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黑鳶》 逗點之前的那些話

文/王誠之  圖/林務局提供

無論如何,在屏東熱情炙目的豔陽下,《守望黑鳶》這部紀錄片完成了首映,正式地面對了這個世界。

若非屏東科技大學陳美惠老師在台24線生態旅遊的努力,若非當初孫元勳老師轉達林惠珊的投身研究,若非當初徐世民、楊川懷兩位夥伴提供攝影協助,我應該從來不會想過為黑鳶拍攝這麼一部紀錄片。

《守望黑鳶》雖由我具名製作,但我的工作不過是一個擺盤的幫廚,將他們各位的努力陳設於影音之中,本片絕不該也絕不能算成我的作品。黑鳶與我,淵源甚深,但一直緣薄情淺地了超過廿年,這部影片是個了結嗎?我想不是!

早在認識黑鳶之前,我就認識了沈振中老師,那是個有如最近一般濕冷的冬日,他帶著學生到華江橋下看鳥,當時我們都是菜鳥,卻不知道日後投入了猛禽的研究保育工作。基隆的外木山,是我們因黑鳶而重逢的因緣,還記得當時坐在攝影先進陳永福的三門轎車後座,前往探視即將遭到摧毀的棲地。劉克襄的憂心忡忡,充分地顯露在文字之中。

最後黑鳶-1
台灣黑鳶 圖/林務局提供

那時,也如同最近一般是個濕冷的天候,我在陰霾中看到黑鳶弓翼飛出,令人感到抑鬱,還為此使用台語寫了一首黑鳶之歌(沒錯!我也可以寫台語歌),日後據說成了基隆市野鳥學會的會歌,雖然我一次也沒聽過。

那一年,沈振中開始了黑鳶二十年的計畫,他的作品〈叉翅、白斑與浪先生〉更獲得了第15屆時報文學獎的報導文學獎,5年後,我則以〈迷濛的松雀鷹之眼〉也拿到了這個獎項。能夠先後以猛禽為題得到這個大獎,對我而言絕對是與有榮焉的樂事,黑鳶與松雀鷹先後佔據人間副刊的版面,在那個不怎麼網路的時代裡,不能說沒有增加猛禽曝光的效果吧!

不過就像沈振中日後對我說的,人喜歡那種鷹就會成為那樣的性格,他是漂泊的黑鳶而我則是迅捷的松雀鷹。

這話多年之後我才真正理解,也的確,感性上我並不偏好灰矇天際的黑鳶,但理性上卻不容這種世界上數量最多的猛禽,竟然成為台灣數量最稀少的鷹族,因此多多少少做了一些徒勞無功的事,並且在2005年與時任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的陳儒東先生,共同策劃的〈台灣地區黑鳶保育行動綱領〉,只是經過了這麼多年內容依舊還是以文字的型式存在,一直到這幾年才逐漸付諸行動,《守望黑鳶》便是為此所做的紀錄。

然而初遇屏東的黑鳶時,在不同的環境與光影之下,讓我對於他們的美麗感到驚訝,牠們不再只是天際的黑色剪影,而是羽色班爛而且又活潑的一群,不禁為之著迷,甚至覺得如果當年遇到的是這個族群,或許我會提早廿年愛上黑鳶呢!

台灣黑鳶 圖/林務局提供
台灣黑鳶 圖/林務局提供

記者問:這是一部黑鳶生態史的紀錄片嗎?當然不是!我們只是嘗試著展現出此地黑鳶的美麗,以及這群為黑鳶付出、守望著牠們而且同樣美麗的人啊。只不過,時間有限、經費有限,而我的能力更有限,只能完成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希望能夠因此吸引更多人注意到黑鳶的美麗與生態,尤其在這個有消息總是壞消息的年代裡。

因此,《守望黑鳶》至多僅是空白筆記上的一個形容詞子句,只能為黑鳶的一切與未來留下一個逗號,藉以連結無限的描述。而我深信即使在血淚中,也會有更多美麗的章節留待比我更投入、更有能力的朋友們,逐字逐句地寫下去!如果你有機會看到《守望黑鳶》,並且和我一樣愛上這群屏東河谷裡美麗的猛禽,請你務必要支持牠們與他們。

而慚愧的是我,廿年來能留下的只是半句話,但或許那天我會用自己能夠充分掌握的文字,繼續寫下一些什麼吧!逗點之前,只能寫到如此,但逗點之後,誰知道還有多少可能呢?

尋找《守望黑鳶》紀錄片,請點選這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