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麥融合」很便利 在家烘焙或「全家」選購兩相宜

文/上下游特約記者黃福惠、上下游記者汪文豪

10533061_10204571886201105_8899254195494849944_o
民間的烘焙業者也積極投入米烘焙產品的開發。(圖/汪文豪攝)

農委會農糧署推動台灣米創新運用,將稻米磨成米榖粉,透過技術研發各式產品及導入通路市場,希望讓大家在不改變現有消費習慣下,不知不覺吃進新型米食製品。繼推出一系列米麵包、米蛋糕烘焙食譜鼓勵民眾在家DIY,農糧署也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推出三款含有15%米穀粉的米麵包與米蛋糕,在全台三千家門市上架。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指出,稻米是台灣最主要的農作物,每年種植水稻約26萬公頃,生產稻榖約160萬公噸,市場供應量穩定且充足。但受到飲食西化及外食人口增加的影響,使得米的消費型態改變,食米消費量逐年下降,年輕人對於烘焙點心與麵食的喜好大大提高,以致台灣的每人年均稻米消費量,從民國70年的90公斤以上,下降到了民國102年的45公斤。

農糧署有鑑於傳統米食製品保存期短,不利儲運,近年推廣米榖粉運用擴大至許多年青人喜愛、具消費潛力的新產品中,如米麵包、米蛋糕、米冰淇淋等,帶動了台灣米的使用量。也有業者為滿足多元消費需求,紛紛將紅豆、芋頭、南瓜等食材融入米榖粉產品,並透過「米麥融合」策略,將米榖粉與麵粉搭配,以黃金比例做出品質最佳的產品。

全家便利商店即與農糧署合作,昨天推出「米系列麵包蛋糕」,有肉鬆鹹香米蛋糕、紅豆燕麥米土司和焦糖風味米蛋糕3種口味,希望讓消費者能便利地選購以「黃金比例米麥融合」的烘焙產品。

米穀粉沒有麩質、不易脹氣

在昨天的記者發表會上,現場試吃者分食「肉鬆鹹香米蛋糕」,對於味道的反應普遍還算正面。古早味的鹹蛋糕口味固然是令人眼睛一亮的特色,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蛋糕裡有「米」的成分;現場有試吃者表示,口感比一般全麵粉蛋糕來的綿密細緻。

全家便利商店這次一口氣推出兩種米蛋糕和一種米麵包,作為銷售米穀粉商品的序曲。全家鮮食部部長林純如說:「如果米穀粉的比例很高,麵包會比較乾。這次米系列麵包的配方,是經過多次研發而找到的黃金比例。」

她說以米穀粉製作麵包,不但能降低吸油率,米穀粉沒有麩質、不易脹氣,在人體消化時的蛋白質利用率為98%,更高於麵粉的92%。因此,在各門市展售時,會搭配簡單的說明向消費大眾推廣米穀粉,而全家便利商店也將朝向研發出米穀粉比例達100%的其他食品,努力邁進。

全家這次推出的「米系列麵包蛋糕」,價格與其他麵包商品相同,售價均在25元上下。

10624948_10152561319537420_6601748263084924696_n
米穀粉做出來的麵包(攝影/黃福惠)

米穀粉品質逐漸成熟穩定

10610726_10152561320892420_5058437909623255729_n
圖中:全家便利商店鮮食部部長 林純如,圖右: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施坤河(攝影/黃福惠)

政策引導下,台灣在地的米穀粉供應端逐漸成熟穩定,與麵粉的價差也漸漸拉近;米穀粉的製程也更加多元細緻,有乾磨、溼磨以及研磨程度的差異,以因應不同的製品需求。

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就接受農糧署委託,不但研發出多種米麵包、米蛋糕的食譜可供民眾上網下載,也輔導聯華實業、泰益麵粉廠、屏東農產公司生產不同研磨需求的米穀粉。

中華穀物研究所副所長施坤河則表示,由營養觀點來看,稻米所磨製成米榖粉所含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優於其他禾榖類,必需胺基酸含量非常豐富;根據國外研究,在相同熱量下,米榖粉可提供之飽足感為麵包的1.3倍,且含米榖粉之米食製品較其他榖物不易引起麩質過敏症,符合健康潮流。

「以往要大家多吃幾口米飯的做法不太可行,我們就轉而研發,將米磨成的米穀粉做成甜點和烘焙製品,」施坤河說,農委會近五年內致力於米穀粉的研究與產銷,已累積許多成果。面對近年小麥價格上漲,米穀粉與麵粉的價差越來越接近,預料烘培業會越來越有意願使用米穀粉。

除了米麵包與米蛋糕,也有許多廠商利用米穀粉開發出米籽條、米鳳梨酥、米餅乾、米冰淇淋、米穀蝦米肉酥等產品,種類非常多元。農糧署副署長陳建斌表示,農糧署已經將相關米穀粉的烘焙食譜與相關米穀粉多元應用的廠商產品資訊上網,不管民眾是要在家DIY,還是直接向廠商購買相關烘焙產品,都非常方便,相關資訊歡迎民眾進農糧署網站下載。

10565182_10152561320802420_1167953852132635794_n
左二:行政院農委會主委 陳保基 右二: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 潘進丁

米穀粉多元化應用食譜及製作手冊相關資訊 http://goo.gl/l6GQ3X
米烘焙產品與純米米粉購買資訊 http://goo.gl/nu4ohU
米籽條供應商資訊 http://goo.gl/1bp9OH
米穀粉供應商資訊 http://goo.gl/IbP8Nk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