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與美國共同推動「臺美生態學校夥伴計畫」(US–Taiwan Eco-Campus Partnership Program),鼓勵台灣中小學推動環境教育,可在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資源回收、節能減碳、健康生活、健康學校、學校環境、在地食材、交通、水資源等十個面向中選擇努力面向,與課程、社區做連結,就有機會通過「生態學校」(Eco-Campus)認證。
生態學校認證 十個發展方向可努力

國際環境教育基金會(Found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EE)在1994年啟動「生態學校」認證,通過FEE要求執行的七大步驟後,就可取得生態學校綠旗獎認證,目前全球有六十多個國家、四萬多所學校參加。
環保署表示,台灣與美國生態學校合作,參考其銅牌、銀牌及綠旗獎認證指標,生態學校的認證機制是要鼓勵校園參與環境行動,將環境覺知和環境行為融入校園生活中,不同學校可採用不同途徑達成「生態學校」的目標。
臺美生態學校聯盟認證分為三級,分別為銅牌、銀牌及最高榮譽的綠旗獎。到上個月為止,台灣取得「臺美生態學校夥伴計畫」認證的「生態學校」有四所,包括銅牌認證的金門縣金湖國中;銀牌認證的臺南市虎山國小;綠旗認證的新北市聖心女中、建安國小。
環保署表示,目前已加入「臺美生態學校夥伴計畫」並積極申請生態學校認證的還有新北市崇德國小、彰化縣員林農工、屏東縣勝利國小、嘉義大學附設小學、雲林縣草嶺生態地質小學等學校。
台南虎山國小校長林勇成說,生態學校的認證,提供了十個發展面向,學校可以從中選擇要努力的方向,這十項分別為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資源回收、節能減碳、健康生活、健康學校、學校環境、在地食材、交通、水資源。由於可以努力的方向很多,所以只要願意投入,校校都有機會通過生態學校(Eco-Campus)認證的獎勵。
台南虎山國小 發展森林課程、低碳校園 獲得生態學校銀牌認證

林勇成說,虎山國小建校近百年,以往是台糖員工子女就讀的小學,近年因為地理環境偏遠、糖業沒落,兩年前每個年級學生只有個位數,他兩年前接任校長後,推動森林課程,在校園環境上則發展草地操場、水耕蔬菜、森林步道,獲得家長肯定,學校連續兩年增班,目前全校有154位學生。森林課程加上發展校園低碳環境,讓虎山獲得「生態學校」銀牌獎。
林勇成說,虎山國小使用草地操場讓校園生態更環保、無毒,而且不用PU操場跑道也能夠更節省經費。此外,虎山國小結合學校附近的自然生態、森林資源,並與社區、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規劃森林課程。
林勇成說《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這本書對虎山教師團隊影響很大:「小孩跟大自然的連結斷裂,稱為『大自然缺失症』,而要能修補這種缺失,大人需要多花心思做努力」。

環保署鼓勵學校參與生態學校認證

著名的環境保育人士珍古德(Jane Goodall)曾到虎山國小參訪,了解虎山國小的生態學校相關課程,並且在校園親手種下三株象徵學習楷模的黃連木。
珍古德接受環保署訪問時,對於環保署推動「生態學校」表示認同:「1996年起我開始造訪臺灣,到今日我見證這個國家在環境教育方面的巨大變革,如今有許多學校加入生態學校行列,他們守護生態、永續發展教育的努力實在鼓舞人心」。
環保署近日編輯「台灣生態學校指標」文件,鼓勵更多學校申請參加生態學校(Eco-Campus)國際聯盟,並製作生態學校介紹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M1NyNLZTYA),歡迎民眾運用春節假期觀看,也鼓勵學校申請加入生態學校。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