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菜價格高 農民搶種 12月恐全面崩盤

今年高麗菜價格居高不下,一顆要價上百元,於此同時,農委會在昨天發出預警,10月高麗菜耕種面積,已經超過合理規模24%。12月採收期,難保不會再度出現「三顆菜換一顆茶葉蛋」的慘況。

價高、搶種、過剩、價跌、棄種、價格又上去、農民繼續種⋯⋯,同樣的戲碼幾乎年年上演,除了農民「賭性堅強」,農委會不管農民有無登記種植面積,「人人有獎」的耕鋤補助,更讓投機農民有恃無恐。

雖然上一次啟動耕鋤補助已是2011年,但明年適逢大選,已有許多業界的人預估,今年若價格崩盤,民代和政府可能為了選票,再次花納稅人錢,補助農民把高麗菜鋤掉。

高麗菜恐崩盤,業界憂補助耕鋤破壞市場

根據台北批發市場統計,目前高麗菜(甘藍)平均價一公斤約20元,比起蘇迪勒、杜鵑颱風過後的60元,相差近三倍,「現在還算量少的,大約12月10日,第一波高麗菜才會大量出來。」彰化竹塘高麗菜農蔡宜修說,今年颱風多,蔬菜價格好,農民搶種,風災後10月種下去的菜苗,到12月採收,「到時價格只會更低。」

高麗菜從種植到採收大約70天,農委會以市場需求量計算,全台灣每一旬(一個月有三旬)的高麗菜種植面積,大約需要180公頃,而今年10月上、中、下旬分別為239、213、223公頃,比合理種植面積超出近24%。

上述數據來自農委會的「大宗蔬菜種植登記與供育苗預警機制」,這個系統建立於2010年,透過國內育苗場資料和農民主動通報,掌握高麗菜、結球白菜的耕種面積,以高麗菜為例,一旦三旬都超出180公頃,便發出警報,呼籲農民不要再種了。

但是預警系統沒有辦法強制農民不要種,對「賭性堅強」的農民來說,預警系統最重要的功能,可能是決定耕鋤獎勵金的發放。農委會將耕鋤機制和預警系統掛鉤,有來申報種植面積的農民,若當年產量過剩啟動耕鋤,每公頃可補助7萬元。

然而,這個系統有個致命缺點:即使沒來申報,農民也可獲得4萬元耕鋤補助。農委會的說法是,要是不補助,過剩蔬菜流入市面,將拉低整體價格。這個說法看在農民和業者眼中,卻是不及格的藉口。

「先種再說,反正賭贏了我賺,賭輸了政府出錢。」熟悉高麗菜生態的業者直言,隔壁的日本採計畫生產,由農協統一收購高麗菜,分配每個農民種植面積,多了就不收,台灣卻是許多農民看到價格好,一窩蜂搶種,根本不管預警機制,農會也沒有肩負起類似日本農協的角色,「而且明年是大選年,農民就賭政府一定會補助。」

不過農糧署副署長林麗芳說,農委會已經3年沒有補助耕鋤,這次也會從輔導加工、冷藏倉儲著手。會不會乾脆取消耕鋤補助?或改成只有登記種植的農民才能領?他說,必須看整個狀況再來檢討,找農會、產業團體討論,先等今年產季結束再說。

IMG_4631-800
高麗菜搶種後盛產崩盤是經常上演戲碼

市場機制調節可以解決問題嗎?

不過許多農民仍對政府抱持悲觀態度,希望農委會干擾越少越好,「市場自己會有機制調節。」

他們口中的市場機制,其實就是讓價格隨著需求量變動。一位盤商透露,在慣行農業,專業高麗菜農一次種上百公頃,價格好時,一季可進帳上千萬,但業餘農一跟進,價格因供過於求變低,此時大農非但不縮手,反而也跟著種,「上一季進帳千萬,拿出兩百萬來賠沒什麼,但可以讓價格崩盤,跟風的農民怕到了,隔年就不敢種。」價格回升,專業高麗菜農才有生存空間。

「你要說這樣做很糟糕嗎?但是種高麗菜本來就需要專業,業餘農只是隨著高價種,崩盤是市場機制而已。」

真正專業的高麗菜農,除了栽培能力,還包括市場判斷。以蔡宜修為例,他所參與的產銷班,高麗菜總面積約30公頃,觀察拍賣市場的價格是基本功夫,每年種植前,還會看村莊附近的業餘農種什麼,如果連業餘農都種高麗菜,表示今年菜價好、有很多人種。

既然很多人種,就必須錯開採收期,判斷氣候變化,例如現在日溫32度,下個月可能剩24度,高麗菜生長速度不同,差20天種,最後採收可能差40天,「我就種在沒人種的時間。」他還會算準冬至、跨年、尾牙等吃火鍋時節,判斷種植時機,只要有七成把握就會種,即使失準也不致於賠太多。

市場規劃是根本之道

慣行栽培的高麗菜每公斤成本約6~8元,業界形容,種高麗菜是賭博,賭輸了,一甲地可能損失10多萬,賭贏了,進帳數十萬不是問題。

「成本和收益最好的時候可以到1:10,如果專業一點不搶種,賠的時候大概也只是1:0.5,投入2萬剩1萬。」蔡宜修說,高麗菜的價格看起來起落大,但要是以十年為區間,平均下來不會血本無歸。

最重要的是評估市場,不要追逐價格,他認為,一個作物要摸熟,至少得花3年時間,持續、穩定種植,別人無菜時你有菜,且品質好,通路會比較信任,收益較不易隨著價格波動;如果前一年種大陸妹、蔥,看價格好又跑來種高麗菜,崩盤後又放棄種別的,跟到的總是賠錢的時機,「見一個愛一個,最後只會兩頭空。」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組長翁震炘則鼓勵農民轉種,他透露,12月底將會引進青花菜截切機,高麗菜專業農可以撥出一部分面積轉種,截切處理後就可冷凍,夏天時釋放,「一甲地轉種,就少了60噸的高麗菜。」另也請育苗業者配合錯開給苗日期,至少晚一週種,調節產期。

雲林廖姓農民認為,有些農民一輩子只會種高麗菜,政府若要輔導轉作,必須先提供各個作物的資訊,例如各地栽培面積、栽培方式等等,讓農民判斷。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