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農委會與環保署,於今(11)上午聯合召開記者會,說明7月28日驗出的戴奧辛超標鴨隻乃為單一偶發事件,三部會署於隔天召開緊急應變會議之後,即擴大調查該鴨攤上游共8家養殖場中的鴨隻、飼料與周遭環境,且進行移動管制,調查結果均未發現超標。
出席記者會之三部會發言人,分別為環保署環管處副處長陳淑玲、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以及受託執行戴奧辛檢測的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主任李俊璋。
食藥署副處長姜郁美表示,從民國93年至今,政府持續檢測與監控全台各地的戴奧辛含量,由食藥署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執行食品戴奧辛調查及風險評估,分為北部、竹苗、中部、雲嘉南、高屏、宜蘭、花東,共七個區域,進行攝食暴露風險評估。至102年共完成2369件食品及人體戴奧辛含量調查,歷年所查驗之60件鴨肉均無超標情形。
本年度7月28日檢測出之戴奧辛含量超標鴨隻,即是在今年度對高屏地區進行監測時所查出,本次抽察項目共計120件,包括水畜產品45件、五穀雜糧31件、蔬果22 件、加工食品22件。該鴨隻的戴奧辛當量濃度為15.1皮克/克脂肪,相較於管制標準1.75皮克/克脂肪,約為8.6倍。供應商當日售出的同批鴨約1400隻,可能來源為8家養殖場。
除調查8家養鴨場均未發現超標,食藥署並於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區,進行了兩梯共20件市售鴨之抽驗,農委會則抽驗飼料廠及養鴨場內的飼料共10件樣本,戴奧辛含量均未超標。環保署抽驗養鴨場環境介質,包括土壤、底泥與池水共25件樣本,戴奧辛含量也低於環境管制標準。
出席記者會官員表示,由於本次戴奧辛鴨的抽驗結果為點狀污染,非塊狀或線狀分佈,環境抽檢也無超標或異常,且已經過一再的檢驗,因此檢測就此告一段落,不會再有複驗。
負責檢驗之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主任李俊璋也表示,放養的禽畜較易發生個別受到環境污染的情況,而國外也曾有雞蛋的戴奧辛含量至20-30皮克/克脂肪的單一偶發汙染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