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在2004年曾爆發H5N1禽流感疫情,對泰國的家禽產業有致命性的衝擊,超過6400萬家禽被撲殺、12人感染禽流感而死亡。泰國是世界第四大雞肉出口國,2003年雞肉出口總值13億,疫情爆發後,各國禁止泰國雞肉進口,泰國家禽產業損失至少十億美元。
為了重建家禽產業,泰國在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後推動產業重建,輔導業者轉型為高生物安全的養殖法。之後除了2008年出現過零星案例,至今並未發生疫情,泰國的家禽產品也得以出口。
回到台灣,年初爆發禽流感疫情,至今共848場禽場感染,四百萬隻禽類被撲殺,養鵝業受創最深,九成鵝場確診。近日疫情稍緩,農委會正規劃家禽產業重建,推動高生物安全的飼養方式。
去年八月,農委會防檢局動物防疫科科長楊文淵到日本參加「提升A型流感病毒國家監測系統區域研討會」,聽取泰國代表分享該國在禽流感疫情後的產業重建經驗,他認為了解國外經驗對於國內禽流感防治具有實質助益。
2004年禽流感疫情 重創泰國家禽產業
泰國的家禽產業飼養型態多元,主要分為六種,分別為獨立生物安全體系申請場、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Certification)認證場、非GAP認證場、土雞或鬥雞場、後院禽群及開放式鴨群。
禽流感爆發前,泰國是世界雞肉出口第四大國,占歐洲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總量的31%、占日本進口總量的38%。2004年泰國發生禽流感疫情後,家禽產品進口完全中斷,對泰國家禽產業產生巨大衝擊。
為了恢復出口,重振家禽產業,泰國官方在疫情稍緩後邀請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成員到泰國實地考察,並制定長期規劃,輔導業者改變飼養方式,從放養式改為封閉式。
泰國官方輔導業者採用「獨立生物安全體系」
楊文淵說,泰國的家禽產業過往以小農居多,產業型態與台灣相近,不過在禽流感疫情後泰國的家禽產業結構有所改變,商業禽場逐漸增多,小型禽場減少。
在商業禽場的部份,泰國官方推動「獨立生物安全體系」(Compartment),輔導業者提高生物安全。
楊文淵解釋,2004年前後OIE提出「獨立生物安全體系」這項新措施,從種禽場、養殖場、飼料場到運輸體系都獨立運作,不與其他場產生交叉污染,即可建立一套獨立生物安全體系,而泰國在疫情後便致力於輔導商業禽場建置這套體系。
楊文淵說,獨立生物安全體系的要求非常嚴格,禽舍必須為封密式,維持高生物安全性,禽場周圍三公里內不能有其他禽場,避免交叉污染的可能,在進出管制上,車輛進出必須消毒,進入與離開需安排不同動線,人員進出時衣服必須更換、消毒。
要符合獨立生物安全體系需要投入高成本,因此泰國家禽產業結構有一波調整,許多小農被農企業收購,形成大型的商業肉雞場,種禽場、肉雞場、飼料場、屠宰場都是同一個企業經營,以一條龍的方式管控風險,並取得獨立生物安全體系認證。認證單位為家禽產品進口國,只要對方同意後,產品就可以出口到對方國。
不同飼養模式 都需改善禽舍生物安全
除了獨立生物安全體系,泰國官方也針對沒有能力加入獨立生物安全體系的業者, 制定良好農業生產認證(GAP),輔導養禽業者提高生物安全等級。若通過泰國官方的GAP認證,未來若發生疫情,政府將給予補償,作為業者願意提升生物安全等級的回饋,若未通過GAP認證,未來發生疫情時補償金額就相對減少。
在小型禽場的部份,泰國官方輔導禽場建置遮蔽棚頂等防鳥設施,避免接觸野鳥糞便而增加感染風險,而且每隻雞都有一本「護照」,需定期接受官方查核,檢視有無異常狀況。
輔導家禽產業轉型後,泰國官方也制定國家監測計畫,分別針對獨立生物安全體系申請場、GAP認證場、非GAP認證場、土雞或鬥雞場、後院禽群及開放式鴨群等六大飼養型態採樣監測。而且受檢禽群需同時進行臨床監測,因為臨床偵測出疑似案例的速度遠快於採檢確認所需時間,若發生疑似疫情可即早處置。此外,從2011年到現在,泰國每年採集家禽與野鳥的樣本數都在20萬個以上,維持該國禽流感非疫國的狀態。
台灣家禽產業重建 有待農委會擬定具體方案
楊文淵表示,泰國在2004年禽流感疫情緩和後推動的產業重建措施,提高禽舍的生物安全性,成功的控制禽流感,2008年以來未曾發生家禽感染禽流感的案例。目前台灣有數家養禽業者有意採用泰國推動的「獨立生物安全體系」,以提高生物安全性。
台灣這波禽流感疫情後,農委會推動產業重建時也以提高禽舍生物安全為目標。楊文淵說,農委會針對禽流感發生案例場與非案例場分別擬定輔導方案,朝向高生物安全的飼養環境前進,至於禽舍生物安全提升與否要不要與未來發生疫情時的補償做相應的安排,則還需要法令上的調整。
2月25日的「行政院禽流感疫情應變中心第7次會議」中,農委會提出「因應高病原禽流感疫情家禽產業復養及重建計畫」,將組成技術服務團,提供不同類型的飼養型態供業界復養選擇,未來也將以不與外界禽鳥接觸,具有遮蔽物避免候鳥排遺落入禽場造成感染的非開放型禽舍,做為禽場生物安全防範的最基本要求。
目前農委會提出的產業重建計畫仍屬大方向的勾勒,未來能否如同泰國在禽流感疫情後提出的方案與執行方式,產生具體控制禽流感的效果,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