉由空拍機視角,從農民口中的「狀元地」起飛,沿著羌園大排及武丁大排一路前行,發現林邊溪東側地景已面目全非,畫面震撼超乎想像。

從空中鳥瞰,光電板與蓮霧園在地表交錯,有如圍棋上對弈的黑白子,相互包圍切割,又如兩軍對陣,彷彿兩種產業正在競爭這塊土地上的統治權,不過顯然黑色光電板的數量越來越多,綠色的農地則正在步步退守,失去空間的主導權。

不只蓮霧,芒果、香蕉、檳榔,綠葉隨風搖曳的畫面都成追憶,一片又一片田園快速消失,被線條剛硬的光電板取代。由於絕大部分的光電場是兩公頃以下小面積農地的變更開發,使得本區如同破碎的馬賽克拼貼,天女散花毫無章法,遑論區位規劃。

農地大量零碎變更,嚴重違反國土規劃原則

究竟沿海四鄉鎮是蓮霧優良產地,還是縣府所謂「不適耕作土地」?蓮霧專家、高雄農改場助理研究員陳思如篤定地說:「辦了十幾屆全國蓮霧評鑑,佳冬蓮霧確是常勝軍,這塊土地當然是優質產區。」

國土政策上規範「分區使用」,就是希望各類型的土地使用者各安其位,讓不同目的空間使用不至於衝突,農業區尤其需要受到保護,避免糧食生產安全受到阻擾,並有助於農業朝專業發展,甚至該透過重劃改良來增加規模化效益。但屏東縣府卻完全反其道而行,政治大學地政系副教授戴秀雄批評,屏東縣的開發方式已違背「國土有序」精神:「國土首重土地合理使用,不該讓這種零星、碎裂式開發分割國土,造成農業區破碎式發展,這是非常粗糙的作法,也違背開發許可制的精神。」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副教授黃偉茹也無法認同屏東縣府這種開發方式,「大規模破碎變更對農業環境勢必產生嚴重影響」。她認為若光電持續在農地開發擴張,將重創沿海鄉鎮產業服務鏈,也衝擊聚落生活,造成整體性的衰退,屆時即便政府要回頭投入資源,恐怕也難以振興。

專家憂心:農地種電不利排水、土壤劣化

針對農民的疑慮,水利專家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名譽教授丁澈士表示,「土地上任何人造設施都會影響到排水,一般農業工程都必須考慮農田排水,加裝暗管改善排水,如果光電工程有對土壤施壓加密,會更明顯形成不利排水。」

屏東縣政府聲稱農地種電可以讓土地休養,「活化土地」、「創造微生物菌相」,然而農業試驗所退休的土壤專家向為民曾到屏東林邊和佳冬調查,發現完工時間越久的案場,土壤有機質含量越低,並低於一般農田。他表示,光電板下日照量低也缺乏植被,無法為土壤補充有機質,微生物得不到滋養,日久有機質含量降到 2% 以下,變成「退化性土壤」。

光電場競逐農地,不僅影響農業,也全盤改寫沿海四鄉鎮的空間地景,更對居民的生活帶來難以預料的變數。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