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回收廢食用油生產「全統香豬油」的強冠企業,今天遭高雄市衛生局依違反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44條開罰5000萬新台幣並勒令停業,負責人葉文祥也被移送高雄地檢署偵辦。
昨天公布強冠「全統香豬油」與原料油等檢驗結果的衛福部食藥署,目前除了積極檢驗其上游供應商郭烈成的餿水油,也懷疑強冠販售的其他油品項目有混摻,也正積極取樣進行檢驗。
截至今天下午二時,食藥署統計受到強冠生產問題香豬油波及的下游業者(如小吃攤、餐飲店)仍維持1020家,但終端食品項目則增加至222項。新增加的食品項目主要為彰化縣上泓食品行的香蒜吐司麵包系列5項、高雄市晉欣鮮食廠的飯麵炊粉產品等8項。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馮潤蘭表示,目前掌握到強冠企業第一層下游廠商235家當中,仍有19家業者拒不吐實問題產品流向,或是其流向與更下一層業者的說法有出入。馮潤蘭說,如果業者再拒不吐實,將依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開罰。

食藥署:99%問題食品已下架封存,各地衛生局將展開銷毀

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表示,目前掌握到的問題食品大約99%都下架封存,各縣市衛生局預計明天展開銷毀。由於這次有許多地方特產、伴手禮、網購產品或小吃受到波及,她也呼籲業者銷毀舊品,更換原料推出新品後,能向地方衛生局報備使用來源。
至於食藥署昨天公布強冠相關油品檢驗結果為「合格不合法」,遭外界抨擊檢驗項目太少、採樣過程有瑕疵,姜郁美強調昨天公布樣本包括強冠上游廠商「胡信德工廠」的廢食用油,就是要證明強冠企業的原料來源不適合做食品,已經違法。目前實驗室正積極分析郭烈成的油品品質,食藥署也非常想要了解其中有哪些物質。
至於被抨擊檢驗項目太少,姜郁美解釋,未來將邀請學者專家開會研究討論,在既有公告的油品檢驗項目,如黃麴毒素、重金屬、酸價、總極性物質、苯駢芘[benzo(a)pyrene]等項目以外,還要新增哪些檢驗項目。
問題油品流向飼料是否合格?重金屬檢驗尚未出爐
除此之外,檢警查出賣餿水油給強冠公司的郭烈成,也同樣將問題油品賣給進威公司作為豬飼料用油。農委會今天公布進威油品檢驗結果,在進威8個儲油槽採樣的8個油品樣本,經送中央畜產會和畜試所檢驗水分、總脂肪酸、游離脂肪酸、過氧化物等,「尚符合動物油脂國家標準」,但重金屬等項目檢驗尚未出爐。

但問題油品事件發生一周,進威供應的下游7家畜牧業者中,除了已曝光的彰化芳苑漢寶農畜產公司外,農委會仍拒絕公布其餘下游6家廠商。農委會認為,只要進威油品檢驗沒問題,就可以使用在飼料上,沒有必要公布。
一位畜牧養殖業的從業人員指出,一般調配飼料所用油脂約10%,來源大多為進口牛油(紐西蘭、澳洲)、棕梠油(馬來西亞、東南亞)、沙拉油(國產黃豆油)、豬油(易氧化、不穩定)。每家飼料廠調配比例皆不同,但若要穩定品質,通常會以棕梠油、牛油與黃豆油為主,只有小型飼料代工所才會用到豬油。
非法飼料代工廠是畜牧管理黑洞 食品廠兼營飼料廠是食安把關漏洞
他進一步表示,國內的飼料業管理問題非常大,小型飼料代工所的豬油來源大多來自化製廠,價格便宜,而這些小型飼料代工所大多為非法經營,除了原料來源不明,還經常發生與藥物交叉污染,造成飼料殘留藥物。
有鑑於此次強冠企業向經濟部登記的營業項目,同時包含了食品與飼料的製造與批發,外界擔心這類兼營業者可能利用飼料管理是農委會、食品安全管理是衛福部,兩個部會管理有真空地帶的情況下,使用飼料級的原料進入食品加工鍊,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馮潤蘭表示,將來不排除針對這類兼營食品與飼料製造批發的業者列管,並會同農委會畜牧處共同稽查,避免業者鑽漏洞。
9月9日最新受波及名單,請點選這裡

每次物價上漲時,各大小店家都說是油上漲或是什麼東西上漲,他們撐不住才跟著漲價,講得很有道理的樣子,現在卻爆發大部分的店家都是用這種餿水油。用這麼爛的油,還敢跟消費者漲價,暴利實在是賺太多!
而且,我一點也不相信全國這麼多的業者,都沒半個人可辨認出的這種油品的壞,大概業者都只想以低成本進貨,至於原料好不好就不是業者的事,反正賺錢為第一,民眾健康排最後!
有在媒體前面哭說喜歡用好料的店家,卻也同樣用這種爛油,這類的店家也是明顯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