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吃果子拜樹頭:日本再發現區域飲食的兩項飲食運動(上)

作者:Stephanie Assmann (日本秋田大學副教授)
翻譯者:林怡潔(國立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前言:

國立中興大學通識中心於民國101年2月29日舉辦了一場國際學者講座,講者是日本秋田大學的Stephanie Assmann教授,Stephanie在日本居住了八年多,曾在地震重災區的仙台市東北大學任教,她不但以日語授課,更長期關住日本東北地區的地方農業自主與慢食運動,並有不少專業學術著作,曾編輯寫作 Japan Food Ways, Past and Present (2011,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一書。

她來台進行短期研究,並免費演講她的研究心得,講題為 “Back to the Roots: The Role of Two Food Initiatives in the Rediscovery of Regional Foods in Japan”(吃果子拜樹頭:日本再發現區域飲食的兩項飲食運動)。以下將她的演講內容大致上進行翻譯和介紹。

珍重飲食,善養作物(食べる大切 作る大切)

2009年4月,神奈川縣政府在橫濱組織了為期兩天的食品博覽會,主題訂為珍重飲食,善養作物(Taberu Taisetsu- Tsukuru Taisetsu),活動強調食品的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關係,由當地的食品生產商和經銷商向公眾展示他們的食品。日本的主要食品水稻,在此事件受到特別關注。遊客可以親身體驗慶祝如何將稻米敲打製作成年糕的新年傳統習俗活動。在另一角,兒童和成年人可以用一個小量杯帶大米回家。

食品博覽會的參加者主要包括有兒童的家庭,他們參加了有關基本飲食內容的短講座和如何準備簡單的菜餚的課程,如如何製作蛋捲和米飯與咖哩。參加者也可得到一個倒金字塔的平衡膳食指南,包括水稻、小麥、魚、蔬菜、水果、奶製品、甜食組成的組合。根據這本指南,消費者除了消費這些食品,還需要飲用大量液體和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力。

上述活動的組織者之一是日本食品行動(Food Action Nippon),由日本農林業漁省(MAFF)和厚生勞動省於2008年10月聯合發起成立,是一個全面和長期的政府教育計劃,日本厚生省於2005年通過頒布〈食品教育基本法〉後,日本食品行動旨在解決兩個食品相關的問題。

首先,日本的低糧食自給率和高度依賴農產品進口;第二,日本國民的飲食習慣正在惡化,出現越來越多與生活方式有關的疾病,如肥胖,厭食,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

日本政府如何處理這些食品有關的風險呢?政府通過增加日本的國內糧食生產和重振種植區域和地方的食品,並打擊西方飲食模式。然而國家和民間社會行動者(如非政府組織的慢食運動等),越來越多的團體提供營養均衡訊息和教育的責任。

jpn2
(食品博覽會中提供的倒金字塔的平衡飲食指南,包括水稻、小麥、魚、蔬菜、水果、奶製品、甜食組成的組合。)

Stephanie Assmann的演講內容關注在日本政府如何處理食品有關的風險對策。一方面,日本政府透過增加日本的國內糧食生產以及重振種植區域和地方的食品,來對抗西方飲食模式。從Stephanie Assmann的研究中也顯示,政府和民間社會行動者協力合作,如非政府組織「慢食運動社會」等團體,提供了諸多關於營養訊息和教育責任。

由於範圍廣大,Stephanie的演講擺在兩個重點:第一、政府保護即將滅絕的珍稀食品計劃,這項計畫也和日本國內農業面臨衰退危險具有密切相關。第二、人口結構的變化導致日本的多樣化飲食習慣與飲食全球化。在結論中,她也提出未來對於在地飲食文化研究的方向,以制衡與食品全球化的趨勢。

確保長期的糧食安全

日本食品行動(Food Action Nippon)是一個全國性的政府活動,以振興當地農業,改善人口的飲食習慣,並有助於確保食品品質的一部分。這個行動包含大約150個組織的關係的基礎上,包括農民、食品分銷商、旅遊企業、非政府組織和都道府縣政府等。日本政府充當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媒介,使消費者得以認識鄰近當地生產者,消費者也學會直接面對生產者。

日本食品行動的具體作法包括在郊區住宅地帶舉辦「世界地球日市場」,使當地生產者有機會直接向消費者推銷自己的產品。並且,日本食品行動使用互動式網站,如推出YouTube上的影片,主題命名為「喚醒之餐」(目覚ましご飯),由著名流行歌手松浦亞彌在飛行前往排練前,在家中做早餐的情形。但是,Food Action Nippon並不製造或分銷食品,僅作為媒介的角色,促進生產過程的透明化,擔當默默在背後耕耘的推手任務。

除日本食品行動,如慢食運動和各都道府縣的非政府組織努力振興當地的糧食生產。反全球化的跨國網絡慢食協會(Slow Food)在義大利成立後,自1998年以來一直活躍在日本[1]。所謂慢食的「味覺方舟」,指的是保存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特殊技術,卻瀕臨絕種的地方農產品,例如蔬菜、水果和牛隻等。慢食運動從草根基層發起,組織區域的食品展銷會、並為親子進行食品教育講座。

此外,都道府縣也促進當地食品的活動,如,宮城縣推出「宮城縣食品王國」(食材王国みやぎ)[2],與當地食品生產者在專門店鋪中開發銷售區域產品,產品包括米、清酒,甜食等。宮城縣的另外一個重點計畫是發起傳統菜運動(伝統野菜),在超市和食品商店銷售時貼上藍色標籤,代表來自該地區的傳統飲食。

jpn3
(日本政府積極透過訊息傳播和教育塑造日本國民的飲食習慣)

然而,根據Stephanie Assmann的觀察,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合作亦有待加強。雖然日本有美食天堂之稱,確保長期糧食安全已成為十分受到關注的問題。世界糧食領袖會議(World Food Summit)確認長期糧食安全的三大支柱包括-食品供應(food availability),食品營養(food access)和食品用途(food use)。

日本的糧食自給率(熱量為基礎計算)在過去五十年間大幅下降,目前約為40%。1961年,日本的糧食自給率為78%,1987年下降到50%,1993年則降到37%的紀錄低點,。由日本農林水產省2003年資料基礎做比較,其他主要工業國家自給率要比日本來得高許多( 美國為128%;澳大利亞:237%)。

日本目標訂在2015年的糧食自給率提高到45%,但在北海道的自給率卻有211%,日本首都東京更僅有1%的自給率,顯現出區域分配不均的特色。日本高度依賴進口農產品和食品,供應來源國家主要包括中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據日本對外貿易組織(JETRO)數據顯示,2006年上半年,日本進口最大宗來源為美國(佔22.9%),其次是中國(16.8%)及澳大利亞(8.1%)(JETRO2008年)。

全球化,社會流動和家庭結構變化的影響,導致農業衰退、多樣化的飲食習慣,省時料理的誕生。許多人花費更少時間與家人、朋友吃飯,孤立的進食習慣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下一篇將說明這些現象,並探討日本食品安全問題,如被農藥污染的中國餃子事件。

(閱讀下篇,請見連結

[1] 台灣也有慢食協會的分會,網址在:http://www.slowfood.com.tw/

[2] 網址在http://www.foodkingdom-miyagi.jp/index.shtml

延伸閱讀吃果子拜樹頭:日本再發現區域飲食的兩項飲食運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