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樸門設計4 讓閒置建地,回復食物生產

首圖/ 林震洋 楠梓的都市農地

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幾個在生活中遇見的永續設計案例。

1.多樣化的燙青菜

在餐廳外食的時候,客人常會點一盤簡單的「燙青菜」,補充維他命等營養。店家往往會問一下我們要哪一種青菜,這幾天我在附近的小吃店卻遇到一盤「混菜」,空心菜和A菜各占一半;第二次去用餐時,老闆也端上了地瓜葉和A菜混搭的青菜。不知道老闆是有心或無意,但這樣混合不同菜色種類,也讓顧客們攝取到更多樣的營養,吃得更健康。這不也是一種運用多元性嗎?

2.通風防霉的木餐具容器

在小吃攤吃麵的時候,老闆娘問我「你的環保筷子是木頭的嗎?這樣不會發霉嗎?」以前沒有注意過這件事,經她一問,想了想手中的環保餐具袋,有一部分是透空通氣的網目,這應該是能讓餐具保持乾燥的重要原因。

接著想到許多餐廳裡的筷子桶,不論是塑膠或木材,好像底部都是密封的;如果能在底部也打開一些孔隙,像是在廚房餐具洗滌之後的濾水盒,就可達成通風的效果,幫助乾燥,讓木竹筷子不易發霉,重複使用。就更提高了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也避免拋棄式免洗筷的塑膠包裝和漂白劑的汙染毒害!



3.都市食物森林一景

在左營華夏路附近的巷道中,雖然有不少大樓,但仍有些土地保持農用狀態,照片中是一處位在大廈與道路機車停車格之間的土地,樹叢中有檳榔、椰子、茄冬樹和龍眼,相當豐富。以我對樸門的所學來看,如果牠能再加入一些豆科植物,營養循環就更加完整了。

4.都市農地一景

之前在大樓屋頂上看到附近有一塊少見的都市農地,後來實際走近更仔細觀察。照片中土地的中間和右半部已經被鋪上柏油,左邊仍有一大片土地超出拍照範圍。一位婦人在這兒種滿了地瓜葉,還有些芋頭、絲瓜。左邊的作物是直接種在土上,右邊的菜畦則是先將土方堆在柏油鋪面上,再種上地瓜葉!

台灣的營造業不斷發展,土地淪為建地,房屋淪為炒作的商品,但年輕的一代買不起房子、生育率降低,閒置的建地也會越來越多吧。填上土石之後的建地要復原成水稻田非常困難,但要回歸其他類型的農用、食物生產,只要我們願意,仍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