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舉辦的田裡有腳印市集,吸引許多親子家庭參與,選購各式綠保農產品,也認識結合保育與農業的新理念。有鑑於「農藥零檢出」的窄化思維,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林務局共同推動綠色保育標章,只要農家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有助於農田附近的野生動物復育,就能取得綠保標章。南投埔里的綠保小農林宥岑說,以友善環境方式種筊白筍,有助於當地臺灣白魚生存,但一般有機通路不見得接受綠保標章農產品上架,因此田裡有腳印市集對農友的銷售非常重要。
重新思考有機農業 「農藥零檢出」對誰友善?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近兩年臺灣有機驗證的農家數從五千九百多戶下降為五千八百多戶,跟農藥零檢出的思維不無關係。有心從事友善環境耕作的農友,若遇到農田邊緩衝帶不足、灌排不分離、或是無法支付驗證費用時,容易打退堂鼓,這些問題讓他思考,「有心轉作友善耕作的農友,除了通過有機驗證,難道就沒有其他路可走嗎?農藥零檢出究竟友善了誰?消費者?農家?還是自然環境?」
二○○九年冬天,台南官田的水雉大量死亡,慈心基金會與林務局調查後發現,農民為了節省插秧成本,直接將攪拌農藥的稻榖撒播在田區,造成水雉死亡。隔年,慈心與林務局共同推動「綠色保育標章」,輔導當地農友停用農藥、化肥,以此保育稀有的水雉。
綠保標章的門檻比一般有機驗證略低,農友轉作友善耕作相對容易,而且也有助於野生動物保育。如今全台有104位農友通過綠保標章,保育27種動物,其中9種為台灣特有種。
全台第一個綠保標章農產為主的市集

昨日第一次舉辦田裡有腳印市集,臺博館館長陳濟民到了現場一看,不禁讚嘆:「台博館南門園區很少有這麼熱鬧的時候耶。」市集現場還安排綠保農友逐一走紅地毯進場,表揚農友們對生態保育的貢獻,其中一位農友上台時,他的太太也忍不住一同隨行,兩夫妻高舉雙手向現場民眾致意,宛如巨星進場。
此外,石虎大玩偶主演的行動短劇也讓現場的小朋友們目不轉睛。喜歡吃老鼠、雞的石虎,誤觸農人設下的捕獸夾,保育人員出馬協助石虎脫困,並呼籲民眾關注石虎棲地不斷喪失的危機。
臺灣的雲豹滅絕後,石虎成了島上僅存的野生貓科動物,據估計全台只有四百到六百隻石虎,屬於一級保育類的瀕危動物。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說,一般民眾對石虎仍是陌生的,就算在野外碰見也以為是隻普通的貓。
「如果都不認識,根本無從談保育,」林育秀說,在田裡有腳印市集透過行動短劇,希望讓民眾對石虎至少有些好奇,了解石虎的棲地跟人類生活空間高度重疊,亟需為石虎保留足夠的生活空間,讓石虎能與人類共同生活在島嶼上。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玲玲也認為,一個友善環境的農場就像是生物多樣性的小基地,若周邊的農場能一起轉為友善耕作,基地會擴大,更有利於維護生物多樣性。

綠保小農的心聲 顧保育也要顧腹肚
回到綠保小農身上,參與生態保育仍需要考量生計。不少農友申請綠保標章後,關心如何拓展農產品銷售管道。林務局副局長張彬認為,保育不分山上山下,也不分機關,但是對農友來說,「顧保育也要顧腹肚」。之後每週六定期在臺博館南門園區舉辦的「田裡有腳印市集」,便是一個協助綠保小農的銷售平台。
一位綠保小農便說,「動物吃了會死的東西,我怎麼敢叫人吃?但是我們再努力,若消費者不支持,我們也沒辦法撐下去。」
南投埔里種植筊白筍的林宥岑則認為,對承租土地的農友來說,申請有機驗證頗有難度,但綠保標章相對友善,目前埔里有七戶綠保農友,還有不少在地農友有意加入,但還是擔心銷售管道問題,「現在有了田裡有腳印市集,持續宣導綠色保育觀念,我們擺攤時不需解釋太多,而且提供銷售平台,對綠保小農很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