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家鄉的孩子留住一片森林–共下推動美濃國家自然公園

種給蟲兒避命  種給鳥兒歇夜  種給日頭生影仔跳舞

種給雨水轉擺  種給河壩聊涼  種給南風吹來唱山歌

                –林生祥、鍾永豐<種樹>

在小學課堂中播放《少女的奇幻森林》,孩子們全神貫注地看著與他們年齡相仿的孩子,如何與森林的精靈們團結起來,合力趕走即將興建的「水壩計畫」,讓已消失了的金雕,重新回到魔女未由里的森林裡築巢、繁衍。這部影片是歌手林生祥的六歲女兒細細妹,想要和鳥王阿伯、以及她的朋友們,一起分享的禮物。

在美濃,也有一片屬於我們的「奇幻森林」。

每年的黃蝶祭,我們都會依約回到這裡相聚,看看這片曾經因為人們貪婪私利而受到破壞的森林是否復原得更健康了。在1996年第二屆美濃黃蝶祭,我們曾對黃蝶翠谷許下「生態公園」的諾言;2000年之後,從反抗進入計劃性過程,以「社區林業」的推動等工作,開啟更多元的對話空間--十八年來,我們的初衷與決心沒有改變過,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賽朝著這個夢想前進。

2011年,隨著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落實,開啓了「黃蝶翠谷生態公園」的另一個可能性。時值行政院組織改造研擬成立「環境資源部」,台灣國家公園體系也正朝向分級分類系統,即台灣的公園依照資源條件、功能定位,分為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以及都會公園。另外,近年來隨著世界保護區從過去排除式(exclusive)走向涵括式(inclusive),強調區域主義、保育和發展整合以及社區參與,台灣國家公園也努力尋求「把人找回來」的經營管理方案。

因此,我們也設想將「黃蝶翠谷生態公園」與美濃在地獨特的文化連結,使原本孤立的保護區概念與美濃更大的社會生態地景鑲嵌在一起,在2011年籌組「美濃國家自然公園推動委員會」,確立「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的推動目標。

那麼,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的內涵為何?資源條件上,美濃淺山生態系屬玉山生態系的延伸,中高海拔的白耳畫眉、冠羽畫眉、哺乳類白面鼯鼠等物種在冬季時會降遷至此棲息,夏季時則有從東南亞到此繁衍的八色鳥、深烙人心的黃蝶大發生;朱鸝、食蟹獴、獼猴、山羌則終年可見,更是鍾理和創作《笠山農場》的大地書房;

當然,美濃的山,不只孕育鍾理和這位作家,還有許多新生代的作家、畫家以及音樂人。文化歷史資產則象徵性地納入瀰濃庄開基伯公與竹子門發電廠,分別代表著清朝客族入墾,與日據時期促使南部步入現代化基礎的遺跡。

讓國家公園成為下一代的人文森林

此外,人的培育一直是社區發展的重要核心--美濃聞名於台灣的還有活力充沛的民間社會能量。因此在管理制度設計方面,除了強化國家公園原有的「經營管理委員會」的決策機制,參考台江與金門經驗,納入「文化家園守護圈」的培力機制,以及倣效台北關渡自然公園委託民間經營的制度,爭取民間與政府共同合作的方式,做好社區自然與人文培育的工作。

國家公園在國土空間定位是由行政院核定的保育區塊,法令上、實務上都需與地方政府治理的都市計畫、區域計劃做連結,橫向的跨域治理是其特色也是難度所在,因而公民加入守護行列、捍衛國家公園這份公共資產,也成了無法迴避的社會責任。

一路走來,我們秉持著推動「美濃國家自然公園」的初衷,不僅是為了家鄉的孩子留住這片森林,也盼望種出一片蔚然的人文森林,讓更多人來乘涼。

六歲的細細妹與她的朋友都想知道:「金雕」未來,是否也會到美濃來築巢、繁衍?

僅以美濃黃蝶祭十八歲成年禮,獻上祝福與期待。

棲息在奇幻森林的大竹節蟲。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