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樹森公司出售的飼料用粉末牛油,製成重組牛肉,售出83萬4千多公斤,波及到全台燒肉店、牛排館等共573家,造成民眾人心惶惶。對於市售牛肉無法分辨是否為重組肉,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今天召開記者會說明,完整包裝的重組肉品,都應該要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2條規定,標示清楚包裝食品中所含有的各種原料,且重組肉產品如果有使用磷酸鈉等食品添加物作為結著劑,或者有使用胺基乙酸等調味劑,都必須詳實標示各別食品添加物的名稱。如果有標示不實者,可處罰4~400萬罰鍰;未標示則可以處3~300萬元罰鍰。
然而,在這次樹森的案例上,樹森已有在包裝上標示食品添加物以及重組肉的字樣,沒有違法。但是其下游廠商的餐廳業者,還會將重組牛排再製成各樣餐點販售,一般民眾可能無法區分,對此,食藥署發布說明,民國93年起,有輔導餐飲業者在供應重組肉品的菜單上,要明顯標示「重組肉」的相關字樣,並要求供應客人全熟的餐點。此外,民國101年也函請各縣市衛生局加強查核,檢視餐廳的菜單是否有如實標示「重組肉」的字樣,如果沒有標示者,當場會要求改善。然而,對於是否會強制要求餐廳業者標示,潘志寬說,會慢慢朝這個方向前進。
在政府沒有強制要求的情形下,一般消費者若吃到重組肉,發現餐廳菜單上沒有標示清楚,可以向在地消保官提起消費訴訟,藉以保障自己的權利。董氏基金會食品組主任許慧玉說明,通常,重組牛肉會添加磷酸鹽類的保水劑,以作為黏結用途,然而一旦放入這些添加物後,水分會變多,肉品的風味就會被稀釋,所以還會再加上調味料增加口味,吃起來口感也會水水的、比較多汁。
除此之外,一般的牛肉全熟後,肉的質感會比較澀,也會變得比較硬,吃起來有很多筋會相互牽扯,但重組肉就算全熟後,也不會變硬、變澀,切下去只有一層膜,很容易散掉,肉質的紋路也會很不規則,冷掉後風味的差異會更加明顯。
延伸閱讀:認識重組肉 務必全熟食用 注意高鈉高磷
牛肉有組合肉,雞肉塊也有,羊肉也有吧,那麼最常見的豬肉應該也有,說不定連魚類也是?
該不會大家去大小餐館吃個飯,隨隨便便就吃到重組肉?
臺灣的美食文化,是建立在「化學工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