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獲救卻回不了大雪山的家,《一隻臺灣黑熊之死》首映,深刻思索保育新方向

文/上下游實習記者廖芷瑩

編號 711/568 台灣黑熊兩度受困陷阱又被野放後,攀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山、穿越河谷與陡峭的山嶺,想要回到北邊大雪山的家。然而,2022 年 5 月 9 日,牠的屍首卻在武界山區被找到,令人遺憾的消息驚動台灣社會。

《一隻臺灣黑熊之死——711/568 的人間記事》紀錄片正是 711/568 台灣黑熊被抓捕、治療、野放與死亡的過程,作為野生動物的主管機關以及本片的出資者,林務局希望民眾藉由影像認識台灣寶貴野生動物的生命歷程,一同思考臺灣保育黑熊的新方向。

《一隻黑熊之死》紀錄片首映(攝影/廖芷瑩)

命途多舛的黑熊,獲救野放卻又遭難

2020 年 10 月 1 日中秋節,國人歡度團圓佳節時,東勢林管處接獲通報,民眾在甜柿園發現一隻誤中「山豬吊」的台灣黑熊,當天保育人員趕緊前往處理,小心翼翼地從遠處注射麻醉槍,將牠帶回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檢查與照料,開始長達一年多的追蹤與故事。

第二次中陷阱後,學者們曾開會議討論 711 黑熊是否該野放?會不會又再次跑到人類的工寮偷吃飼料或動物?然而,在希望回歸自然的理念下,工作人員們送給牠新的編號 37568,簡稱 568,希望牠「有順有發,有新的熊生」,在 2022 年 4 月 12 日將牠野放。然而,25 天後,牠不幸於武界山區罹難,警方也抓到殺害熊的獵人。

711 黑熊在桃山部落(東勢林區管理處版權)

黑熊幫國人上了珍貴的一課

在 711/568 被殺害的案子上,涉案的三位原住民因為看見黑熊受困於他們設置的陷阱中,但當時他們並未事先申請獵捕許可,更不知道如果不小心捕獵到保育類野生動物,應該先通報且協助援助,就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才決議用獵槍將熊殺害後掩埋。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聽到消息時感到遺憾與自責,事後也不斷思考還可以多做什麼。他和工作人員發現,黑熊最後駐足的武界地區,多年沒有黑熊出現,所以過去不是林管處會做黑熊保育宣導的地方,才會發生憾事。「牠為我們上了一堂課,帶給我們非常多的課題」,他認為,保育一定要緊密結合社區與部落,因為他們站在保育的第一線。

林華慶指出,過去的《野生動物管理法》或其他法令,對於原住民狩獵有相當強烈的管制,導致他們的狩獵行為轉入地下化,讓過去永續的精神無法延續,以至現在有些狩獵活動,脫離原本原住民的傳統。目前林務局希望和全台灣部落與組織合作,由族人訂定自律公約,並和政府合作。目前也正在修正原住民狩獵辦法,預計在明年 1 月重新公告。

低海拔試驗站為 711 黑熊健檢(道綺拍攝;東勢林區管理處版權)

「回眸」視角的動物紀錄片

道綺全球傳播有限公司導演顏妏如接受《上下游》專訪時提到,原本只是幫忙記錄保育黑熊的過程,未打算將影像剪輯成紀錄片。然而黑熊喪命後,網路上出現許多激進的言論,她及林務局認為,應該要剪輯此段經歷,讓民眾一起思考台灣黑熊保育的未來。

顏妏如說:「看過我們的影片就知道,這件事沒有人是英雄,但也沒有人是兇手。」她認為事情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我們和野生動物之間還不夠相互理解。就如紀錄片中提到,台灣黑熊生性怕人,但居民不希望牠在原棲地野放,因此第二次野放時才會選擇南邊的丹大區域。不過這隻熊似乎非常想回到大雪山的家,一路往北走,中間還差點到了日月潭及埔里等人多的區域,經常令工作人員捏把冷汗。但這也是他們首次記錄到的台灣黑熊的移動路徑,畫面十分珍貴。

最後剪輯階段,顏妏如利用既有的研究紀錄素材模擬熊行走的 3D 路徑圖,加上曾經接觸過牠的多位人物訪談,為觀眾拼湊出黑熊的狀態,以及離開人世前的旅程。就如顏妏如在記者會上所言,紀錄片是用「回眸」的角度,溫柔的看看這隻「老朋友」,以及台灣黑熊保育的現狀。

紀錄片導演顏妏如(右)與生態紀錄者張元昱(左)希望大家一起思索台灣黑熊保育的未來。(攝影/廖芷瑩)

「全民護送 568」 成為未竟之業

黑熊的其中一位老朋友,是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博仁,他也在黑熊第二次野放後和工作團隊沿路觀察記錄黑熊動向,包括追蹤、監測與守夜,不眠不休的關注黑熊的情況,同時發起「全民護送 568」活動。

姜博仁從黑熊第一次中陷阱開始參與計畫,協助每日回報牠的行蹤。因為第一次野放時,黑熊會滋擾民居,但護管員人力有限,無法時刻追蹤。第二次野放後,姜博仁組成團隊,跟著牠的路徑,以免牠再次跑到部落。

在這次野放中,團隊發現黑熊用極快速度往北跑,姜博仁因此建議林務局透過公開或直播熊的行蹤,讓全民一起參與護送熊回家的行動。「大家知道熊在哪裡,也許讓牠平安行動的效果會更好」。可惜的是提案沒多久,黑熊就失去蹤影,兩天後屍體被發現。

姜博仁參與追蹤台灣黑熊的工作(道綺拍攝)

要拯救黑熊,就要先瞭解牠與環境

顏妏如導演提到,整部影片沒有關注黑熊中陷阱或被殺害後的責任追究,是因為所有過程中,其實沒人有想刻意傷害黑熊。她認為,如果我們真的想為黑熊做努力,就必須好好理解熊和環境、熊和部落、熊和狩獵的關係。而《一隻臺灣黑熊之死——711/568 的人間記事》真正想講述的也是這樣的觀點。

林華慶則補充,林務局希望積極推動原住民的狩獵自主管理,讓原住民能安心狩獵,野生動物也可以共存共榮。同時,林務局從 2021 年開始推動由政府提供的「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希望瀕危物種棲地的居民一起協助維護生態,例如當農民願意維護農田中的物種,可能會面臨農產減收和土地利用受限,就能以「生態服務給付」彌補。而今年 9 月,林務局也將台灣黑熊納入「生態服務給付」的對象,鼓勵民眾守護黑熊就有獎勵金可以領取,讓保護黑熊成為全民參與的活動。

◎《一隻臺灣黑熊之死-711 / 568的人間記事》 紀錄片放映資訊如下:

  • 時間: 2023年1月1日下午2時至4時
  •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第三演講廳(藍廳,立體劇場B1)*建議由西屯路入口進入
  • 對象:一般觀眾免費入場,影片為保護級,6-12 歲兒童需父母陪同觀賞
  • 主辦:東勢林區管理處
  •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oZXj8j

  • 時間:2023年1月14日(六)上午10時至12時30分
  • 地點:行政院農業務委員會林務局二樓國際會議廳(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 2 號)
  • 對象:一般觀眾免費入場,影片為保護級,6-12 歲兒童需父母陪同觀賞
  • 主辦:林務局X挺挺動物應援團
  •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QWDqvp

  • 時間:2023年1月4日晚上7時至9時
  • 地點:花蓮新天堂樂園華納威秀影城C廳(花蓮縣吉安鄉南濱路一段 503 號)
  • 對象:一般觀眾免費入場,影片為保護級,6-12 歲兒童需父母陪同觀賞
  • 主辦:花蓮林區管理處
  •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NG98Dm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