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今(4)召開台知園區第8次專案小組會議,引得支持派、反對派在營建署門口互相叫陣。支持派認為園區規劃綜合生產、生活、生態,相當完整,且計畫延宕許久,錯失吸引廠商進駐的機會;且反對派都是「假農民」、「外地人」,當地又工廠林立,無法再行耕作。
反對派則鄭重表示,當地絕大多數仍維持農用,並非充斥工廠;而整起計畫是政府帶頭炒房,失去農田的農民要如何生產糧食?同時,計畫的相關人員楊文科、范振宗作為都有問題,且本案徵收範圍是震驚全國苗栗大埔案的3倍,影響甚鉅,應舉行行政聽證。
會議最後認為新竹縣政府應徹底了解反對派「反對的理由」,並將正反意見於10月前彙整,送交內政部;且還需補正「國家重大建設」的明確範圍。
迴避《土地徵收法》,台知園區徵收惹議
-780x520.jpg)
台知園區全稱「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也是俗稱的「竹北璞玉計畫」,於1999年由新竹縣政府提出,經行政院同意,於今年5月列為國家重大計畫。
但由於計畫將徵收竹北、芎林土地用作生活園區、高科技產業專區和國立交通大學校地,面積達447公頃、太過龐大;加上預計徵收範圍內有9成是特定農業區,更是2013年、2014年十大好米的產地,引起地方居民、民間團體多次陳情、抗議。
今(4)是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專案小組聽取新竹縣政府報告新訂台知園區計畫案第8次會議的日子,台灣農村陣線、竹北璞玉自救會、農民、捍衛農鄉聯盟等一同到現場,表達拒絕開發的立場。
現場農民以稻殼排列一個大大的「米」字,並向社會大眾、都計委員發問「沒有田,哪有米?哪有糧?」
民間團體更直指整個計畫是以土地炒作為最終目的。自救會成員6月前往行政院抗議時,就已揭露計畫區農地一坪要賣8萬元的情形;在內政部不動產實價登錄系統上,近3個月的特農用地每坪單價最高叫到19萬元。
竹北璞玉自救會副會長陳義旭表示,預計徵收的土地屬特定農業區,在《土地徵收條例》的規範下不可徵收;但國家發展委員會以國家重大建設為由要求行政院辦理,行政院再行文經濟部進行,以迴避《土地徵收條例》。
「但『國家重大建設』的標準是什麼?沒人知道。」任由參與人、委員的個人偏好決定,難以防止土地徵收淪為政治私相授受、利益交換的工具。
支持派100公尺內叫陣,要「外地人」別插手
和自救會(前)頻頻隔空叫陣。(圖/潘子祁攝影)-780x520.jpg)
不過從台灣農村陣線、璞玉自救會所在的營建署大門口往南京東路騎樓多走5步路,在層層拒馬和警力之外,也有一群民眾拿著大型字版、照片,高呼口號抗議,要政府趕緊推動台知園區計畫,他們是璞玉計畫促進會的成員。
「農村陣線的人說這裡都是特農用地,你看這照片,哪裡是良田?」支持開發的居民萬德厚拿著他拍攝的竹北照片,只見綠地上鐵皮屋舍林立,「都是工廠,已經不能種田了。」
而他更拿出一本本的會議資料,說「計畫被退了好幾次,可以看出委員對公共利益要求很高、把關很嚴。」記者進一步追問「公共利益」的具體項目時,萬德厚說「預計要蓋的公共設施、馬路、醫學園區,且徵收土地內的古蹟我們也都保存下來,都是公共利益啊。」
而面對反對派指台灣科學園區氾濫,卻都拿來養蚊子,萬德厚表示:「住新竹的人會想去苗栗銅鑼上班嗎?大家都圖交通方便嘛,」而台知園區兼顧生產、生態、生活兼顧的計畫,讓高科技的菁英可以留在竹北,帶動地區發展。
「大家要聽在地的聲音,」無論是萬德厚,或璞玉計畫促進會理事長曾金榮都強調,帶頭反對的農村陣線是「外地人」,不了解當地狀況,「我們都是地主,我們了解狀況。」
都市計畫包裝行政怠惰,形同鼓勵非法業者
-780x520.jpg)
「他們當然是地主,」農村陣線研究員陳平軒說,逢低買進、逢高賣出的房屋仲介,藉由市場操作成為當地地主,當然渴望藉都市計畫「鹹魚翻身」;而陳平軒也坦言,農地上的確有非法工廠存在的情形,但絕非促進會指控的「林立」情形。
更何況特定農業區應本《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管理,是政府放任非法工廠孳生,轉以都市計畫包裝,形同就地合法、鼓勵非法。
「就因為我是外地人,才能夠看清楚全貌。」農村陣線秘書長蔡培慧強調,土地浮濫徵收是全國性的問題,台知園區並非單一個案。而回頭檢視苗栗大埔案,「當初承諾的8000個就業機會現在有多少兌現?0,一個都沒有。」
在大埔案後入駐的知名炒房客「帥過頭」,更在日前媒體受訪時「舉雙手投降」,顯見土地炒作到最後只有被套牢的命運。
璞玉自救會:守護家園直至全案撤銷
經過一整日會議,專案小組做成3個決議。分別是要確認「國家重大建設」的明文範圍,才能繼續審查;而新竹縣府應了解反對徵收居民的原因,並採取妥善做法,若新竹縣府執意徵收,應詳實說明徵收原因,並於10月底前將兩造意見彙整、送交都市計畫委員會。
由於專案小組並未撤銷本案,因此陳平軒對於會議結果持「中間」看法;因此只要本案未撤銷的一天,自救會成員都須放下農忙工作,北上抗議,而這也是竹北鄉親第8次親身參與的「戰役」。
彭上耘:請農陣不要視我們為天生的二等公民
我是璞玉的社區青年。今天,竹北高鐵站周邊已經面臨人口成長、空間失序的發展壓力,住宅、商店、工廠及倉庫等,夾雜在細碎化的農地之間,已被人戲稱為「工農住商綜合區」,使得特定農業區名存實亡,所以我認為這裡應該儘快實施都市計畫。
在地居民非常期望在實施都市計畫後,家家戶戶有自來水,人人有一條好走的路,在發生緊急事故時,救護車、消防車可以進得來,家中子女能就近工作、照顧年邁父母,三代同堂,兒孫也能就讀附近中小學。
身為在地青年,我非常了解自救會成員的背景和實際的問題,帶頭反對的人,本身都擁有大型的違章工廠。薑母鴨總部及倉儲物流中心設在頭前溪取水口,污染灌溉用水,卻在媒體上說是保護優良農田,包裝成保護水資源,說實在只是出於私利在反對。
大家記憶猶新,在98年第一次專案小組上,自救會的代表說:「我們在高鐵特定區剛配回土地,希望璞玉計畫慢一點實施,以免影響地價,如果非做不可,我們就要爭取權益。」
隔年,自救會陳會長競選里長的政見如下:「璞玉計畫在去(98)年12月8日內政部通過後,竹北市都市發展的趨勢已經無法阻擋,若仍執意反對徵收與政府抗爭,並不符合我們大家的利益。」因此,他主張提高抵價地到50%。假若如此,將會降低公共設施的比例,嚴重影響整體環境品質。
實際上,陳會長並不是反對都市計畫,他在媒體上說:「我們不是反對地方發展,如果是因為高鐵附近的房屋太多,真的有必要徵收土地,那可以提出案子來討論。」由於他家的區位,正符合自己提出的條件,訴求出發點只是為了自己,而不考慮社區整體發展。
常常來抗爭的田守喜,本身是個代耕者,他在去年經濟部的審查會議上說:「為什麼不去徵收竹東、芎林的地呢?」由此可見,他也不是真的要保護優良農田,只是貪圖自己的便利,而反對都市計畫。
最糟糕的是,農陣只是為違建大戶背書,將自救會當工具,把璞玉當舞台,以農民的權益當作社會運動的賭本,並不是真正問題的解決者。每次抗爭,媒體轟轟烈烈的報導,被捧為英雄,風風光光地,享受英雄的滋味,農陣又不住這裡,計畫做不成,痛苦卻留給我們地方居民承擔。
反之,政府在台北都會區投入龐大的建設資源,身居台北都會區的農陣學者,無視於城鄉及南北差距,不當地干預地方自治,剝奪在地的發展機會,難道我們是天生的二等公民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xeVogKZPzI
蔡培惠
35:00 (璞玉範圍一直優良農田到山邊。)
>璞玉的基地範圍她根本不清楚,錯誤訊息,哪裡有到山邊請問? 離山還遠。
35:30 (新竹縣人口由45萬掉到42萬)
>新竹縣人口目前為54萬多人,每年增加約6000人成長率,引用錯誤訊息誤導社會大眾)
世新大學助理教授蔡培慧,從事社會運動,這是她的自由,我們予以尊重,然總需要了解整個計劃的背景、來龍去脈才適合做出評論。新竹縣近幾年人口成長均名列全國前芧,單以竹北市而論,每年人口平均成長4%~5%,連續數年高居全台第一,這可從人口統計月報或網路搜尋一下,均可得知。蔡培慧竟然在9/4內政部營建署前發言指出新竹縣人口在下降中,從44萬多人降為42萬多人,《這資料錯誤的實在太離譜》,是一個會上網的小學生都可查得到的資料,竟然從一個助理教授口中說出,顯然做學問的態度太過膚淺,也令世新大學校譽蒙羞,這種老師教授出來的學生,企業界敢錄用嗎?
夏鑄九:台灣沒有什麼時間再等了!!
(2010.10.16在竹北隘口里活動中心與地方民眾座談)精簡版
新竹科學園區升級計畫
璞玉計畫當年,十二年前是怎麼開始的?是我們當年在替新竹縣擬定綜開,新竹縣的綜合發展計畫。那個時候我們有機會在新竹縣作調查,我們知道交大有意要推動新校園,這個新校區從我們的專業觀點來看,我們覺得非常有價值,能夠帶動新竹地方發展。我十二年前就對當年的院長,現在已經沒有擔任院長,我對他這樣說,我說璞玉計畫就是新竹科學園區的升級計畫,技術升級計畫。
新竹科學園區很成功,帶來了新竹的發展,甚至帶來了台灣的發展。可是在十二年前,我們就看到新竹科學園區已經過去了,它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台灣想要保持在全球的競爭力的話,台灣還要更上層樓。
璞玉計畫有助產業轉型
那個時候交大有意提出一個新的校園,我們覺得對台灣當時的產業轉型是有益的,因為當時交大提出來的構想,是要把交大的校友們,高科技方面的研發工作,跟學校的教學工作結合起來,這個是非常新的構想,非常值得支持,可以讓台灣至少是廣義的電子業,可以更上層樓,這樣台灣才有競爭力嘛。所以那時候我們就把交大的新校園的計畫納進新竹縣綜開,叫做璞玉計畫。
我們為什麼這麼支持這個計畫?是因為這個計畫是以研發為主的,不是製造業,所以沒有污染。有汙染的話,是不能放在頭前溪這段,會污染水源,所以是高階的研發計畫,不是台灣過去依賴的製造業,所以他不會有汙染。
高鐵設站帶來發展契機
第二,因為高鐵的站設在這旁邊。當時高鐵設站旁邊都還是田,我們當時怎麼稱高鐵站?坦白說各位都是新竹縣民,各位看到了好處,高鐵設站,對當時的新竹市壓力很大,因為沒有高鐵站時,所以都是高速公路和鐵路的時候,新竹是高鐵的大門,可是有了高鐵站後,新竹縣變成大門了。我們當時開玩笑說新竹市就變後門了。可是沒辦法,我只是開玩笑跟新竹市的朋友這樣說,我們林教授(林欽榮)過去還是新竹市的局長,可是沒辦法,因為高鐵站設在竹北。我們認為,新竹縣市下一階段的發展,頭腳顛倒過來了,變成大門了,新竹市火車站前面,媽祖廟前面變成後門了,新竹市比我們還要緊張。
我們十二年前在做的時候,新竹市長是蔡市長,其實他心裡反而是很急,新的計畫讓新竹市變成後面了,可是前一個階段新竹市在前面。我要這樣說,我覺得十二年前,這個計畫會帶新竹縣出頭,而且這計畫沒有多久,台大又準備把台大生技園區放在這裡,電子業加上生物科技,這個新竹縣不得了,這就是璞玉計畫的來龍去脈。但是過了十二年,怎麼搞得還這麼慢?我都急啊!每次碰到林教授,我都在罵我們中央政府,因為這中央政府過去不管是綠的執政還是藍的執政,動作都非常慢。我對林教授說,這個計畫是關係著台灣的產業競爭力,我們的中央政府非常遲鈍,假如我是中央政府,我是行政院長,我一定要叫他特別快,三年不過的話我都要叫他下台。因為高科技業者都急,高科技競爭中,你看看東亞其他國家,人家都用跑百米的速度,我們還在慢慢走。等了十二年,到今天這個地步。
所以我的第二點,是說這個璞玉計畫是帶動整個新竹縣的經濟、社會和空間的轉型,現在空間的轉型都看到苗頭了,新的房子都已經出來了。璞玉計畫就是引領整個新竹的經濟,我剛剛講的技術升級要以研發為主的,不是製造業,以及這樣帶動新竹縣社會結構的改變,會有很多外地人,而且這些都是工程師,研究人員,會往這裡擠。這些人很多是透過高鐵天天來的,就是不再是從前的新竹縣,這樣造成新竹縣空間轉型,新竹縣樣子都變了。新竹縣房子也不一樣,自然環境也不一樣,是轉型。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璞玉計畫怎麼做到的?我為什麼一直抱怨十二年做得這麼慢?因為這是我們台灣的特色,計畫完成了要往行政院報,行政院當時是用國家重大計畫來推動,可是還是這麼慢,因為還要過區域計劃,就是中央內政部在管的,區域計劃以後是都市計劃,這是新竹縣政府在管的,然後過了都市計劃,或者將要過的時候,還要過也就是今天大家最關心的區段徵收。
區段徵收對地主照顧多
坦白說,用區段徵收,這是非常自然的結果。為什麼要用區段徵收?這是國家的法令,一方面讓未來的開發有足夠的公共設施,二方面讓地主得到比較多的照顧,可以拿回百分之四十的土地。這百分之四十不是從前的農業用地。這個坦白說,我願意從第三者的角度來說,對地主照顧是滿多的。我的朋友比較激進的是說,地主百分之十就夠了,這種教授今天不敢來啦。
從我專業觀點來說,太多了嘛!不太公平!可是沒辦法,因為國家法令就是規定發還百分之四十,可是百分之四十,比另外一種方式,叫做市地重畫,表面上看來地主可以獲得更多,百分之五十,可是專業界更不同意,因為公共設施不夠。
執行要更開放透明細膩
所以在這樣的情形下,執行有三點要提醒,因為已經走到門口,但是動作實在太慢了。我有三點提醒,因為目前這個階段,所有責任都在縣府身上,我就提醒縣府,執行過程要開放。第二個執行過程要透明,不是黑箱作業。再來執行過程要細膩,不然好事會變成壞事。所以過程要開放,手段要細膩,縣府最後球才踢得進門。我把他分三點講。
照顧弱勢住戶
什麼叫做弱勢團體呢?就是土地面積過小,區段徵收不能照顧到或有屋沒地者,這些暫時稱之為比較弱勢的民眾,他們仍然願意留在新竹縣這個地方的,新竹縣政府有權力可以做得更細緻些,更人性一點。
保存文化地景
我們新的璞玉計畫帶動新竹縣空間的轉型,要留下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不能被破壞,破壞了就太短視。過去台灣手段很粗暴,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
民間團體參與
第三點要提醒,這個治理除了地方政府一定要在場,也是需要民間團體參與。什麼叫民間團體,我舉一個例子,就像促進會這樣的團體。促進會不是花瓶,不是什麼替縣政府打掃、安撫地主的,這不是促進會的任務,促進會是代表地方的意見,平等地參與執行過程,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告訴縣政府。
我跟大家說,全世界都是一起介入,介入的過程要透明,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這些是合法的權利,政府本來就應該做的,透明的。所以這個促進會作為民間團體,要參與在這個透明的過程中。
民意代表監督
在地學者協助
縣政府的角色
我覺得這樣璞玉計畫作完以後,才會做得比新竹科學園區還要好。這才能帶動台灣產業技術升級,因為台灣沒有什麼時間等了,已經等了十二年了,快要完蛋了。好了,謝謝。(夏鑄九201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