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鄉小鎮的在地招待 —揉合地方風土、人文物產的田園饗宴

2010年12月25日實施五都升格、縣市合併以後,高雄市的轄區從高雄港灣一路畫到玉山,總面積將近3000平方公里。在空間上含括了工業都會、丘陵平原乃至於山地原鄉,人文聚落則含括了眷村、閩南、客家與原住民族區域。

以海港工業城市型態為主的原高雄市與農漁村及原鄉型態為主的原高雄縣合併後,大高雄市治理範圍內的生活型態呈現了不小的跨距。面對廣幅的城鄉範疇,學者也曾提出,一元的都會治理邏輯面對鄉村社會的多元邏輯勢必存在不小的落差,實際上,從都市治理的客觀效益與居民主觀期待上,城鄉兩端勢必摸索出一條平衡的路線。

特別是縣市合併後第一個四年,新市府的努力似乎仍未被感受到,原高雄縣農鄉小鎮更普遍的心聲則是「市政府究竟是否瞭解地方?」的鬱悶。

以農業為例,新農業局雖仍以原縣府為班底,面對境內廣幅的城鄉落差,如何透過農業行銷及農村旅遊推廣上,拉近城鄉兩端的疏離感,促進市區民眾對於高雄農村文化的認識與認同,進一步支持消費在地物產?則成為迫切的任務定位。

在旗美九鄉鎮地區的民代與地方人士倡議下,市府允諾開辦一系列的城鄉交流活動,鼓勵民眾親身走訪高雄農鄉小鎮,認識在地物產、欣賞農村、原鄉文化並以新鮮的在地食材款待來訪的市區民眾。

這一系列交流活動,由在地青年「小香蕉」團隊策劃,「小香蕉」在幾年前曾經在旗尾橋旁開創「單車&深度旅行複合式餐飲店」、後來經歷莫拉克風災「小香蕉」也成為受災戶,轉型成為「藝術餐廳」、「便當外送」,團隊幾經轉折,由耀禾與南雁繼續在地耕耘,探索農鄉小鎮深度旅遊的實現之路。

耀智與南雁合照

(小香蕉團隊的耀禾與南雁,繼續為深耕這塊土地,探索在地物產、人文與社區的深度旅行作為志業。提供/小香蕉)

在他們策劃之下,超過50位小農參與,動員九鄉鎮十數個社區社團協力支援,在旗山、美濃、內門、杉林、甲仙、六龜、桃源、那瑪夏、茂林等九個鄉鎮接力舉辦。活動列車在1月30日午後抵達內門,這個以宋江陣、總鋪師、火鶴花聞名的山城小鄉。

內門區舊稱「羅漢門」,其名可追溯明鄭,當時內門位處移民社會漢番交界,招墾工作聚集大量移民落腳,故取其名。

IMG_9545

(為了地方治安設隘防番,習武聚陣成為地方傳統,其後延續在觀音佛祖廟會時娛神,各庄頭宋江陣輪番競技比陣,使內門保留濃厚移民社會習武遺風。拍攝/林吉洋)

內門境內雖是二仁溪的源頭,卻由於山勢複雜,大多是僅能旱作的看天田,隔著灰白色白堊土地質構成的月世界與台南相望。

一百多位來自高雄市區「交流團」參訪過南海紫竹寺之後,來到內門三平里社區。民眾下車後接受宋江陣的列隊迎接,不少民眾面對這VIP等級的見面禮則意外的驚呼連連。

IMG_9557_1

(來自都會區的民眾接受宋江陣的文化洗禮,深刻感受到文化震撼,農鄉小鎮除了有好吃的水果食材等物產外,也有豐厚的在地傳統文化滋潤心靈。拍攝/林吉洋)

三平里與鄰近的木柵地區同樣是平埔族傳統聚落,居民有些姓氏如力、月、戴、机、鄂等甚為罕見,從深邃的輪廓不難辨認,三平、木柵等地區居民乃平埔族後裔的血脈。三平社區居民對在地文化有很高的認同感與向心力,社區自力建造一處宋江陣館,提供展示平埔文化與聚陣習武使用。

在宋江陣隊員帶領指導下,這些來自高雄市區的「交流團」參與體驗宋江陣,由於不少民眾是第一次手持兵器親身體驗,新鮮好玩急忙請託旁人拍照留念,在陣式變化與腳步、招式上經常跟不上隊員的指導,使得現場笑鬧連連。

IMG_9579_1

(經過宋江陣隊員指導,這群來自都會的民眾拿起兵器擺起蜈蚣陣,架式有模有樣。拍攝/林吉洋)

大展身手過後,由內門知名的總鋪師也是三平社區的重要成員阿机師為交流團展現手藝,豐盛的辦桌料理上菜之後,阿机師也為來訪「交流團」一一解說內門成為「總鋪師之鄉」的崛起由來。

內門最早的產業以製竹產業為主,製竹產業衰落後之後便以外出或習藝謀生。在那個筵席文化多以外燴辦桌為主的年代,內門的總鋪師應聲而起,便成了內門最大的產業。內門著名的總鋪阿机師回顧,極盛時期有超過200百位總鋪師,活躍於嘉義以南到屏東。

這兩百位總鋪師的家族與辦桌外燴協力網絡例如冰果、桌椅、搭棚等相關產業,構成內門街道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勞作與民俗風景。

IMG_9587_1

(阿机師本名机義雄,除了為「交流團」親自掌勺料理在地風味餐外也是內門三平社區的重要成員,上菜時間也不忘機會教育,一一為民眾解說內門地區的風土人文,在地認同感使人”足感心”。拍攝/林吉洋)

除了宋江陣與總鋪師,火鶴花在近十多年也成為內門的新興產業,由於火鶴出口外銷日本市場成績不錯,種植技術與園圃資材,迅速在高屏、台南等地擴張。但由於這幾年受到產量成長過快,外銷市場受限價格起起落落,內門花農的心也跟著起起伏伏。

日夜交替天色漸漸昏暗,三平社區的宋江陣館吹起陣陣落山風。這一次的「田園饗宴」揉合了大廟文化、宋江陣、總鋪師與在地食材,「城鄉交流團」的遊客們享受過美食饗宴之後,也經過在地宋江文化的洗禮,人手一袋著名在地物產—柴燒龍眼乾,心滿意足地搭乘接駁車回到市區。

有句詩詞寫道「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好客重禮數的民風,讓在地居民一向熱情款待外來遊客,然而在地居民或許更期待外來遊客以禮相待,尊重與欣賞在地的文化。

IMG_9585_1

參與在活動中,一些遊客不時探問當地人「農地價格一分多少?」,聽到價格直呼便宜吆喝著要到農村購買農地興建農舍;這些話雖屬於無心之語,卻也不難理解都會居民初到農村旅遊休憩,感受到鄉村地區生活的舒緩自在。

然而筆者也期待外來遊客在享用美食與農產同時不忘感謝在地居民熱情款待的辛勞,而不是以「花錢來玩」的心態,如此才能不負「城鄉交流」的內涵與目標。

在體驗宋江陣的過程中,遊客難免笑鬧拍照,又或者對參與「陣頭」從小舞棍弄棒的青少年難釋成見。事實上,對內門人而言,宋江文化不只是宗教信仰的義務、更是社區的凝聚力,也是世代傳承。

IMG_9535

(對內門人而言,宋江陣不只是宗教義務,更是凝聚社區認同,也是內門子弟世代傳承的在地精神。拍攝/林吉洋)

每年農曆2月19日的觀音佛祖誕辰是內門的大日子,全鄉陣頭動員護送觀音佛祖繞境,陣容壯盛。武陣以宋江陣為主,文陣則包括牛犁陣、太平歌、七里響,陣式道具新舊並陳,頗能反映在地信仰文化與古今生活變遷。

為了準備這個大日子,全鄉六十幾個文武藝陣在百日以前開館聚陣,外出的子弟纷纷從外地赶回來參與練習,宋江陣不只是傳統文化,各社區文武陣頭也維繫社區的凝聚力,甚至有不少孩子從小跟著父母親一起參與,宋江陣也是內門子弟的家族記憶。

IMG_9538

(內門子弟透過參與宋江陣鍛鍊體魄,在社區聚落的宗族傳統下成長,這種移民社會保留下來的習武傳統與宋江文化,在當代台灣益發珍貴。拍攝/林吉洋)

「羅漢門迎觀音佛祖」傳統已有兩百多年歷史,近年在結合祭典與繞境活動同時,由政府與紫竹寺廟方共同舉辦的大專宋江陣大賽,更吸引各地民眾前來。今年的「內門迎觀音佛祖」祭典循往例在農曆02/14~02/19 ( 國曆:2015/04/02~2015/04/07 )舉辦。歡迎各方大德、民眾歡喜鬥陣。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