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旅人,16張餐桌─沒和當地人吃頓飯,就不算去過那裡

編按:暌違已久的健芳好久沒發表新的作品,很多朋友詢問,這女生又去世界遊蕩了嗎?其實這段時間,健芳埋頭創作,不但得到文學獎,而且還將作品集結出書─「一個旅人,16張餐桌: 沒和當地人吃頓飯, 就不算去過那裡」,才剛出版就被選為「誠品選書」,真是太棒了!下面是健芳特別為上下游的讀者們寫的新書自序,請大家好好品嚐囉!

─────────────────────────────────────────────────────────

在很偶然的機會下,接觸了關注台灣農業的NGO網站「上下游新聞市集」,原本我要當志工去烤餅乾、賣蜜餞的,當編輯聽到我是政大新聞系不成材的逃兵時,竟不由分說被抓來義務寫稿。

浪跡天涯的那幾年,累積了不少生命養分,異國風味在我筆下跳躍,分享各個文化從產地到餐桌的故事,食物的生產、消費、烹煮、分享、銷售,以及,由食物凝聚的人心。我不過是好奇的草根觀察者,一個說故事的人罷了。

一直對飲食和旅行抱持極大的熱情。所以,我有個像歐巴桑的嗜好,出國不愛逛百貨公司,反而喜歡去菜市場繞繞。

菜市場中的旅行者

初來乍到,比起照著旅遊書按圖索驥,行禮如儀逛博物館美術館,不如上傳統市場看當地人如何料理柴米油鹽,更能貼近這塊土地的脈動。地緣、氣候、土壤、人文歷史種種因素長年交織下,融合出一方飲食的樣貌。

鼻子嗅著印度馬撒拉辛香料、或是墨西哥莫雷巧克力醬,耳中傳來雞鴨被切斷喉管前的嘶啞聒噪,手上沉沉提著奇型怪樣的菜蔬瓜果,從口袋笨拙地掏出不熟悉的泰銖或是披索付錢。

日本肉舖的歐巴桑會鞠躬,用一層又一層的塑膠紙包裝起她的恭敬,義大利老闆隨手塞給你幾顆小番茄,更免費大放送比糖蜜還膩人的讚美,管你滿頭銀絲、兒孫滿堂也被叫「小美人兒」。

在深刻體會我這隻弱雞,絕對無法勝任專業廚房的重度操勞之前,我也曾癡癡作過藍帶大廚夢。

吃固然愛吃,胃口卻太好,從不是味蕾發達、挑精揀肥、尖牙利齒的美食評論家,也沒有「二十分鐘上四菜一湯」的好廚藝,能變魔術般一瞬間從廚房端出糖醋排骨和酥芙蕾。不,我也從來不帶著相機上餐館,認真紀錄每一道菜的擺盤。

俗話說「歪嘴雞,吃好米」,但我這隻雞不管什麼米,都懷著好奇心吃下肚,不挑嘴不挑食,吃什麼都開心,吸引我的是食物背後的故事。食材在哪裡生產,怎樣的風土人文才孕育出這道菜,怎麼煮,如何吃,什麼時候吃,和誰一起吃,市場價格多少,等等等等。

43nepal_thumb1
尼泊爾餐桌上的雞,從這樣的山路而來。(攝影/張健芳)

在世界的餐桌上,人們分享連結

跨越空間和時間,透過口舌咀嚼,人和人產生了連結,人和大地更產生了連結。沒有什麼比和當地人吃頓飯,更能「芝麻開門」般走入另一個國度。自然界食物鏈的運作,就是一張張嘴開懷大嚼。人類數百萬年來的求生之道,重點只有每天弄吃的,和避免被吃掉。遠在FACEBOOK發明之前,我們的老祖宗就習慣圍著火堆,在山洞裡分食聊天。

在旅行還不是娛樂的過往年代,人類被胃口驅使著,追逐獵物、水草、耕地、香料,遠離家園,開創新天地。

《深夜食堂》的酷老闆深知,食物承載著情感和回憶。人類由食物引起的愛戀,深植在基因裡。嗅覺腦在一億五千萬年前爬蟲類統治地球時就形成,在人類漫長演化過程中,慢慢形成嗅覺中樞的大腦「邊緣系統」,主掌最原始的感官功能,與情緒記憶深度連結,所以人聞到一個味道,往往喚起塵封的過往。

我邊嗅著咖啡香,邊寫瓜地馬拉;下筆印度之前,用辛香料煮了一鍋咖哩;泰國那一篇的草稿是我在外勞都稱讚的小餐館擬的,青木瓜沙拉一樣辣得我眼淚直流。藉著食物回憶起數年前的細節,幾乎每次都見效,歷歷在目。

一道火腿煎鱒魚能重現西班牙老祖母的癡狂年少,一盤青木瓜沙拉可以道盡泰國吧女的美麗與哀愁。用丹麥高級瓷器吃飯時,刀叉輕輕滑過磁盤,才赫然發現「我們台灣人不太講究擺餐桌耶……」,然後由點而線而面,一層層思索背後的社經網絡,爬梳歷史糾葛。

以及,不同膚色的軀殼中,同樣渴求幸福的那顆心。

634857139406260000-600
印度新娘的香料,藏有很多祕密

食物中的行者,地球的公約數

對台灣太過熟悉,很多事都習以為常。一到國外看什麼都新鮮,五官五感全開,像初生幼兒般,每日都有奇異發現,不斷將異地和家鄉對照比較,捉對廝殺,進而自我觀照、反思。

最後,總會在最大的差異點,看到最相似的情感。說到底,人性並沒有太多不同。透過盤中食物,每個人被滋養、被理解、被關愛、被連結。我們地球人全都是害著同樣病痛、有著一樣心智運作的兄弟姊妹。

只有當你和當地人交了朋友,欣然領受一頓飯或一杯茶時,你才可以說你去過那個地方。不然,只是關在安全膠囊裡去過了水而已。

人一起吃喝時,最容易釋放善意,分享人生故事。我寫的是膠囊外香味瀰漫的章節,食物是概括一切的最大公約數,我是食物旅行家。

若讀者看了這本書,對一個說著異國語言、吃著不同食物的陌生人,有了同理心、起了共鳴,而對地球另一端,多了一絲理解的話,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634857139385478750

詳細書籍內容,請點選這裡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6042182010#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