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立足八煙、放眼金山 台日姐妹梯田情牽兩湖

「加油!加油!」、「弟弟,要插整齊一點啊!」加油和鼓掌聲此起彼落,讓原本寧靜的兩湖聚落充滿著歡笑聲。今年是台日姊妹梯田交流邁入第三屆,曾派團來台兩次的「英田上山棚田團」日前再次造訪,和長期深耕新北市金山水梯田復育的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與農委會林務局交流彼此的經驗。

2014年,基金會累積了過去在八煙聚落落實里山倡議的經驗及能量,提出「金山倡議」的願景,期盼與農委會林務局、新北市政府更進一步合作,以金山的人文與山海資源為底蘊,利基生態的產業為核心,推動產業復甦,吸引年輕人回鄉,創造更為永續及美好的在地價值。

金山倡議新據點─兩湖馬蹄田

金山兩湖地區的水梯田形狀猶如馬蹄,所以被稱為馬蹄田。
金山兩湖地區的水梯田形狀猶如馬蹄,所以被稱為馬蹄田。

台日雙方的夥伴在今年基金會的新基地之一─兩湖馬蹄田展開趣味的插秧競賽。今年是投入兩湖聚落的第一年,歷經多次拜會溝通,當地地主簡金木先生同意與基金會合作,一起推動兩湖馬蹄田的環境復興計畫,因整個梯田從上而下看呈現一個彎曲的馬蹄形狀,故基金會將其命名為「馬蹄田」。

原本因工業時代人口外流,幾近荒廢的農田,直到去年為止都還是因過度使用除草劑,而形成的黃色旱田;經過志工們重新翻田、糊田埂、並且放水養田,以及元智大學農村服務團同學們的幫忙,今年終於讓過往美麗的水梯田重見天日。

回頭一瞥,穿著橘色服裝的日本棚田團代表與台灣代表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競賽,相較於日方的青壯年,台灣出賽的選手是當地的農民爺爺以及兩名小孩。這其實是象徵著台灣的現況─農業人口老化與農村人口的外流,比起青壯年,反倒是老人與小孩成為農業耕作的主力。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說,期待台灣環境復興運動的推動,能建立以生態為立基的產業復甦,吸引年輕人回鄉,使台灣特色的農村景象得以保存,也讓年輕人與大自然間的情感不致斷絕。

八煙復育成功,轉由當地組織經營

與日本姐妹梯田比賽插秧的台灣選手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反映的也是台灣農村年輕人口外流的情形。
與日本姐妹梯田比賽插秧的台灣選手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反映的也是台灣農村年輕人口外流的情形。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與林務局合作,經過五年的努力,復育八煙聚落一半面積的梯田,不僅恢復水田的生態,也建立了以生態保育為核心的產業,不論是「救世米」、「大雕米」兩款品牌米,以及氣味清香、富有特色的「大葉田香茶」,都是當地頗受歡迎的產品。

原本做為招待所的「八煙出張所」也轉型為在地服務站與文創賣店,整體營運的收入,已可供聚落自轉,並提供兩名在地年輕人工作的機會。當地居民也曾感嘆:「在放水之前,已經三十年都沒有聽到青蛙叫了!」

邱銘源表示:「比起外力的介入和引導,更希望當地居民自己觀察自己的需求、思考自己的未來、討論自己該怎麼往前邁進」。因此基金會完成為期五年的計畫之後,居民們也成立新北市八煙三生發展協會,於2013年正式接手八煙的營運。

八煙居民們從原本的反對、觀望,到後來的支持與自主營運,八煙聚落正一步步的成長茁壯,而這份經驗和能量,是金山地區寶貴的奠基石,期許未來藉著這份經驗,能帶動整個金山的環境復興運動,達成以金山人文深度與山海資源為底蘊,立基於生態保育的產業為核心,達成產業的復甦,邁向永續發展的「金山倡議」的願景。

立足八煙,放眼金山

八煙出張所展示著歷年來居民參與推動水梯田復育的成果。
八煙出張所展示著歷年來居民參與推動水梯田復育的成果。

不同於八煙聚落靠近都會圈、交通方便、景致美麗,加上位處國家公園而無法在生產面作太多的提升與改造,因而發展出以觀光和販售文創產品為主的「遊憩型農村」;兩湖聚落位居山間,交通較不便利,是以農業生產為主要收入的農村,而這和八煙聚落的型態是非常不同的。對此,生態工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表示,未來還必須借重日本上山棚田團在這方面的經驗與作法,作為日後兩湖聚落發展的重要參考。

生態工法基金會執行長廖仁慧說,將來這裡會以推動「農村工作假期」為主軸,開放企業認養、鼓勵青年週末來田裡工作、體驗,同時將此地作為食安教育、生態教育的中心,讓兩湖聚落成為生產與教育並重的農村聚落。

金山倡議的願景中,希望藉由八煙經驗,讓整個金山地區也能夠轉變為三生一體的生活模式,除了八煙聚落和兩湖聚落外,再加上以觀賞鳥類為主的清水濕地、以及山林講堂這四個地點,成為基金會現在重點發展的地區。期望借重過去的經驗,將金山各地的資源串連起來,達成整個地區環境、產業的復興。

「不只是產量」─從其他面向看水梯田復育的價值

水梯田的復育,除了維持農家傳統、保存傳統工法、復甦在地經濟以外,位於山林邊際的水梯田,也會保有較多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從森林流出來『第一手』乾淨的水質;且比起廢耕、旱田耕作或是山坡地開發,水梯田在洪氾時期,能作為蓄水與短暫滯洪的緩衝地,兼具國土保育的功能。

生態工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呼籲,千萬不能只從生產的數量來看水梯田復育的價值,而是要把生態、國土保育、教育等看不見的產值一併計算,能真正顯現水梯田的價值。

2014年,是基金會和金山居民正式從八煙跨出,往更大理想邁進的一年,也使這次台日的交流更別具意義。生態工法基金會執行長廖仁慧表示,期盼往後能將從日本取經的「里山倡議」,內化成為在地的「金山倡議」更具體實踐,在不久的將來,能讓台灣各地的鄉鎮,都能以此為借鏡,邁向「生態、生活、生產」三生一體的永續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