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植樹月昨天開跑,林務局擬發放20萬棵樹苗鼓勵綠化,但植樹效益如何是很大的問號,前年央行總裁彭淮南在大安森林公園種下樟樹,卻長得又瘦又小,動員日本樹醫來台診斷,發現公園土壤過硬,且覆土深度不到2公尺;專家批評,植樹活動沒有考量當地土壤,種完就撒手不管,應改為「護樹月」,把經費用在土壤改良、保護現有樹木,比亂種樹更實在。
植樹未評估生長環境,總裁樹長不高

90年前的3月12日,國父孫中山病逝於北京,由於其生前提倡種樹,3月12日便成為一年一度的植樹節,農委會林務局2003年進一步取前後15天,擴大成植樹月,自此,每年2、3月經常可以看到小朋友在老師溫馨叮嚀下栽入樹苗,或是政治人物穿著合身西裝,生疏地拿起鏟子挖土植樹。
但你可曾想過,這些種下的樹後來怎麼了?
經常到大安森林公園健行的央行總裁彭淮南,前年植樹月受台北市府邀請,在公園裡種下樟樹,只是這棵「總裁樹」卻沒得到彭淮南9A功力真傳,一年來不僅沒長胖,連枝葉都沒長幾片,樹皮還因此被曬傷。
動員日本天皇御用樹醫來台診斷後,發現樟樹栽種地下方是停車場,覆土深度僅2公尺,地表下20~40公分的土非常硬,不僅排水差,也讓根系不易生長,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花費60萬元,重新施肥、改良土壤後,最近總裁樹才慢慢長高變胖。
專家:植樹的經費應拿來護樹

大安森林公園已是管理相對完備的綠地,其餘因應植樹節栽培的樹木,大多沒有總裁樹這麼好的待遇。台灣都市林健康協會理事長李有田表示,大部份因應植樹活動種下來的樹,存活率都很低,「否則植樹發展這麼久,理論上台灣應該很多樹啊?」
他批評,許多植樹活動都亂種一通,沒有事先評估生長環境,例如常見的大型行道樹黑板樹、苦楝,需要1.2平方公尺以上的樹穴供根系生長,但是台北市的行道樹樹穴標準僅0.8平方公尺,猶如「巨人綁小腳」,根系無法好好生長,頭重腳輕,危及民眾的人身安全。
「景觀公司種樹都還要保固,植樹節最不負責任,種完後經常連澆水都不管,政府發出樹苗卻無法追蹤存活率。」李有田認為,許多都市地區早已沒空間種樹,且都市土壤條件差,植樹月應改成護樹月,把經費用來改善土壤、施肥、挖大樹穴、維護樹木,現在很多單位都沒錢幫樹木「理髮」。
林務局:植樹成效不錯
對此,林務局副局長楊宏志表示,一般民眾在屋頂、陽台的植樹活動,通常會發放杜鵑、茶花、桂花等根系淺的小型植物;社區綠化則會種光蠟樹、相思樹等,「社區綠化都是好事,只要樹苗足夠就沒問題。」他強調,社區申請苗木時,會要求後續成果報告,也會請同仁到現地觀察,目前成效不錯。
楊宏志說,常見的千人種樹活動屬於「區域植樹」,由林務局和地方政府合作,選定完整區塊,例如剛蓋好的新學校、新道路、公園等,去年特別追蹤生長情況,存活率都不錯,未來也會配合3月22日國際森林日,以及4月21日世界地球日,舉行護樹、愛護野生動物等行動。
不過林務局採訪後提供給上下游的資料,只計算轄內林管處的植樹狀況,總計十年來共辦理180場大型植樹行動,其中台北市虎山步道的保安林,樹木存活率達75%,屏東農業科技園區也有80%,但對於每年發放的苗木總存活率付之闕如。
植樹需做好排水、選擇砂質土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執行秘書李佩蓉表示,植樹時必須特別注意土壤和排水。許多人忽略做排水層,以為水會自動滲入土壤流走,但許多水會積在土壤,樹穴底部、土球側都要做好排水,若在大空地植樹,則要注意表面排水,例如在地表下10公分挖排水溝。
此外,過硬、太黏的土,容易堵塞根系,植樹時最好選擇排水良好、孔隙大的砂質土壤,讓樹木可以呼吸。
李有田提醒,植物必須適地適種,苦楝不適合作為行道樹,但種在公園就很適合,行道樹應選擇「長得慢、活得久」的樹木,例如日本就會在行道樹種銀杏,生長快速、根系發達的榕樹、黑板樹、木棉科就不適合當成行道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