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幫青蛙過馬路。 跳吧!梭德~

為了保護繁殖季的梭德氏赤蛙,自2009年起,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與橫山鄉在地的豐田村,在十月號召村民與各地志工一同幫青蛙過馬路,並在去年2013年試驗了生態廊道的可能性、蝌蚪卵塊調查、護蛙故事繪本製作…,在2013年12月舉辦成果發會於橫山鄉的增昌宮,由荒野新竹分會長劉月梅主持帶領分享歷年調查成果、大山背定觀組長鄧雲棟來回顧歷年成果,感謝各地關心護蛙的夥伴、專家學者與在地村民共同交流與分享,一同討論未來如何營造社區自然環境,共同維護梭德氏赤蛙棲地生態。

護蛙成果回顧自2008年開始,新竹荒野組成的兩棲調查團隊選定大山背為定點調查樣區,每年四季在此進行兩棲資源調查,瞭解當地環境與兩棲資源之狀況與變化。歷年調查顯示,大山背地區之蛙種約有16種,佔臺灣蛙種二分之一,兩棲資源豐富。而繁殖季屬於「猛暴型發生」的梭德氏赤蛙,是山林與溪流環境的蛙種,由於其集中從山林遷徙往溪流繁殖的特殊習性,過程中面臨的危機包括道路、護欄及溪流之水泥護坡。

近幾年持續觀察,梭德氏赤蛙出現的時間、數量與分佈狀況,每年皆有差異。由於周邊棲地環境不斷改變,對青蛙所造成的影響難以評估,在調查資料不足的情況下,很難對當地環境提出一個合理有效的改善計畫。因此2012開始與林務局合作希望對梭德氏赤蛙的行為習性、分佈熱點等有更精確的瞭解,做為後續保護措施之依據。2013年首度測試了動物通道試驗,以期減輕森林與溪流間的阻隔,使梭德氏赤蛙能自力完成遷移性的生活史,架設生物監攝器材於現有涵洞,雖然沒有拍攝到有蛙通過涵洞,但意外發現有很多動物會利用涵管,如紫嘯鶇、鼬獾、蝙蝠、蛇類等。期望之後能針對問題做後續調整。

到大山背幫青蛙過馬路,不僅僅是關懷環境、愛護生命的表現,更是重要的生命教育,幾年的持續與累積下,引發越來越多來自各界的關注,在《幫青蛙過馬路成果發表會》上,看見夥伴們關注起自身的環境並相互學習分享,這樣溫暖的氛圍令人感到充滿希望,讓我們繼續關注身邊這塊土地,也為梭德氏赤蛙加油打氣,梭德氏赤蛙 (6)

對著大山背高喊~跳吧! 梭德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