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司論壇 01》日本酪農打團戰,政府出力扶植,透明溫柔日式起司,市佔率達10%

今(2025)年起,紐西蘭液態乳全面零關稅,乳業轉型迫在眉睫。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以下簡稱「食工所」)舉辦首屆台灣推動起司發展論壇,邀請日本職人來台分享經驗。日本乳業過去同樣面臨生乳供需失衡的問題,近十年來在政府補助下,小型起司工房在日本遍地開花,起司市佔率也從零成長至 10%。

食工所推估,台灣本土起司每年市場空間約為 3300 公噸,回推可使用3萬公噸生乳,對酪農有很大助益,料理是起士拓展市場關鍵,目前國內已有四方、飛牛、慢慢弄、Dida 等起司先行者,食工所建議未來各酪農專區也可組團發展在地起司!

食工所舉辦推動起司產業發展論壇,邀請日本起司職人來台,讓台灣汲取日本經驗(攝影/林怡均)

食工所估計:台灣起司每年市場空間約 3300公噸

國內牧場產出的生乳 85% 加工製成鮮乳,食工所副研究員劉宜叡表示,台灣液態乳市場已接近飽和,過度依賴鮮乳市場,在市場波動時,本土乳業缺乏韌性,因此,本土乳業接下來應從喝的市場擴展到吃的市場,例如:起司。隨著飲食西化,起司漸漸出現在國人餐桌,不過,目前國人多食用加工起司。

起司可粗分為天然起司與加工起司;天然起司又可依保存、熟成時間長短,分為新鮮起司與熟成起司。劉宜叡表示,以台灣生乳製作新鮮起司,具有短鏈供應優勢,以 2023 年起司進口量 3.3 萬公噸來看,若按日本國產起司市佔率 10 % 推估,台灣本土起司每年市場空間約為 3300 公噸。

台灣起司估有 3300 公噸空間(資料來源/食工所)

日本起司:大型乳廠與小型起司工房並進

每 10 公斤生乳可製成 1 公斤的起司,3300 公噸國產起司意味著使用 3.3 萬公噸的生乳,以 2024 年生乳目標產量 43 萬公噸推算,國產起司所用生乳預估佔 7.6%。2021 年食工所研究顯示,在量販店購買起司的消費者以女性為主,且偏好新鮮起司。劉宜叡指出,相較於單吃起司,更多消費者更偏向購買帶有起司的餐點,料理是拓展起司市場的關鍵。

鄰近台灣的日本,國產起司也以天然起司發展,在市場屬於高價位。劉宜叡分析,日本國產起司的發展是大型乳廠和在地小型起司工房並進,明治、雪印、森永等大型乳業製作天然起司,過去走零售,而後也進軍餐飲市場;在地小型起司工房也製作天然起司,主打區域限定的特色風味,並與觀光旅遊結合。

井之口和良:日式起司呈現透明感,七成銷往餐廳

北海道白糠酪惠舍起司工房代表井之口和良表示,為了增加酪農的收入,1996 年起,當地酪農希望用優質生乳發展優質起司,然而,北海道酪業發達,卻無起司食用文化,於是當地酪農組成研究會,調查、比較歐洲與日本的消費型態,發現到料理是很好的切入點,尤其起司常見的料理都是義式料理,於是便投入義大利起司的研究。

井之口和良前往義大利學藝過程,感受到了起司的風土性。他認為,珍貴的牛奶是牛媽媽對小牛的愛,製作成起司則延續了這份愛。北海道的起司來自於新鮮的牛奶,而日式起司呈現的是日本職人的細心、無瑕疵的透明感,目前白糠酪惠舍的起司七成銷往餐廳,透過料理才能讓人感受到日本起司的不凡。

井之口和良認為,牛奶是牛媽媽對孩子的愛,做成起司能將愛延續。(攝影/林怡均)

全日本有400個起司工房,大型乳廠投入成起司普及關鍵

近十年來,日本政府提供補助、加強國產乳製品的競爭力,讓小起司工房數量大增,全日本目前約有近 400 個起司工房,北海道則佔 150 個。

井之口和良表示,北海道大部分起司工房都是小規模,而能供應連鎖餐廳的起司工房嚴重不足,因此餐廳附設、熟齡創業的起司工房正在少量增加,除牛奶外,羊奶的起司工房也正在增加,但國產起司能否普及,依然取決於大型乳廠。

不過,日本起司近期也面臨新的挑戰。井之口和良指出,隨著日圓貶值,進口起司價格飆升,使起司給人印象為「變得很貴」,也影響了起司的消費量,國內手工起司工房的整體營業額停滯不前,且許多不了解牛的人也開始做起司,但日本本州離牧者不斷增加,生乳產量一路下探,採購難度越來越高。

那須之森:靠起司串接酪農打團戰

即便生乳產量、加工規模不大,牧場、起司工房仍可靠「精緻」存活。位於日本那須的森林牧場利用荒廢的森林發展放牧,12 公頃的林地裡只養了 80 頭娟珊牛,以低密度飼養拉抬生乳品質,透過低溫殺菌供應鮮乳,並在 HACCP 加工場域中製作醱酵乳、奶油、霜淇淋等產品。牛奶價格為日本平均售價的七倍,但卻供不應求,甚至得到無印良品的青睞。

森林牧場代表山川將弘也經營那須之森起司工房,收購乳脂肪含量 4.5%以上、體細胞數 10 萬以下的在地生乳,殺菌後加工製成新鮮、熟成起司,也會將乳清製成布朗起司。山川將弘表示,那須約有 10 家起司工房,有的是酪農直接經營,也有餐廳兼營,單日加工量從 50 公升至 4 公噸不等,為此起司工房還組成研究小組,定期學習、舉辦活動來提高技術水準。

日本酪農產出生乳大多交給生產團體,再銷往各大乳廠加工。山川將弘認為,過往生產過剩的牛奶多做成奶粉,但無論是鮮奶還是奶粉,所有牛奶混在一起,消費者並不知道乳製品源自哪些酪農戶,在地起司工房的出現,能加強酪農與消費者的連結,且能提高生乳的附加價值,儘管小型起司工房彼此是同伴,也是競爭者,但都在近十年並肩成長。

山川將弘以那須之森起司工房連結在地酪農(攝影/林怡均)

千起司工房:透過起司連結人與土地

日本起司產業發展除了靠酪農,也仰賴專業起司職人。千起司工房經營人柴田千代 18 歲便立志成為乳酪師,大學時在北海道研究、學習製作起司,28 歲前往法國進修後,回到千葉落腳,2014 年開始經營起司工房,因資金有限,經營起司工房的同時,她在微生物研究所工作了 8 年,並領悟到:必須有好的材料,才能得到好的醱酵結果。

千起司工房的乳源來自高秀牧場,選購原因為高秀牧場以在地稻米、蔬果作為乳牛飼糧,鹽巴則選用伊勢的天然海鹽「岩戶鹽」,此外千起司工房也是是全日本首間木造起司工房。柴田千代認為,在農村裡的手工醱酵特別有價值,因為生產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且環境中的微生物也會幫助醱酵,更讓起司呈現完整在地風味。

柴田千代認為,小起司工房是非常有彈性的,因此她在製作起司時,也不斷嘗試前人沒用過的食材,並加入在地元素,例如:曬乾的茭白筍葉子,或者用清酒洗皮,並在去(2024)年到牧場採集菌種,希望能以國產酵母菌讓在地性更全面,她的起司曾在日本、義大利、挪威獲獎。

2022 年,柴田千代獲頒乳酪師國際公會的勳章,對她而言,做起司不單是一份掙錢的事業,也是守護故鄉的行動,因為起司是連結連結人和人、人和土地的食物。(文未完,請繼續閱讀

柴田千代認為,起司是連結人與土地的食物。(攝影/林怡均)

延伸閱讀:

起司論壇 01》日本酪農打團戰,政府出力扶植,透明溫柔日式起司,市佔率達10%

起司論壇 02》台灣起司魅力獲名廚青睞,職人研究會、酪農專區設加工中心打群戰

讓台灣起司遍地開花,食工所制訂「小型加工場」指引,乳協:應開放酪農加工

專家檢測》台灣鮮乳「不飽和脂肪酸」比例,明顯高於進口牛乳,具健康吸引力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