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項日輻射災區產品偷天換日 綠委與民團去年預警 邊境把關有漏洞

文/上下游記者趙敏、林慧貞

福島核災後,台灣禁止日本福島、茨城、櫔木、群馬和千葉等五縣輸入生產製造的食品,但昨日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聯合各縣市衛生局公布稽查10大進口商結果,發現有業者疑似貼標籤不實申報製造廠所在地,來自五大輻射污染區共283項產品輸台,其中多數為民眾常用民生食品,如龜甲萬濃口醬油、午後紅茶等品牌,衛福部已要求業者立即通知下游業者預防性下架。

台灣雖然禁止日本五大輻射區域產品進口,但時有闖關傳言。昨日爆發283項核災區產品換標入境事件,凸顯日本輸台食品漏洞。綠委林淑芬和主婦聯盟基金會去年10月就已提出警告,指輸台產品管理有漏洞,政府應要求業者出示日本官方發出的產地及輻射檢測證明。

儘管衛福部已於去年10月預告,日本輸入的食品都需要檢附官方的產地證明及檢驗證明,但始終沒有實行,綠委林淑芬痛批衛福部「放縱業者」。

邊境把關日輸台產品漏洞,綠委與民團早警告

核災後,包括台灣在內,許多國家仍禁止福島及周邊4縣櫪木、群馬、茨城和千葉的食品輸入,去年9月更傳出東電輻射水外流、超標的新聞,雖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在媒體面前吃福島蔬菜,仍挽救不了日本人的信心,因此對海外市場更加積極,去年8月新加坡首度在核災後,輸入福島越光米。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一年半前她在審查預算案時就曾提案,要求政府對日本進口食品都要檢附「產地證明」和「輻射檢測證明」,當時食藥署曾說要施行,但至今仍毫無下文。

為了瞭解邊境如何把關,林淑芬去年與主婦聯盟基金會一起去基隆海關考察。她發現,業者在進口日本食品時,產地欄位是由業者自行填寫,也沒有附檢驗證明,根本是放縱業者。

林淑芬表示,他也曾與時任食藥署署長葉明功至海關現場,發現輸台產品每天僅抽驗45件,當時她即呼籲衛福部要「挺起腰桿」,不要因為國際貿易壓力,犧牲國民健康。

當時食藥署被問及何時要求日方檢附輻射報告?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方紹威曾表示,衛福部也很希望日本盡快提供,「因為這本來就是輸出國的責任,如今衛福部卻花這麼多的人力和金錢檢測,變成我們幫他們背書,」他表示,若日本一直逃避,衛福部可能直接發函,強制要求日本檢附報告才能進口。但該項政策始終沒有實施。

10670259_763071783755735_8764647650110971936_n
環團質疑,官方所謂的「五縣市管制」,就只是靠進口業者自填製造地為日本何縣市的報驗表單(圖片提供/主婦聯盟基金會)

食藥署:追查黏貼不實標示者為出口商、進口商或報關行

長期關心輻射食品的主婦聯盟秘書長賴曉芬說,業者自主填報輸入的地區是「製造地」而非「生產地」,也就是說,如果福島農產品運到東京加工,業者進口時會註明來自東京,因此不用受檢,「上游漏洞百出,下游又沒人力,根本是管假的。」

賴曉芬還提到,衛福部雖禁輸日本五地農產品,卻沒有能力把關,負責邊境抽查的不到50人,人力嚴重短缺,要管輻射食品、美牛進口等,而且一天兩班制,兩兩一組,一個下午大約抽個2、3件就差不多了。從2011年到今年9月底,平均每天只抽45件。

去年10月衛福部曾預告,要求業者出示由日本官方發出的產地及輻射檢測證明,卻因業者和日本抗議,五個月過去,至今還靜悄悄。賴曉芬表示,韓國、美國等早已要求由日本出示產地和輻射證明,顯見這並非難事,衛福部應盡快跟上腳步,公告實施,保障民眾權益。

食藥署:產地證明與日本仍在協商中

日核災區產品換標輸台,究竟是日本出口商或台灣進口商所為?衛福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德原說明,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進口產品必須有「中文標示」,但根據業者說法,日本原廠並不會特別幫輸台食品做「中文標示」,製造中文標示貼紙的有可能是出口商、進口商或報關行,目前還在追查究竟是哪一個環節被黏上不實標籤。

對於外界質疑台政府受日方壓力而遲遲未公告施行,負責辦理預告的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回應,已跟日本協商多次,日本並沒有不願出具「產地證明」,但因日本國內還有行政程序要走,所以仍在協調中。

而且之前檢驗日本輸台食品的輻射值,合格率百分之百。潘志寬說,日本曾對台灣表達不解,輻射地區食品問題減少,各國也陸續放寬標準,為何台灣反而愈管愈嚴,認為台灣提出的管理方式不符科學精神。

針對林淑芬立委質疑,姜郁美表示,目前還在跟日本官方協商、取得共識,標準一致才能確定實施。但預告期60天早已過,何時才能正式公告實施?姜郁美說「會盡快」。

針對這批283件疑似違規的產品,已送原能會檢驗輻射,其中30件產品輻射未檢出,其他產品檢驗結果今、明兩天將陸續出爐。

延伸閱讀:283項日本核災區產品 申報不實進入台灣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