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新學期推「校校有田」 擴大食農教育規模

今年暑假宜蘭縣府鼓勵教師、營養師參加農糧署主辦的「食農‧食米種籽講師培訓」,讓食農教育更專業、更嚴謹。(宜蘭縣政府體育保健科提供)
今年暑假宜蘭縣府鼓勵教師、營養師參加農糧署主辦的「食農‧食米種籽講師培訓」,讓食農教育更專業、更嚴謹。(宜蘭縣政府體育保健科提供)

新學期即將開始,許多家長正在採買開學文具,不過宜蘭縣的家長可能還要再多添購一些「小小農具」。自本學期開始,宜蘭縣府所轄的100間學校都須開闢「教育農園」,讓學生的食農教育「更扎實」。對此,宜蘭境內的學校營養師、教師、校長多持肯定態度。

宜蘭食農教育入法,下週實施「校校有田」

今年5月宜蘭縣議會三讀通過《宜蘭縣飲食健康權自治條例》(簡稱《自治條例》),其中規定宜蘭縣府要協助教育處所轄的國小、國中、高中建置至少一處「教育農園」,並將「食農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設計中,成為全台灣第一個要求「校校有田」的食農教育縣市。

負責這項業務的宜蘭縣教育處體育保健科營養師林若珊表示,在高中部分只有南澳高中屬於縣府管轄,因此羅東高中、宜蘭高中、羅東高商等都不在實施範圍內。至於「教育農園」,形式非常多元,可以是使用校內空地開闢菜園,或在外租賃農地,甚至使用屋頂做「可食盆栽」,都符合《自治條例》的規範。而課程可以自然科學、健康教育、生活教育或社團活動進行。

林若珊說,其實目前縣府所轄的100所學校,「或多或少都有做食農教育的基礎。」像2010年縣府推動的「學校午餐在地食材推廣計畫」,曾媒合社區、農會人員,利用19所學校的語文、社會、綜合、健康體育等課程進行食農教育,之後還擴大成「午餐吃有機米」。

2011年起,蘇澳的岳明國小也曾自行邀請「家長兼農友」,帶領學生進行食農教育,並親自種植當令蔬果、水稻;至於今年初才剛出書、已帶領學生做5年食農教育的員山深溝國小,在「穀東俱樂部」創辦人賴青松的號召下,也曾舉辦過一系列開闢菜園、體驗種稻、邀請農友開講的活動。

縣府鼓勵教師、營養師參加研習,交流教學經驗

內城國中小教育農園(宜蘭縣政府體育保健科提供)
內城國中小教育農園(宜蘭縣政府體育保健科提供)

對宜蘭縣來說,下週即將上路的政策只是在既有的食農教育成果上「擴大辦理」,「當然也有化整為零的效果,讓學校有平台串聯農友、營養師的專業知識,也增加校際的經驗交流。」

林若珊說,為了讓擴大辦理更順利,縣府特別「鼓勵」教師、營養師利用這個暑假參加由農糧署督導的「食農‧食米種子講師」的研習計畫,尤其營養師的部份,縣府強制要求參加。

計畫分成初階、進階兩部分,其中初階歷時3天,參加人士必須具有教師或營養師身分。課程內容以米食為主,包括種植知識、教材設計分享、教學實務經驗交流等。通過兩階段培訓的「種子講師」,還得提交為期一年的「試驗計畫」,並回傳相關成果,沒有繳交或沒有成果,就會喪失食農教育「種子講師」的資格。

基層多持肯定態度,縣府冀望本學期全部達陣

一位不願具名的宜蘭縣學校營養師指出,食農教育分成「農業」、「營養學」、「教學」三大塊不同的專業領域,「我當然對務農完全不懂,」但站在營養師的角度,了解蔬菜的生長、培育過程有助於搭配課程設計。

這位營養師說,課堂上有講師分享自己孩子如果種討厭吃的蔬菜,之後會比較願意嘗試吃它,這就讓她想起如何將種植青椒運用在課程設計上,並藉由培訓課程親自向「農夫老師」請教青椒的種法,融入學校健康教育課程中。

不過這位營養師也表示,食農教育能否發揮,也還是要看學校如何規劃營養師的角色,否則沒辦法發揮所學。

宜蘭教師職業工會理事長朱堯麟肯定縣府舉辦暑假研習活動擴大食農教育的規模,只是他建議在課程安排上應該將生活、自然課和農作結合地更密切,鼓勵學校和地方上的有機農場合作,進行參訪、技術指導。

林若珊表示,目前宜蘭縣府第一學期希望所轄學校都能夠達成「校校有田」的目標,讓食農教育的成果更深化。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