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防檢局昨天(3/11)舉辦「2015年家禽流行性感冒預防與控制國際研討會」,荷蘭禽流感防疫專家Harm Kiezebrink分享人道撲殺家禽方式,以含氮泡沫可讓家禽昏迷、死亡,也減少防疫人員與禽類的接觸,減低病毒傳播風險。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認為,台灣現今的撲殺流程不符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範,期盼防檢局透過此次國際會議了解國外作法,改善撲殺方式。
2003年荷蘭禽流感 撲殺三千萬隻家禽
荷蘭的家禽場以商業化生產為主,全國有蛋雞場770家,平均每場45000隻蛋雞,肉雞場470場,每場平均90000隻肉雞。2003年荷蘭發生H7N7高病原性禽流感,共發生255例疫情,撲殺超過三千萬隻家禽。當時參與撲殺的1600位防疫人員,過半數產生抗體,而且有86人感染禽流感,甚至有1位獸醫師因感染而死亡。
荷蘭專家Harm Kiezebrink的父親也是位獸醫,1997年在香港、印尼的養雞場處理禽流感時感染死亡。2003年荷蘭的禽流感疫情,Harm Kiezebrink帶領1600位防疫人員進行撲殺,對於撲殺的技術與倫理議題有深刻的經驗。
含氮泡沫 短時間內讓家禽死亡 也減少人禽接觸
Harm Kiezebrink在會議上表示,2003年的禽流感疫情後,荷蘭官方與學術界進行分析,認為人畜接觸是禽流感病毒大規模傳播的主要原因,在撲殺方式上若使用含氮泡沫,可讓蛋雞在43到81秒內死亡、肉雞在40到60秒內死亡,而且減少人跟動物的接觸,提高生物安全避免病毒傳播。
Harm Kiezebrink解釋,含氮泡沫類似肥皂泡沫,所需費用並不高,目前荷蘭的這項技術已經可以商業化。
人道撲殺不只照顧動物福利 也有經濟效益
朱增宏說,目前台灣的撲殺方式並不符合OIE規範,建議防檢局透過這次國際研討會改善撲殺方式,同時規劃防疫人員的教育訓練,了解人道撲殺的相關理念與方法,例如荷蘭使用的含氮泡沫。
台灣在這波禽流感共撲殺超過四百萬隻禽類,為了控制疫情在短時間內大量撲殺,朱增宏認為人道撲殺不只是動物福利議題,也是生物安全議題,撲殺方式若過於簡略,病毒可能透過人、器具、車輛而四處傳播,若用細緻的人道撲殺方式,可減少防疫撲殺人員與禽類接觸,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反而更有經濟效益。
防檢局局長張淑賢表示,人禽接觸可能造成病毒傳播,在執行撲殺作業時的確應減少人與家禽接觸,未來在處理禽流感疫情時,將規劃兼顧生物安全與動物福利的人道撲殺方式,不過「兼顧動物福利與疾病控制之撲殺行動實屬挑戰,所有可人道又快速之操作均可使用」。
可不可以用核武”人道毀滅”人類這個地球之癌,萬惡淵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