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柑橘佐料理,客家桔醬何時發揚光大?30種柑橘讓英國評審大開眼界

一顆獨特的南庄橙,讓來自英國的「世界柑橘果醬大賽」評審長 Dan Lepard 與台灣,建立了奇妙的友誼。

南庄橙是台灣特有種柑橘,原本幾乎絕跡,近年重返原生地賽夏部落復育。台灣果醬職人柯亞 2023 年以南庄橙製作果醬,在世界柑橘果醬大賽獲得金牌,讓評審長 Dan Lepard 驚艷不已,今(2024)年 Dan 受林業署邀請來台參與圓桌論壇、分享對南庄橙的應用建議。

為了拓展外國友人對台灣柑橘運用的想像, 美食作家徐仲自掏腰包舉辦「柑橘品鑑會」,收集 30 種柑橘令人大開眼界,並以客家桔醬致敬國外柑橘搭餐料理,一場宛如柑橘博覽會的活動讓英國朋友、台灣賓客都讚歎不已。

台灣柑橘品種多元、各有特色,一字排開竟能呈現 pantone 漸層色。(照片提供/徐仲)

客家桔醬與中東 Arnabieh 醬異曲同工

徐仲指出,英國不只拿柑橘果醬來抹麵包、泡茶,還會搭配鹹食料理,而台灣的「客家桔醬」,正有異曲同工之處。只是他非客家人,詢問身邊的客家朋友「哪一款客家桔醬最好吃」,竟然都得到同樣的答案:「我媽媽做的最好吃!」

他只好在網路上搜尋幾款熱賣商品,包含民雄金桔加工廠(四季柑為主)、美東醬油(酸橘為主)、公館鄉農會(金棗為主)、阿金姐工作坊(酸桔為主)以及合發桔醬廠(酸桔為主),再搭配橫山客家媽媽阿李姐的 home made 客家桔醬,一次端出六款桔醬,讓賓客們品嚐。

傳統英國柑橘果醬只有酸、甜滋味,不過客家桔醬飽含酸甜苦鹹辣,單獨品嚐猶如在嘴巴裡打翻了各種調味罐,各種味道此起彼落卻十分和諧;但搭配白灼三層肉或清燙芥菜,它又甘心淪為配角,將豬肉與青菜的清甜襯托出來。

Dan 表示,柑橘是中國人傳給阿拉伯人,再由阿拉伯傳至西班牙的水果。他品嚐客家桔醬後,立刻聯想到中東的 Arnabieh 醬,專用於羊肉料理 Kibbeh, Arnabieh 醬是用柑橘、檸檬和石榴等製成,「跟客家桔醬一樣,都用來搭配肉食,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認為,客家與阿拉伯食物都有圍繞著柑橘醬汁的傳統,很可能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有栽種柑橘的緣故。

六款桔醬,有甜有酸有鹹有辣,是台灣客家的專屬風味。(攝影/楊語芸)

台灣柑橘常見加工手法一次上桌 

除了客家桔醬,徐仲也整理出台灣柑橘常見的加工手法,例如鹽醃、糖漬、曬乾、濃縮、榨汁、發酵等,再委請太太宋伊珊以民間傳統烹飪手法為主軸、搭配近年市場流行的飲食創意,設計出一套「台灣柑橘加工簡餐」,不只讓遠來的佳賓大呼過癮,連台灣朋友也都為他們的用心豎起大拇指。

簡餐包括:李有福鹹檸檬搭配氣泡水、橘之鄉金棗蜜餞與作家蕭秀琴自製的桶柑餅兩樣茶點;阿梅姊全麥金棗饅頭搭配吳寶春香檬奶醬,中西合併實在絕配;橘之鄉桔餅麻油烘蛋,吃起來暖心又暖胃。

另外,來來製麵的草山桶柑沾麵,麵體自帶柑橘香氣,簡直一絕;甜點是兩款棗餅,分別來自老台菜欣葉餐廳與宜蘭福美餐廳,棗餅外酥內軟,柑橘味滿滿;最後是作家劉還月製作的酸柑茶,經過九蒸九曬,入喉全是時間的滋味。

餐會的兩款茶點:金棗蜜餞(右)與桶柑餅(攝影/楊語芸)

30 種柑橘一字排開,猶如走進博覽會

由於英國不是生產柑橘的國家,多由西班牙進口,早年「進口貨」只有貴族吃得起,這也形塑出柑橘果醬在英國的地位。Dan 直到柑橘果醬大賽吸引全球參賽者用各地的柑橘競爭榮冠後,他才知道全球的柑橘居然有上千種。

雖然在果醬大賽期間接受《上下游》專訪時,Dan 曾經點名台灣的椪柑、麻豆文旦、白柚、桶柑、茂谷柑等柑橘特性,但也只是在果醬中品嚐到它們的風味。此次來台,除了見識到金獎果醬的原料南庄橙外,還在昨日的分享會上一次見到近三十種柑橘的本尊,他興奮地猶如看到玩具的大頑童一樣,對什麼都有興趣。

富瀧農產公司創辦人洪瑞澤負責這次「柑橘博覽會」的策展,也介紹各種柑橘讓 Dan 認識、品嚐。例如,椪柑跟台灣農曆春節的關係,北、中、南部的椪柑有何不同。

例如,OK 橙是三種柑橘嫁接而成,英文名 Ortanique 是由 Orange (橙)、tangerine (橘) 與 unique (奇特) 等字所組合;天王柑是台灣培育的品種,上市期間剛好是春節,希望搶禮盒市場,它的特別在於可以連皮食用。

外型如同小文旦的三寶柑來自日本,果肉帶有優雅的花香。Dan 品嚐後覺得味道酸甜多汁,像是「柑橘檸檬」,洪瑞澤立刻回應:「它的確有『甜檸檬』的別名!」

台灣農技也讓 Dan 大開眼界,柳丁嫁接海梨、廣東檸檬、金棗居然都成功,而且風味各有特色,對他這樣來自非柑橘產地的人來說真是嘖嘖稱奇。他同時也注意到,果肉的紮實度、果粒多寡、果皮厚薄的差異,除了用 delicious、wonderful、fantastic 等形容詞不斷表述他的驚喜外,臉上也是滿滿的笑意。

富瀧農產公司創辦人洪瑞澤(中)介紹台灣柑橘給英國評審。(照片提供/徐仲)

台灣多元文化讓友人感動,建議台灣用美食介紹文化

這次訪台,Dan 因南庄橙前往賽夏部落,認識原民文化,又因為桔醬接觸了客家文化,雖然都只是淺薄地交流,卻已讓他對台灣多元包容的特性感動不已。尤其是徐仲提到的,「我準備的食物考慮了不同族群的不同元素」,讓他覺得印象深刻、雀躍不已,”He made my heart leap.”

Dan 也提到,西方人熱愛東方美食,卻無意認識東方文化。以越南為例,越式春捲襲捲全球,但多數人對越南文化毫無興趣,「甚至鄙視」,對他而言,這是非常奇怪的邏輯,因為所有的飲食都是從文化土壤中茁壯的。

不過他也表示,許多年輕的媒體工作者不滿這樣的現象,慢慢開始從飲食切入,介紹異國文化。他建議台灣人也應該多寫、多跟國外溝通,不要只是膚淺地表述食物多好吃而已,「台灣美食已經聞名世界,是時候讓大家透過美食認識你們的民主與文化」。

在林業署的安排下,Dan 在賽夏部落種下一棵南庄橙,他與台灣相約六年後相見,他要再回來看他的果樹。「謝謝所有照顧我的朋友們,台灣的熱情讓我永生難忘!」

延伸閱讀:

全球唯一南庄橙,展露料理潛力,世界柑橘果醬大賽裁判長:這是台灣送給世界的禮物

【越洋獨家】「世界柑橘果醬大賽」台灣風光贏 24 面獎牌!金門高粱、南庄橙擄獲評審味蕾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