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菌男」一起發功 解開植物病害密碼

別小看一坏土壤,裡面可能藏有解決惱人植物病害的密碼。近年農業研究單位紛紛投入土壤研究,其中高雄區農改場與苗栗區農改場都不約而同從土壤中分離篩選出不同種類的「液化澱粉芽孢桿菌」準備開發生物性農藥來對抗植物病害。有趣的是,這兩個改良場的研究人員朱勝祺與周浩平相識17年鎮日與菌為伍,聊天話題總不脫「液化澱粉芽孢桿菌」,一南一北是名副其實的「菌男」研究人員。

高雄場研究團隊會勘試驗結果
高雄場研究團隊會勘試驗結果,可發現右邊施用微生物菌的茄子生長效果好,研究團隊左一即為周浩平。(圖/高雄場提供)

植物病害濃損28億,生物農藥成顯學

農委會統計,每年台灣因植物病害造成的農損高達28億元。農友多使用化學農藥來對抗植物病害,但若過量使用又會引發「食安問題」,因此生物性農藥的開發就顯得重要,其中「液化澱粉芽孢桿菌」是近來農業科技研究的顯學之一。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副研究員謝奉家曾撰文指出,「液化澱粉芽孢桿菌」用途非常廣,因能產生多種抗生物質,有抑菌的功能,可作為生物殺菌劑;又因具有溶磷或產生植物激素吲哚乙酸 (indole acetic acid, IAA) 等功能,可促進作物生長,可作為微生物肥料;又因可產生多種消化酵素與抑菌物質,可作為動物飼料添加物。除了農藥所積極進行本土澱粉芽孢桿菌 Ba-BPD1 的產業化研發,苗栗區、高雄區農改場都有成果。

液化澱粉芽孢桿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PMB01顯微照
液化澱粉芽孢桿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MB01顯微照,周浩平提供

「苗栗活菌1號」,防治草莓絕症「灰黴病」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發表「苗栗活菌1號」,對抑制草莓與水稻病害疾病最有效。苗栗場生物防治分場副研究員朱勝祺表示,5、6年前發現「某片草莓園的草莓較不受炭疽病侵害,」決定發揮科學精神,採取土壤樣本「仔細分析」。歷時5年、篩選200多株的細菌後,最後選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ML15-4」當作「苗栗活菌1號」的成分。

朱盛祺說,一般草莓農最怕「灰黴病」,草莓只要一感染,葉、萼、果實會呈現「褐色」,而且草莓還會長出粉末胞子、全果腐敗。但使用苗栗活菌1號,經過田間試驗「可以抑制74%的灰黴病。」

另外能讓整顆草莓佈滿白色菌絲、孢子的「白粉病」,使用益菌也能降低25%的罹病率。而在稻作試驗上,也能降低15%的稻熱病;而會導致秧苗不能發芽、枯死的「立枯病」,也能減少50%。

朱勝祺也初步估計,施用「苗栗活菌1號」的水稻農友,每公頃可以節省4到5成的藥劑費、肥料費和人工費。

生物防治分場副研究員朱盛祺表示「苗栗活菌1號」無毒、可當肥料、制菌資材,非常好用。(攝影/潘子祁)
生物防治分場副研究員朱盛祺表示「苗栗活菌1號」無毒、可當肥料、制菌資材,非常好用。(攝影/潘子祁)

液化澱粉芽孢桿菌BaPMB01,防治茄科絕症青枯病效果好

高雄農改場去年也發表「液化澱粉芽孢桿菌BaPMB01」,用來防治俗稱茄科絕症的「青枯病」。

高雄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周浩平說,與「苗栗活菌1號」相比,兩個雖然都是「液化澱粉芽孢桿菌」,但「菌的特性不同。」

周浩平解釋,「台灣雖然很小,但每個地方的土壤環境差異非常大。」高雄場與苗栗場用的「液化澱粉芽孢桿菌」都是同一「species(種)」,但高雄場分離出的液化澱粉芽孢桿菌BaPMB01,對抗茄科作物「青枯病」效果特別好。

周浩平說,由於青枯病會從植物根部侵入,導致維管束褐化、植株枯死,在整治時必須讓化學農藥進入植物的維管束才能發揮功效,而且未必能有效整治青枯病。但高雄場分離篩選出的「液化澱粉芽孢桿菌BaPMB01」經過20場的田間試驗,發現防治率可達7成,「肉眼就能看出成效。」

一南一北同窗17年,「菌男」話題不離「液化芽孢桿菌」

朱勝祺與周浩平分別在苗栗場與高雄場工作,雖然分布一南一北,研究主題都跟「液化芽孢桿菌」有關。周浩平說,「其實我倆從大學開始就是同學啦!」兩人17年前就是大一同學,一路同窗到研究所,「博士班他早我一年讀,所以算是我學長。」兩人不只會對「液化芽孢桿菌」的試驗交流,在繁忙工作之餘,還積極進修專業知識。

目前高雄場的「液化澱粉芽孢桿菌BaPMB01」已經技轉,最快可於今年10月上市,主要以澆灌土壤的方式來防治茄科青枯病;而苗栗農改場的「苗栗活菌1號」須等明年才能上市,主要以噴灑方式施用在稻米、草莓上。

左右草莓植株分別是沒噴灑、有噴灑苗栗活菌1號的結果。(攝影/潘子祁)
左右草莓植株分別是沒噴灑、有噴灑苗栗活菌1號的結果。(攝影/潘子祁)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