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委託慈心基金會,5年前推動境內的西寶聚落轉作有機農業,創下全台首例,8戶已有7戶加入,未來希望能發展成生態村,全面轉作有機,不過當地居民反應,部分土地被劃為特別景觀區,不能興建農業資材室、網室,恐影響生態村規劃,但今年提出變更卻被國家公園計劃委員會打回票,國家公園和居民的和解共生仍有一段路要走。
台灣首例,國家公園內推有機
走在群山環繞的西寶聚落,一棟棟網室沿路而建,爬繩上掛著尚未轉紅的牛番茄,張榮文轉作有機已經第4年,他的牛番茄前3年被超級害蟲「銀葉粉蝨」襲擊,血本無歸,但比起農藥的危害,他更想用有機換取買不到的健康,「以前大家都很勇,穿著紅色的海軍陸戰隊內褲就直接噴藥,平常又喝酒,4、5個朋友在我這個年紀時都過世了。」
張榮文是榮民第二代,從他的農場遠眺可以看到著名的太魯閣景點「天祥」,綠色山影下的細長銀線是立霧溪,當地海拔915公尺,早在1986年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前,政府就輔導榮民開闢西寶農場,部分居民不願離開土地,形成「山上噴農藥,山下講保育」的矛盾現象,2010年太管處邀請慈心基金會進駐,希望以有機農業作為雙方的平衡點。
要化解國家公園和居民的心結可不容易,慈心基金會花了半年上山「博感情」、保證收購,才終於取得農民信任,至今年為止,8戶中已有7戶加入,加上附近的洛韶、新白楊聚落,總面積約10公頃。
張榮文說,以前種高麗菜要看販仔臉色,一公斤5、6元也得賣,雖然種有機「蟲吃剩的才是我們的」,但現在至少通路穩定,不會菜土菜金,農民只要專心負責生產就好,還賺到了健康。
執行長蘇慕容回憶,第一次上山,空氣彌漫著刺鼻的農藥味,但其實很多農民並非不願意做有機,而是擔心銷路、農藥汙染,西寶環境封閉,農田位在河階地較無水土破壞疑慮,夏天缺高麗菜時正好能補上,條件非常好。
猴子「整顆捧走」,高麗菜剩菜芽
西寶有機打出名聲,訪客漸多,社區媽媽利用西寶有機蔬菜設計出十全風味料理,其中有道菜名字很特別,叫做「齊天大聖鬧西寶」,乍看只是簡單的涼拌高麗菜芽,卻是農民的辛酸血淚,原來西寶在夏天生產高麗菜,理應在年底產季尾巴才有高麗菜芽,但常常還沒收成就被台灣獼猴「整顆捧走」,菜芽提早冒出,農民只好苦中作樂當成特色料理。
提到猴子,西寶農民個個滿肚子苦水,張榮文有一次發現猴子呼朋引伴入侵青椒園,每粒都只吃一點點就丟在菜溝間,「我踏著青椒路,聽到『啪啊、啪啊』的聲音,心裡真的在淌血啊!」原本預計可收1.2萬斤高麗菜,也在猴子肆虐下只剩下一半。
居民試過放龍炮、架圍籬、養看門狗,但頂多只能騙聰明的猴子一次。最有效的還是人工巡田,但人力成本太高,農民只好對著獼猴「勸說」,拜託牠們吃旁邊兩排就好,沒想到有些猴子竟真的配合,不過其餘的損失也只能看開一點。
被獼猴整顆捧走而長出來的菜心(攝影/林慧貞)
土地劃分沒跟上腳步,不能蓋農業資材室
西寶居民以保育類動物「黃嘴角鴞」作為代表,申請綠色保育標章,理由可愛又實際,因為黃嘴角鴞是夜行性動物,遊客必須留到晚上才能看到,今年慈心基金會也開始調查當地生態,希望能將西寶打造成生態村,但西寶在中橫公路南側,約有1公頃有機田位於「特別景觀區」,對土地發展有嚴格限制,居民希望將其中2.61公頃改為較寬鬆的「一般管制區」,卻被打回票。
根據《國家公園管理法》,國家公園劃為五區,一般管制區、遊憩區管制較寬鬆,史蹟保護區、特別景觀區、生態保護區禁止任何土地開墾行為、放牧牲畜,但興建農舍、資材室則處於模糊地帶。
今年2月10日的國家公園計劃委員會中,太管處處長曾偉宏表示,各個國家公園特景區中都不能興建農業資材室與溫室,此處不在土石流潛勢溪流範圍,應可變更成一般管制區,讓農民耕作更方便。但最後卻因委員認為此處有土石流疑慮,駁回居民的變更申請。
由於變更審查至少5年才一次,中橫休閒觀光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的陳定澧無法接受此種結果,他表示,同樣在國家公園劃定前就開始耕作,但山上的西寶聚落已被劃為一般管制區,這裡卻仍是特別景觀區,若委員真認為有土石流疑慮,應回歸水土保持相關法律;西寶聚落好不容易走了5年,卻因分區規劃不一致影響未來生態村發展,不排除打行政訴訟。
法令、社區意識待補強,生態村路仍遠
即使在一般管制區限制仍很多,在當地唯一街道—「西寶一條街」兩旁,家家戶戶都有木頭架出的小小騎樓,看似整齊,實際上是因居民房屋太破敗,近年發展有機產業後導入訪客,但私有地改建太嚴格,太管處只好利用公有地美化住家。
太管處企劃經理課課員賴美麗表示,國家公園的限制確實造成居民反感,光是修個路就可能牽涉到水土保持,但礙於法令,太管處也只能想辦法變通調整,例如建立當地生態調查資料、輔導轉作有機、加強公共設施等,先讓居民轉作有機,將來才能發展生態旅遊。
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系主任劉吉川,專長研究國家公園裡的農業,他認為國家公園不是不能允許農業,但不應增加面積,既存的應該比照西寶案例推動有機,不過管理處必須更有彈性,考量現有需求調整設施、用地劃分。
當地居民對發展生態村又期待又害怕,有一次慈心帶他們到南投「桃米社區」參觀,居民當場羨慕地說,「拿麥克風好像比拿鋤頭好。」,只是目前光忙農事就花掉一大半時間,連自產自銷都沒辦法,目前僅能配合太管處活動。
蘇慕容認為,生態村必須具備有機生產、環境營造,西寶還有一段距離,必須等當地居民都有共識、一步一步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