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基改食品 台灣政府與民間最遙遠的食安距離

2015年的台灣政府與民間食安最遙遠的,不是距離,是心態。

日前(1/26)召開的行政院科技會報宣布,持續推動擬定「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條例」,放寬法規限制並規畫「基因作物種植、動物養殖」貿易輸出,試圖藉由生物科技的研發輸出,搶攻全球千億市場。

同時間,台糖公司有鑑於去年試種6公頃產約一萬公斤的「非基因改造黃豆」秒殺銷售,今年加碼生產4倍搶攻上市。西螺農會也表示將針對休耕田以契作或租地方式進行大面積非基改黃豆復耕,並與工廠合作生產本土非基改豆皮產品。

兩方新聞對照,這就是2015年的台灣政府與民間最遙遠的距離。

食物有其價值

「沒問題的,這種食物吃了不會死,真的!上市快二十年了還沒有人吃死,請放心購買!」你能想像市場業者對你說出這樣的話嗎?但是,許多擁護基改的學者專家,面對基改食物對人體健康安全風險的諸多質疑時,就是這麼說的。

他們宣稱基改作物自1996年商業化種植後,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任何人因為食用基改食物而死亡,所以請民眾安心食用,而自己也會優先選擇購買基改食品。似曾相識的論調反覆出現於台灣近年飼料油、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等食安事件。對於自詡擁有豐富飲食文化的台灣社會到了21世紀,食物標準竟然下探到「只要吃不死人就好」這樣的等級。

基改食物背後代表的,是除草劑濫用、環境汙染、跨國農企業掌控全球糧食等社會議題,當你吃下基改食品,接受的就是這樣的價值。然而,擁基改的專家們都說,我們應該先講科學事實就好,所謂的價值觀或社會議題可以另行擱置不談。

這幾年食安風暴連連,從政府、廠商到民眾,大家都講「吃在地愛台灣」、「重振台灣飲食文化」,我們不該是好好認識,從飲食行為進入到食物本身價值這件事嗎?

有機是目標

「現在才知道,原來連我這個魯蛇都買得起超跑。」朋友指著超商貨架上的盒裝豆腐,開玩笑地說。

批評非基改運動的人士常宣稱,非基改是基改食品的數倍價差,更有以「超跑和國產車」類比諷刺非基改食材成本過高。且容我不厭其煩地再說一次,非基改食品不是有機食品,以一盒300克的基改與非基改豆腐為例,市售通路兩大廠牌的差價約為2-3元,為售價1-2成左右。這是只要到賣場、超市逛一圈就能了解的事,這些食品主管單位或號稱食品的專家學者該不會從來沒買過菜吧?

除意圖以價格誤導以外,另有指稱台灣推動非基改運動背後團體主要是有機食品業者,連抗議行動也選在校園午餐招標前夕,其用心昭然若揭。在專家知識威權解構的時代,若只靠激起民眾恐懼或特定業者的鼓舞就能捲起目前台灣這股非基改運動的風潮,也未免太小看台灣公民的主體性與判斷能力。

由於種植包裝運銷條件規格不同,非基改產品價格較有機產品低廉許多。在食品安全的要求上,一般民眾和公民團體所訴求的非基改,真的只是最低標準而已,請不要再蓄意以有機食品通路或價格為名,試圖模糊民間行動焦點。

復育土地比發展基改更為實際

「台灣要鼓勵生產基改作物,搶攻國際市場!」這到底是哪來的自信?

台灣面臨的現實是,僅有三成糧食自給率,許多可耕農地正因產業政策、環境汙染、土地炒作、人才流失及供需失衡等等因素逐漸減少。全球種植基改作物大國如美國、巴西等均採大面積種植以降低生產成本,以台灣目前條件,基改作物怎麼樣都不會是政府要解決一長串農業問題中所能找到的最好答案。

擁有健康土地才是糧食生產最為根本的條件,今年適逢國際土壤年,政府與其想方設法要讓台灣開放種植基改作物出口拚經濟,倒不如將此經費投入農地的環境生態保育,才是愛台灣的根本之道。


ˊ原文刊載於2015年2月10日獨立評論@天下<發展基改作物不是解決台灣糧食問題的解藥>,本文略為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