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提供/山丘藍

國產藍莓打出一片天,山丘藍30公頃居冠,小農藍莓也大受歡迎,學者:仍有入場空間

時序入春,又到藍莓盛產的季節,包含國產藍莓第一品牌「山丘藍」等多個藍莓果園都開始供應新鮮藍莓。山丘藍宣佈,即日起至 4 月底,國人可以在全家、7-Eleven、聖德科斯等通路享用「昨天還在樹上」的新鮮藍莓。

台灣近年燃起「藍莓熱」,在山丘藍品牌之前,台灣已有零星農民投入藍莓產業多年,只是山丘藍確實打響「國產藍莓」的名聲,除了行銷經費龐大,種植面積高達 30 公頃,更讓其他小農望塵莫及。

究竟台灣藍莓市場還有多大?在天秤極度傾斜的藍莓產業中,小農可有生存空間?如何走出與大品牌不同的方向?請看《上下游》的系列報導。

山丘藍是國產藍莓第一品牌,強調果實在樹上完熟、手工採摘,要讓國人品嚐最新鮮的台灣藍莓。(攝影/楊語芸)

山丘藍與全家合作,推出新鮮藍莓與霜淇淋

國產藍莓第一品牌「山丘藍」今 (5) 日舉辦首發上市記者會,自己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自己種」)相信,山丘藍的成功代表台灣農業值得更多人投入資金與精力,未來將更努力種植好的藍莓、繼續打亮國產藍莓的招牌。

全家便利商店總經理薛東都指出,全家每年採購超過 1,000 公噸的農產品,其中 80% 是台灣原物料。今年度與山丘藍的合作除了在店面銷售「70 公克個人盒」藍莓外,消費者也可以透過全家 APP 商城訂購藍莓禮盒。此外,全家也預計在 4 月推出藍莓口味霜淇淋,敬請消費者期待。

山丘藍在眾人的祝福中揭開今年的銷售序幕,執行長蔡宜玲(左三)感謝國人支持。(攝影/楊語芸)

山丘藍資金來自僑胞,土地承租自台糖

自己種執行長蔡宜玲指出,去年產季結束後,農場遭逢水災、蟲害的威脅,山丘藍一邊復原、一邊優化,新增防蟲網、引進天敵,也飼養老鷹來趕鳥,希望兼顧產量與環境。她提到山丘藍去年讓許多消費者向隅,希望今年的產量比去年更好,國人都有機會吃到優質的國產藍莓。

針對近日輿論質疑山丘藍的資金和用地取得,蔡宜玲表示,團隊成員都是台灣農家子弟,長期在國外奮鬥,因為想要投資台灣,選擇農業作為對土地的回饋。「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只是想把藍莓種好,初心非常簡單。」

山丘藍行銷副總連婉君補充,網路上有人訛稱山丘藍有中資介入經營,「其實是發文的人對『僑資』的錯誤解讀,但已經針對自己散佈的謠言作了澄清」。

另外,山丘藍創建時找過宜蘭、台東等地,後經台糖提供許多閒置農地作為選項參考,才落腳在阿里山下。場址原為文心蘭溫室,已開發平坦,但被荒草淹沒,山丘藍投入大量人力與物力,才變成今日整齊劃一的大規模「藍莓」栽種基地。

山丘藍資金雄厚,包括溫室大棚等硬體設施幾乎都是從國外進口。(照片提供/自己種)

山丘藍:期待拉大國產藍莓市佔率

連婉君指出,山丘藍雖從去年開始販售藍莓,但找農地、興建農場、試種藍莓等前置作業就花了六年的光陰,總投資金額約在台幣五億元,然而去年的年生產量才 30 公噸左右,離資本回收還有漫漫長路。

不過,山丘藍之所以敢作如此大的投資,一方面是看好台灣的藍莓消費市場,同時也因為農場需要一定的經濟規模,才能打開市場知名度,而技術和硬體一次到位,包括英國的溫室大棚、荷蘭的智慧型澆灌系統,會讓生產更有計畫。

從進口數據來看,台灣藍莓進口量「步步高升」,從 20 多年前的 4 公噸到如今將近 3,000 公噸,連婉君認為這代表國人對藍莓的接受度很高;台灣藍莓只要在 3,000 公噸的胃納量中佔有一席之地,就是山丘藍的機會。

另外,連婉君也提到,目前台灣有許多小面積栽種的藍莓果農,以小農的方式經營自己的客群;但需要像山丘藍這樣的規模才有辦法打開「台灣本土藍莓」的知名度,「我認為(藍莓)是大農小農共好的市場」。

莓果日記:藍莓種植仍有新農入行空間,但也有風險

莓果日記-藍莓農場創辦人楊士藝分析,要比價格,台灣藍莓毫無競爭力,但目前仍是供不應求,主要是因為水果新鮮就好吃,台灣大約有一成消費者願意為此多付錢。

以台灣每年進口 2700 公噸藍莓的數量來回推,楊士藝預估國產藍莓的胃納量是 270 公噸。一公頃農田平均年生產藍莓 6 公噸,也就是約有 50 公頃的潛力。

如今山丘藍雖居一方之霸,獨佔 3/5 的藍莓種植潛力面積,但其他小農加總起來連 5 公頃都不到,也就是說,光從種植潛力來看,藍莓產業仍有新農入行的空間。

再加上國人對藍莓已經有足夠的認識,不像其他黃金果、牛奶果等新興水果需要推廣、介紹,藍莓果農經營的目標是「進口市場取代」,而非開發新的市場,這些條件對打算入行的果農而言都是「利多」。

不過,因為藍莓產業不夠成熟,各方面的成本都偏高;種苗供應也不是太穩定。「藍莓是一個泛稱,藍皮的漿果就叫藍莓,但有些品種的商業生產潛力不足或是氣候適應性差」,楊士藝提到,藍莓品種種植的差異性很大,新手農民很可能要繳交高額學費。

另外,藍莓沒有「拍賣編號」,萬一銷售不掉,無法像其他農作物一樣「價格再怎麼差、起碼送拍賣還可以拿回一點本錢」。他總結道,藍莓產量如果不上(量太少,通路不願意合作)不下(量太多,自己零售賣不掉),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莓果日記-藍莓農場創辦人楊士藝認為,藍莓產業仍有新農入行的空間。(攝影/孫維揚)

呼密藍莓:欲入藍莓產業,「資金、品種、技術」缺一不可

呼密藍莓農場負責人林煌仁觀察,台灣產出的藍莓鮮度高,風味、口感完勝進口藍莓,他評估藍莓市場潛力大,於是投入生產,至今栽種面積擴大約 1.2 公頃。

林煌仁透過投資網室設施、自動灌水與施肥系統減少人力需求,另外他也選育、栽種結果期不同的藍莓品種來拉長產期,也可增加種苗收入。除了販售鮮果,農場開放民眾觀光採果、舉辦食農教育,讓遊客自主採果,減少採收壓力,同時發展冰棒、果醬等多元收入。

針對想要規模化栽種的新手,林煌仁強調「資金、品種、技術」缺一不可,除了投資興建網室、購買高有機質的介質外,新手還要瞭解藍莓生長習性、病害防治等栽種技術,且依據栽種地的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選出最有利於結果的藍莓品種,才可穩定產出藍莓。

林煌仁舉辦食農教育,也讓遊客自行採果,試圖開創不同的藍莓經營模式。(照片出處/呼密農場臉書)

甜馨農園:藍莓可再擴種,但需注意價格變化 

甜馨農園園主吳保諒跟楊士藝「英雄所見略同」,他認為「台灣藍莓應該還可以再多種 20 公頃」。

吳保諒是果三代,家裡在苗栗卓蘭種高接梨與柑橘,四年前吳保諒挪了五分地種植藍莓,「既然每年進口那麼多量,台灣何不自己來種?」他與主婦聯盟契作,有機栽培的藍莓供不應求,未來還打算擴增面積。

「藍莓收益很高,一分地年營業額約在 24 萬至 40 萬元之間」,不過吳保諒也直言,藍莓種植門檻高,投資成本及栽培管理技術都是挑戰,但因為價格好(125 公克售 150 元),總體收益比其他作物更值得投資。

吳保諒建議新手莓農選擇品種時,錯開與山丘藍等大品牌產季重疊的品種,才不至於在市場上被擠壓。另外他也補充,雖然台灣還可能再種植 20 公頃的藍莓,但「後來的人可能會搶不到市場」,同時,未來國產藍莓的單價是否還能維持在高點,也有待觀察。

面對來勢洶洶的山丘藍,吳保諒持平地說,「他們確實帶起國產藍莓的名聲」,讓小農的生意更好作,他也在學習山丘藍如何經營品牌力。不過母雞帶小雞的效應總有飽和之時,吳保諒相信,種好藍莓比什麼都重要。

藍莓甜友善農園:鮮果、盆栽雙軌經營

藍莓甜友善農園很可能是目前台灣最南端的藍莓農場,一分地藍莓種在台南。去 (2023) 年才從嘉義大學畢業,楊承翰因為喜歡吃藍莓而投入種植。「家裡是種有機鳳梨,但收入不是那麼好」,他想要全職從事農業,必須選擇價格更高的作物才行。

楊承翰以「南高叢藍莓」品系為主,因為它需冷量較低,適合在南台灣種植。除了鮮果,也生產藍莓盆栽,他並透露,連屏東都有玩家在種「南高叢」。所謂玩家,是指家庭園藝的愛好者,藍莓盆栽正在台灣流行,臉書社團「藍莓種植經驗交流討論區」目前有 4 萬名會員。

不過雖然盆栽市場一片大好,但對果農而言,鮮果販售才是主力。藍莓甜友善農園因為剛起步、產量少,除了在電商販售外,多半靠家裡的鳳梨客人捧場。楊承翰認為,台灣藍莓雖有發展潛力,但市場還是畢竟相對脆弱,必須顧好品質、作出口碑,才有競爭力。

「我是走無毒路線,雖然比較難種植,但可以作出市場區隔」。也因為如此,楊承翰信心十足,「我不怕山丘藍,畢竟走的方向不同,而且台灣總產量還遠遠不足。」

藍莓夠大才會採摘是楊承翰的堅持(照片出處/藍莓甜友善農園臉書)

歐告藍莓:市場夠大,但種植要有耐心

歐告藍莓陳炘瀚在澳洲打工時接觸到藍莓,回台灣後偶有機會,就買了幾盆在台灣試種,愈種愈有心得。2019 年年末 covind-19 影響他的餐飲生意,他索性把小吃店關掉,全職投入藍莓種植,目前共種了四分多地,在電商通路及臉書粉絲頁販售,「我是完全沒有背景,靠我自己闖出來」。

陳炘瀚認為,連他這樣的小農都可以完售藍莓,表示台灣還有很大的市場有待填補。不過入行需要資金,盆栽跟泥炭土費用昂貴,種植試誤過程也得交學費,像他之前用防蟲網作遮避,悶壞了許多藍莓,後來改成防鳥網比較通風,問題才得到改善,「種植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問題,要有耐心」。

他也建議,既然藍莓種植逐漸風行,希望農政單位也能精進相關研究,讓台灣藍莓產業前進。

藍莓種植投資門檻高,盆栽與泥炭土費用昂貴(照片出處/歐告藍莓臉書)

學者:台灣藍莓有 100 公頃的潛力

中興大學園藝系助理教授林宣佑則是大膽指出,「台灣藍莓應該有種到 100 公頃的潛力!」

林宣佑表示,藍莓進口量節節攀升,代表國人的接受度正在拓展,目前除了山丘藍之外,其他農民都是小面積栽培,只要有自己的商業模式,或是走電商、或是自己銷售、亦或開放觀光採果,「入行」都很有機會。

只是若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會不會出現「蛋塔效應」?林宣佑指出,藍莓栽培技術含量很高,而且比起其他作物更需要初期投資,因此不至於出現一窩蜂的現象。

林宣佑也建議,藍莓喜歡酸性土壤,想要入行的農民可先以「盆植」,不要試圖大面積改良土壤。另外,小農要避免與大品牌的產期重疊,山丘藍種植「南高叢」,它的產季節約在 3 至 4 月,兔眼藍莓的產季則是 6 至 7 月,不過兔眼藍莓口感較酸,也可以嘗試調節南高叢的產期,讓藍莓晚一點上市。

延伸閱讀:

小農藍莓之路 01》楊士藝專攻有機高品質藍莓,強化專業育種,優質藍莓供不應求

小農藍莓之路 02》呼密農場生鮮+觀光,藍莓、黑莓、覆盆莓、草莓成「莓果樂園」

超級食物藍莓,在台灣也能種得好!兔眼、南高叢藍莓適地種,產量不輸國外

延伸聆聽:

EP89:「在欉熟」國產藍莓吃了嗎?百大青農藍海思維,楊士藝種藍莓百戰不殆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