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日本地產地銷與食農教育(上)對了,就來賣葉子

編按:

「小農耕作與永續台灣系列講座」第二場講座,邀請曾留學日本、現任農委會農田水利處副處長胡忠一,分享日本地產地消與食農教育經驗。胡忠一是台灣一位很有想法的與理念的農政官員,目前國際間盛行的產銷履歷政策,就是由他引進台灣並推廣。雖然主辦單位很少邀請官員演講,當天講座出席情況卻相當踴躍,大家都對這位「官員」的演說留下深刻印象與迴響。(本系列其他文章,請見文末連結)

本系列第三場講座將在本週五(5/18)晚間展開,邀請台大詹長權教授講述瘦肉精美牛的公衛風險。讓我們持續關注美牛議題,監督政府!相關資訊請見這裡

————————————————————————————————————-

文/胡忠一口述  章思偉整理

原本我以為沒有人會來,沒想到要換教室,看到這樣多人來我很高興,覺得很有希望。年輕人特別多,幾乎我沒有看到老年,每個都是年輕人,我覺得非常驚訝又興奮。

比較利益與全球化

經濟學家李嘉圖(David Ricardo)有個理論叫比較利益,現在的國際貿易來自他的理論,國家生產某項貨品有優勢,就大量地生產,用自己的優勢去跟其他國家換,可以彼此買到便宜又節省的勞力,規模要大,大量產跟低價,以期達到大量生產大量消費。

所以現在全球貿易走這路線,強調土地就是工廠,像是美國養牛,吃玉米不是吃草,就變成一種扭曲貿易。從全球互相影響的案例來看,韓國對美國抗爭美牛進口,都在抗議這些長途運輸的跨國貿易。起因為南美牧牛是粗放並砍樹(並增加溫室效應),因為每頭牛需要壓在成本一萬台幣,不然會太貴,所以在美國市場內,南美牛打敗美國牛,造成美國人轉而把牛肉賣到亞洲。

美國農產品從產地到消費者平均要1,600公里。全球化貿易要消耗很多能量,壓縮小國生存空間,很多副作用產生。因此國際分工專業化是完全沒有環境保育跟食品安全永續發展的觀點,造成第三世界國家汙染,同時勞動力惡化跟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台灣如此,附近小農國家亦然。

P1140166
(系列講座第二場,邀請胡忠一(圖右站立者)與大家分享日本經驗。攝影/丁維萱)

台灣的優勢在哪裡

台灣耕地平均每位農夫0.72公頃(扣除台糖土地),北美洲是174公頃,歐盟是15.8公頃,英法德都是40-50公頃,澳洲是3,000多公頃,完成是不公平貿易。我們的人口少,面積也小,所以推動小地主大佃農,強調年輕化、效率化、集中化,所以產銷履歷是一定要推的,歐盟跟日本因為發生狂牛病,所以推產銷履歷,可以追溯到是哪邊出產的。

我們想發展機械化生產跟全世界競爭,斗南農會的案例雖然成功,但是無法到處複製的,因為我們老農跟小農非常多。2002年我們加入WTO,之後農產品進口越來越多,都是被取代掉,擴大經營規模之後差距越來越大。日本也面臨一樣情況。

台灣的生產地跟消費地很近,我們的優勢是生產出來消費地就在旁邊,比起美國近很多,我們的優勢是在地利益,可以去彌補跟對抗進口農產品那種未知的安全性。全球化強調跨空間,大規模,工業化,單一產品;而跨國企業,比如玉米跟大豆,講求市場經濟與企業利潤。

相反地,在地化講求距離近,地區社會的連結性,小規模,自然生產,普遍都是家庭式農場,重視飲食文化、道德經濟、社會福祉。在地化以地區跟農民為主,強調社區發展、環境保護、多樣性。有人批評這樣無法大量生產、降低成本,如果我們只停留在這樣的思考,不會多角思考,我看到最後我們土地荒蕪,下一代去外國當外勞。

日本的農業復甦

日本農業生產總額1990年13.4兆(日圓),2008年降為9.0兆。農家所得幾乎降了一半,不到二十年期間,從6.1兆降到3.0兆。平均農業人口的年齡老化很快,1995年是59歲,到2010年是65.8歲,老年人一直在增長,經營規模也不大。以農地來看,從1960到2010,本來是607萬公頃,降到剩下459萬公頃,將近減少150萬公頃農地,因為變成住宅地跟工業區。另外,廢耕地不斷增加,從1980到2010年,約增加40萬公頃,相當於一個縣的面積(奈良縣或長野縣),因為沒有後繼者。

從糧食自給率來看,澳洲、加拿大、美國、法國都超過100%,政府一定要外銷。而日本日本只有40%,台灣在2008年統計,只有32.4%,還比一年一作的日本少,讓我非常慚愧。然後休耕補貼越來越多,國民的稅金進去休耕補助,實在該去思考農地活化。為何日本要地產地銷,簡單說就是高齡化,規模零細,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關心健康、環保、休閒,回歸大自然。

photo
(日本料理中有很多裝飾品,比如樹葉或石頭,就叫做妻物。圖片來源:鹿草數位機會中心

日本小農的成功案例:案例一、彩公司

彩公司位在德島縣,是偏遠地區,底下有家政班198位成員(平均70歲,最年長95歲),採集200多種的樹葉跟花朵去賣。因為日本人吃東西先是用眼睛,再用鼻子,最後是舌頭,所以日本料理有很多裝飾品,比如樹葉或石頭,日本話叫作妻物。

家政班員就去找山上的葉子,開始賣楓葉跟柿葉,因為當地柿子賣不好,偏遠運銷價格高,難有競爭力,但葉子經過分級分裝,賣的價格很高,會員平均年收到300萬日圓,最多到1200萬日圓。董事長橫石知二寫了本書叫做「對了,就來賣葉子」(本書已在台灣上市)。

成功的秘訣:建立好的流程,建立地區獨立架構,培育領導者、建構舞台、有自信。

首先,從負面連鎖跳脫出來,當地人都在等政府補助,都在罵政府補助怎麼那麼慢,一天到晚埋怨。但是假如把條件不利的部分轉為正面來看,反而是一項優勢,像是高齡者叫做幸齡者(幸福且長壽者),過疏地區叫做華甦地區(華麗且復甦的地區)。

第一步,讓當地人、商品與地區都有出場的環境,年紀雖大,但有舞台,有角色,有希望。橫石知二怎樣找到這個產業模式呢?他自學校畢業後到農會工作,發現賣橘子、青蔥都沒競爭力,大家一天到晚都在罵;他也發現,跟男人說沒有用,不如讓女人去影響老公。

有天他到大坂吃日本料理,看到三位女大生說料理的葉子好漂亮,把葉子包了起來收藏,他一看,這葉子在家鄉有一堆。他開始想,如果把葉子分級包裝後賣到市場,那是不是可以創造很多就業機會?只要善用環境,在東京收集100支芒草十分費力,那麼為什麼我不能提供這個?

他回去告訴農民這個構想,但當地人覺得賣這東西很羞恥,而且不可能賣得出去,剛開始只有4個人參加,而且賣不出去或是價錢很低,他去料理店推銷,還被廚師趕走,家人都反對他繼續下去。

happa_06syo_zu2
(「對了,就來賣葉子」書中的老奶奶。圖片來源:高寶出版EDM)

後來他發現,自己不了解市場需求。他跑去問日本料理的廚師,才知道每一樣素材的重點在哪裡,了解到料理跟俳句(古詩)之間的關係,餐盤上葉子跟花朵的擺飾,也都和這個有關。光是以生產者的立場去看是不行的。他知道以後,每天都去全國各地推銷,早上去拍賣市場,晚上去料理店。

彩公司以女性跟高齡者為主體,平均70歲。也要知道198位班員的關係,哪個人的喜好跟個性,彼此的競爭關係等,才有辦法讓每個人發揮能力。有效活動高齡者的長處,且女性比男性還行。增強競爭心,相互競爭,讓每人學會從無線傳真機,學到個人電腦,再到平板電腦。學會使用資訊、提高資訊力很重要,能夠了解市場需求,縮短跟現場距離感,資訊能互相看到。使用平板電腦的老婆婆,即使在田裡也可以掌握資訊。

活用資訊、創造良性競爭環境

他們活用鄉公所的防災無線傳真,每天JA(農協)接到訂單後,傳真給每位班員(因為需注意土石流,所以每個家庭都有傳真),每人都是早上十點看到,大家同時收到。先表態的人獲勝,收到後立刻決定,馬上就搶訂單出貨。也須瞬間判斷到底要出平常出的貨或是接特別訂單(比如特定季節,像是掃墓等)。後來開發電腦,了解市場需求,班員隨時上網去看。也考量到大部分成員都是高齡者,所以設計給高齡者適合使用的電腦,像是把滑鼠改造加大等,生產者每天看終端機思考,2007年已經用光纖網路。

一開始大家想說我們怎麼會用,學習去使用後,發現電腦只不過是工具,重要的是人在操作。因為創造出良性競爭環境,造成產品開發上充滿創意,生產者也懂得去根據市場需求來發展,從習於被安排變成自己去思考。發揮人力的主要原因:出場(發現自己的專長)、評價(認同並讚賞)、自信。強調資訊因為能夠縮短與現場的距離,就是增加反應的速度。一開始,人都有慣性,不想改變,有安心感,不必思考。若只是工作,什麼都生產不出來,無法有自己的想法。

sellleaves05
(阿嬤手中跟棒球一樣大的東西是「銀髮族專用滑鼠」,可隨時上網監看葉子產銷狀況。上勝町也是全日本電腦使用人口最高齡的地區。圖片來源:高寶出版EDM)

把每個人都當做領導者培育,都有自己的主見,大家共同來活化地區。促使每個人加入與參與,知道怎麼做才好,能夠掌握問題意識。實施提高思考力的練習,培養記憶力、判斷力、創造力。把資訊與時間變成自己的,以資訊來培養氣,讓成員彼此相互激發,不斷強化自己的存在感。由資訊發訊力來決定,主動發資訊,像是提出這邊有哪些花開了,告訴消費者可以來這邊旅遊體驗等等,若自己不發出,別人也收不到,70%的資訊傳到外面,30%在群體內傳遞,讓外界認同產品價值。

營造人跟舞台地區的光輝,創造附加價值,比如橘子賣不出去,就讓橘子變成人家吃飯會訂的,增附塑膠袋放橘子皮,以及濕紙巾給人擦手,讓很多人吃橘子很方便。之後產品價值出現,資訊傳達出去,就會變成循環,產品越做越大。

彩公司也注重建構舞台,像是強調農業是健康產業,與醫生結合。關注商品均衡性,不是只有賣葉子,還有農產品,讓當地農家不管生產什麼都賣得掉。培育農業企業,每個人就可以變成農企業的經營主。以附加價值的增加來看,比如當天採收的農產品,新鮮又健康,而且讓人安心。

透過產銷履歷,增加親近感,還提出懇切建議,宣傳當季產品,且沒有環境汙染。讓外面的都市人到農地體驗,認養當地的農地,全國的同胞會來關心這裡發展。產生改變。也有許多青年人到鄉間,分為I-turn族(從都市到鄉下去),以及U-turn族(鄉村到都市工作,後來又回到鄉下去),當地統計,這十年來已經回去三百七十多位青年。

彩提供320種商品,把當地農家變成民宿,並且保護梯田,甚至可以一個星期賺五十萬,因為對各級學校辦插秧體驗,收費後八點到十點插秧一遍,之後當地人拔起來,給下一梯次的人插,每天插五次,插完後拔起來再插。還有山谷回音體驗,因為很多人壓力很大,怎樣叫罵都可以。還有零垃圾運動,促進回收,從1990年到2008年,當地垃圾殘餘量變少。

當地本來是用石油燃燒垃圾,現在改用當地木材當做燃料,以木質生質能源替代石化燃料。每個人都可以當主角,他們一直說我現在種下這樹,有生之年不知道採不採得到,所以我種下去的是美夢,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到幾歲,但是我的孩子跟孫子一定可以持續下去,因為這個是希望,是當地我們的驕傲。

(系列待續)

延伸閱讀

其他系列文章

講座資訊

瘦肉精美牛的公衛風險
講者:台大詹長權教授
時間:5月18日(星期五)7:00-9:00 pm
地點:景美國中一樓會議室(文山社大)

後續場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