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黑豬04》黑豬食物被污名,高溫蒸煮養分完整,正港農村循環經濟

晚間 11 點,許多人已經準備入睡,永亨畜牧場的貨車司機才將帽子、口罩、手套、雨鞋穿戴好,準備驅車前往醫院。他的任務是要載回醫院的廚餘,院方已將裝滿廚餘的藍色桶子集中,每桶約莫數十公斤。司機到院後會將桶子一一搬上車載回牧場,再將廚餘倒入蒸煮槽,這些廚餘會成為場內黑豬接下來幾天的大餐。

對於傳統黑豬農來說,廚餘造就豬肉獨特的風味,但廚餘被認為是成分來源複雜的豬食,黑豬連產銷履歷都無法申請。過去五年,台灣為了防範非洲豬瘟,吃廚餘的黑豬屢屢被視為防疫破口,黑豬農使用廚餘不斷受到限制,現在使用廚餘養豬必須以 90℃ 以上的高溫蒸煮至少一小時,不到 200 頭的小場則被禁用廚餘。

面對廚餘養豬的難關,有豬農透過育種選拔出全飼料餵養的「平埔黑豬」;也有豬農仍堅持廚餘肥育,不惜砸重本建置完整蒸煮設備。學者則打算協助豬農進行廚餘認證。此外,畜試所規劃研究使用農副產物,如檸檬皮、香蕉等來飼養本土黑豬,讓本土黑豬能像吃橡實的伊比利黑豬一樣成為特色豬。

是否能用廚餘養豬,已成本土黑豬存亡關鍵(攝影/林怡均)

地瓜葉、米糠養黑豬,傳統農村循環經濟體現

黑豬曾是台灣農村家庭的重要經濟支柱,不少四、五年級生都是被黑豬養大的,甚至有木板床上層睡人、下層睡豬的景況。屏東縣內埔毛豬產銷班現任班長邱予辰便是其一,已過花甲之年的她生在客家庄,家庭食指浩繁,賣掉後院養的小黑豬,就是哥哥、姊姊和她的註冊費。祖父指派給邱予辰的任務是採集地瓜葉和香蕉莖,「上學前都要先去割」,配上粗糠,便能餵給黑豬。

邱予辰的記憶中,村內玩伴家裡都有養黑豬,許多閩南聚落也都有黑豬,老一輩的閩南人至今都喊地瓜葉為「豬菜」,便是因為地瓜葉過去拿來餵豬。除了地瓜葉和香蕉莖,家庭廚餘也餵給黑豬才不會浪費。廚餘將黑豬養肥,黑豬將廚餘轉換成肉,農人賣出黑豬養活全家,可謂循環經濟的最早體現。

廚餘養豬、豬養活農家的模式,是農村最早的循環經濟體現(攝影/林怡均)

疫病威脅導致廚餘使用不斷受限

2018 年非洲豬瘟在中國爆發後,台灣強化防疫措施,農委會先是要求廚餘養豬戶必須取得「再利用檢核」,否則得改用飼料或是離牧,後續又因為海漂豬、走私越南豬肉等事件,不斷限縮可用廚餘範疇。

2021 年 10 月起,農委會的廚餘政策又納入牧場大小的參數,即便原先已取得再利用檢核,但 199 頭以下小型養豬場不得再使用廚餘、動物性廢渣養豬,仍可用果菜殘渣、蔗渣等植物性廢棄物餵養,或改用飼料養豬,否則必須退場;200 頭以上大型養豬場可用廚餘、動植物性事業廢渣養豬,但需符合高溫蒸煮流程。

廚餘需經高溫蒸煮,降低疫病傳染風險。(上下游資料照)

防疫讓黑豬、廚餘都變少

由於廚餘養豬戶多為本土黑豬農,種種政策限制也使黑豬在養頭數下滑。根據中華民國養豬協會估計,2019 年時,國內黑豬尚有 60 萬頭,但到了 2022 年至多剩下 30 萬頭。扣除洋黑豬後,本土黑豬只剩下 18 萬頭,市佔率已經低到谷底。

雪上加霜的是,廚餘數量也在減少,環保署(現為「環境部」)環境督察總隊大隊長劉俊迪表示,環保署能掌握的是家戶廚餘數量,2012 年有 84 萬公噸,2021 年只剩下 48 萬公噸,推測是因為現代人外食頻率高、少自煮,果菜殘渣等廚餘是由餐廳處理,且一般餐廳不用申報廚餘之故。

劉俊迪也補充,環保署補助各縣市建置堆肥場處理廚餘,並要求不可以閒置,2012 年至 2018 年間,國內養豬戶推估消化了國內六成以上的家戶廚餘,其他廚餘則用在堆肥;然而 2018 年至今,國內家戶廚餘過半都用於堆肥,豬隻食用的廚餘量不到一半。

廚餘變少,豬農很有感。72 歲的黑豬農陳賢昌在屏東飼養 7000 多頭肉豬、500 頭母豬,2009 年時,他承接高雄市環保局的標案,每天得處理全高雄市 100 公噸的家戶廚餘,到了 2019年,全高雄市每天家戶廚餘只剩下 40 公噸,現在他還得到嘉義、台南載運廚餘,才足以餵飽場內豬隻。

廚餘數量變少,黑豬食物來源成為農民的困擾(攝影/林怡均)

廚餘複雜又違反動福?學者與豬農不同調

針對廚餘養豬,臺灣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王佩華認為,廚餘成分來源複雜且不穩定,倘若有非洲豬瘟病毒的豬肉摻入廚餘,豬隻確實會有染病風險;即便沒有疫情,餵豬吃廚餘也無法達到動物福利,長遠來說不利產業發展。

不過豬農則有不同的看法。東寶黑豬吃的是軍營的廚餘,還加入酒糟,「這樣養出來的豬肉才好吃」。創辦人謝旭忠表示,不少人對廚餘的印象停留在家戶廚餘的混雜情況,但廚餘並不等於成分複雜,許多食品加工廠產出的「廚餘」,例如豆渣、酒糟,成分都非常單純,而且含有水分,對豬來說適口性佳,可以依黑豬所需營養來調配比例。

來源乾淨的剩食取代廚餘,兼顧防疫、環保、動福

至於吃廚餘是否符合動物福利?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動物同樣需要均衡營養、食物攝取要多樣性,尤其豬是雜食性,只吃精料對身體不好,若能搭配蔬果格外品等,豬隻會更健康。「廚餘養豬的問題在於國內廚餘來源太過複雜」,一般的家戶廚餘可能混雜了過期食品,且未精算過營養組成,對豬隻的健康來說確實有疑慮。

「廚餘和剩食還是有差別的」,陳玉敏指出,國外有牧場使用剩食飼養動物,例如荷蘭的 Kipster 農場收取超市賣剩的麵包及蘋果,並與學校配合精算營養,配出適合雞隻食用的飼料,等於是兼顧動物福利及環保。在精算過營養成分的前提下,如果台灣豬隻能夠吃到來源清楚透明的剩食,同樣可以滿足動物福利。

永亨牧場協助處理大型食品廠、豆腐工廠以及連鎖速食店的「廚餘」,牧場負責人李當期表示,這些業者產出的豆渣、菜葉等,穩定、量多且成分單一,是非常好的食物來源,「我們好處理,他們也鬆一口氣」,堆肥、黑水虻等固然可以消化,遠不如黑豬直接吃掉來得有效率。

李當期近期建置了旅館式的新豬舍,豬舍旁的廚餘蒸煮鍋爐幾乎跟一台油罐車一樣大,鍋爐外罩有鐵籠,老鼠無法接近,前置處理槽位於兩棟豬舍中間,負責處理剛送到的菜葉,整套設備花了一千多萬元。他直言,黑豬是豬農的身家財產,「我們養黑豬的又不是白癡,花這麼多錢,怎麼可能不好好防疫?」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李當期為自家黑豬興建了旅館式豬舍(攝影/林怡均)
永亨畜牧場斥資千萬打造完整的蒸煮流程設備(攝影/林怡均)

黑豬也可吃飼料,未來還可吃農副產物發展特色

本土黑豬有機會改吃飼料嗎?畜產試驗所已經開發出可以取代廚餘的配方飼料,但礙於成本高昂,多數黑豬農興趣缺缺。

不過,屏東豬農李榮春特別再育出「平埔黑豬」,飼養都是全程吃飼料,他表示養豬初期就意識到廚餘在未來可能會被限制使用,因此育種過程特別選拔飼料換肉率高、成長速度較快的黑豬,飼料餵養的平埔黑豬生長 9 到 10 個月,體重達到 220 台斤時便可上市,「不用怕政策的限制」。

高雄種畜場場長張伸彰表示,伊比利豬的特色之一便是食用橡實,而台灣每年產出的農副產物非常多,例如檸檬皮、鳳梨皮、香蕉等,同樣可以發展出檸檬豬、香蕉豬、鳳梨豬等特色,與加工廠、超市、超商等通路洽談,就有機會達到與廚餘一樣低廉的成本,「找出黑豬喜歡吃的飼料配方會是接下來的研究方向」。

李榮春與學者合作育出平埔黑豬,主打餵養過程全飼料,免去廚餘禁用的困擾(照片提供/李榮春)

學界將協助驗證,場外蒸煮防疫又能照顧豬農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陳志峰表示,本土品種禽畜協會成立後會協助廚餘養豬認證,「廚餘是被政府、媒體刻意污名化,其實管理好就沒問題」,像酒糟、豆渣雖名為事業廢棄物,但成分純粹又穩定,「後續認證會考慮採用比較中性的名稱,例如『農副產物』」,以此保留剩食養豬的特色。

廚餘養豬減少了很多環保問題,「真的很感謝黑豬」,劉俊迪坦言,非洲豬瘟防疫期間,農委會一度暫停全國廚餘養豬一個月,當時處理廚餘對各地環保局造成不小的壓力。即便現在有堆肥管道處理廚餘,但堆肥需要時間醱酵、腐熟,處理速度遠比不上黑豬。

為兼顧防疫及豬農權益,過去兩年環保署(現在的「環境部」)與農委會(現在的「農業部」)合作建置多處「廚餘蒸煮中心」。屏東縣廚餘養豬協會總幹事張瑞山補充,鹽埔、內埔及萬丹的蒸煮中心即將營運,未來會把廚餘集中處理再分送給黑豬農使用。

廚餘蒸煮中心建置後,將會分送蒸煮好的廚餘提供各地豬農(照片提供/環保署)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