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人到四十就一定心無疑惑!1982年出生的陳柏豪,從小是個滿肚子問號的孩子,生活對他來說,是一連串尋找答案的過程。4年前,將屆不惑之年的他和太太落腳高雄美濃,自此進入一場好奇心大爆發的農村體驗。
陳柏豪想知道,他在森林拍到落葉異常翻動,難道是深夜的靈異事件?他也想搞清楚,山豬家族成員多少?何時會到他的田裡逛大街?每每在田間小路騎車,他習慣一邊騎一邊探頭看水圳,因為他總抱著一絲期待,希望能親眼看到「異葉石龍尾」,這種水生植物曾在美濃被發現後來又消失,被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認定在野外已經滅絕。
這樣一個好奇大叔不只親自種田,同時也是生態界暖男。陳柏豪現在擔任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主任,他既可以向訪客淺顯解釋水雉的特性,也能帶領志工下水種草重建棲地的生態系。經他和伙伴們的努力,近年水雉在美濃湖度冬數量大幅增加4.8倍,也有41位志工成為水雉棲地的守護者。
夜間生態懸疑片衝破十萬點閱率
陳柏豪愛笑、親切、好相處、點子多,只要講到生態話題,話匣子很難關上,有他在的場合不用怕冷場。一段夜間紅外線攝影機的影片,在他巧思設計下也可以衝破十萬點閱率。
2019年7月20日晚上7點,陳柏豪在茂林森林安裝的一部夜間紅外線攝影機拍到一隻山羌。一開始他不以為意,但後來仔細一看,他發現地面上落葉竟出現異狀。在好奇心驅使下,他進一步查看影片,發現落葉異常翻動的現象在不同時刻一再出現。
陳柏豪用詭譎的音效和文字,製造影片的懸疑氣氛,還以「祂」來形容這種現象。原來影片中翻動落葉的「嫌犯」,經他求證確認是山區常見的大型山蚯蚓。蚯蚓在土壤中生活,進食時會翻動、拉扯落葉,這種「靈異現象」其實是山蚯蚓正在幫大自然分解腐植質。
在影片下方,陳柏豪引用生物學家達爾文所說,「地球上最重要的動物,既不是猿類,也不是牛羊豬雞,而是那些在雨後濕滑地面上蠢蠢蠕動的條狀生物——蚯蚓」。他強調,「如果少了蚯蚓,人類還能生存嗎?」
都市孩子反璞歸真定居農村 尋找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
鍾情生態、遷居農村的陳柏豪,其實出身都市高雄市苓雅區,在他還是小男孩之際,已經充分展露對生物的熱情。他說,「我小時候坐在馬桶上,最喜歡看牆壁上的螞蟻。看牠們排成一列,想牠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還有,牠們碰頭的時候都會停一下,我想知道牠們到底在做什麼?」
對生態懷抱高度熱情,陳柏豪捨棄醫學院不讀,選擇臺灣大學動物系(現為「生命科學系」),後來繼續就讀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所的生態暨生物多樣性組,畢業後,他在國內某家生態顧問公司擔任研究員為期12年。期間,陳柏豪曾在2011年遠赴帛琉旅居2年,投入該國保育執法部門的生態保育工作,也在2015年到苗栗擔任田鱉米的田間協作員。也是這個時候,他第一次下田務農並領受大自然的洗禮。
只不過在顧問公司上班,即便接觸生態議題,卻讓他覺得離真實的大自然越來越遠。他回憶,「上班就是不斷地寫報告、做簡報,想辦法說服別人,『生態』變成工作,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於是,陳柏豪在2019年下定決心,和太太在高雄美濃購置一間小公寓,展開定居農村的生活。
移居鄉間的第一年,陳柏豪一心一意只想務農。他睜大眼睛認真地說,「目前的農業生產大多是把農地當工廠,可是我認為農地是最接近大自然的環境,我把自己當作農田生態系的管理者,不只管農作物,還要顧及野生生物們,連微生物、土壤也不能漏掉!」
家人支持,農村照顧 種出自己的新人生
想一改「生態只是工作」,讓「生態可以真正成為生活」,這個願望促使陳柏豪開始考慮入住農村,也積極尋找他適合的地方,其中美濃與高雄市區老家近、社區活動豐富、生態能量大、文化深厚,是最吸引他之處。
太太在茂林區的公務機關服務,收入相對穩定,家人又一向全力支持。再加上陳柏豪曾在美濃進行生態調查,結識許多當地的生態人士和鳥友,大家一聽到「柏豪要來美濃」的消息,人人都額手稱慶,幫忙找房、找地、找工作。
從2019年起務農,陳柏豪在美濃以及周遭租過不少農地。茶頂山下3分地、大埤頭2分地、月光山下4分地,連杉林的農地他都曾種過。目前,陳柏豪的耕種面積6分,地主疼惜他,免租金還外加噓寒問暖,而農友們也都珍惜這位剛從外地來的新美濃人,送菜贈果絕對少不了他。
陳柏豪會種美濃特產白玉蘿蔔,也喜歡種糧食作物,但是水稻過於單一,因此他選擇雜糧,鷹嘴豆是他的首選,雖然採收量很低,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他強調,鷹嘴豆是澱粉量最高的雜糧,「是餵飽人的作物,在台灣社會有一點知名度,但又沒有多少人種,最重要的是它耐旱,很適合現在豐枯日益分明的南部地區」。
山豬山羌現身 水雉長住美濃湖 祈願農村與生態共好
上身是柔軟的薄棉衣、下半身是耐磨的卡其長褲,陳柏豪穿著淺綠色雨鞋,騎上爸爸留給他車齡16年的摩托車,這一身是他行走江湖的基本配備。2月14日情人節的早上,陳柏豪到鷹嘴豆園巡田。
這片田位於大埤頭的山腳邊,東側傍水,西、北兩側靠山,南側與鄰田以一排樹豆樹相鄰,平日不施用任何化學農藥和肥料,是各種動植物的樂園。
陳柏豪指著腳邊的野莧菜和龍葵,「這是山羌的咬痕,旁邊有山羌大便,牠們一邊吃一邊大感覺很開心」。還有台灣獼猴、山豬,也都是陳柏豪的常客。「猴子很多,很聰明,山豬也不笨,牠們會躲在森林裡,等我除草或播種後再到田裡逛大街,那個景象好像被轟炸過」。
對於山豬瘋狂破壞田區,陳柏豪一點都不生氣,他準備好紅外線攝影機,要完整記錄下山豬家族的覓食活動。結果發現,到他田裡的動物比他想像的還多,除了山豬一家六口之外,台灣獼猴、珠頸斑鳩、黃尾鴝、黃頭鷺、黑冠麻鷺,還有山羌也都大方現身。
陳柏豪不只是農民,也是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主任。他負責復育水生植物、營造棲地生態、導覽解說、調查野蓮池水雉,還有培訓志工等工作。近年來,一枝草一點露,水雉在美濃湖的度冬數量已經增加4.8倍,從2017年的14隻提高到現在的68隻,而志工人數也越來越多,從前年到現在,已經有41人完成培訓成為水雉棲地的保育先鋒。
在鳥友、志工心中,陳柏豪儼然是美濃湖水雉的最佳代言人,說他是水雉叔叔一點也不為過。不過這位活潑大男孩,永遠跑得比別人快,他早就把眼光望向未來,下一個夢想是要將美濃湖復育水生植物與棲地營造的成功模式,逐步移植到屏東內埔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他希望農村更好,動植物們都有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