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樸門設計2 都市綠地停看聽

文‧攝影 / 林震洋

最近兩個月從台北搬家到高雄,生活中的天空變得更開闊,雖然一些大廈的高度也往往拔高十幾二十樓,但密度比較低,綠地和樹蔭比較多,大概也因此空氣團塊的溫度差異大,不時會吹起陣陣涼風,反而不像台北市區那麼炎熱。

向當地長輩探詢了左營一帶的都市發展背景,像各地的都市一樣,這兒過去也是農田遍佈,隨著工廠興建、道路、鐵路等交通建設而逐漸水泥化、都市化,其中有些土地轉為公園,但仍有些維持空地、草生的狀態,或由構樹等先驅樹種所佔據,甚至有些仍維持水田的使用。


市區空地種植西瓜


樓房密度低、綠地交錯


都市中的農地

以金錢、貨幣經濟的角度來看,這些綠地是沒價值的,沒有市場價格的,要儘早興建樓厝租售賺錢才是正確的發展。但那已經是過時的老舊觀點了,在氣候變異的今天,綠地的價值要被更多人、每個人所認識與珍惜。

以樸門的區域規劃原則來想像,區域0是我們的心智;區域1是室內外每天都要多次來往的住家環境;區域2是兩三天照料一次的戶外庭園;區域3是幾週走巡一次的果樹園或食物森林;區域4是照顧頻率更低的木材森林;區域5是山脊、溪流等生態保育區。都市公用綠地大約是區域2~4,半屏山、柴山等郊山則大約是區域5或4。

除了任其荒蕪、讓雜草發揮功能,幫助都市人保護土壤,減少沙塵以外;都市綠地還可以用來種西瓜、種香蕉、龍眼、波羅蜜、芒果,以及各種蔬菜,不僅替都市降溫,也提高了生物多樣性,像是在夜晚便可以看到蝙蝠在路燈間穿梭。這些都是我在高雄左營、楠梓、三民等行政區中觀察到的狀態。


行道樹栽植果樹波羅蜜


公寓間小果菜園

雖然「樸門」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個陌生新奇的字眼,社會發展的方向仍被拼經濟的短期利益給宰制,但這些在都會中留存的農業地景與傳統,都是朝向永續都市轉型的良好條件。不應該再走上台北市的老路子:過度水泥化、汽車過盛之後、甚至要在大安「森林」公園底下挖出一座停車場。我們不能再忽略土壤其實是歷經千百年化育而來的珍貴資源、是生命與社會維繫的基礎。


楠梓的都市農地


都市間新種的果樹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