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農民之路訪台專題(5)美濃現場記錄─農民團結,勢在必行

編按:本文為「農民之路2012訪台專題」系列文章,相關訪問行程及系列其他文章,請見文末連結。

────────────────────────────────────────────────

前言:

5月28日(一),農民之路及農陣伙伴一行人於中午抵達美濃,下午先認識美濃愛鄉和介紹高屏大湖的議題,之後移動至戶外,現場察看預計施工的區域。晚餐後的分享和交流,主題為「印尼和韓國農運組織介紹」;特別的是,這一天行程的翻譯,我們也和南洋姐妹會南部辦公室合作,邀請印尼籍姐妹陪同翻譯。

大雨就要落下─台灣與印尼的水庫經驗

美濃現正是午後雷陣雨的時節,下雨的前戲是悶熱不斷。

美濃愛鄉的昀臻以「台灣不適合蓋水庫」一句話做為開場,告訴在場的伙伴台灣因地質和天候等大環境因素,水庫其實是很不適用的,不僅僅是減低使用年限的問題,更多的是公部門在處理水資源議題時,過度地複製國外經驗,顯現其狹隘的思維和邏輯。

印尼農民聯盟的Yakub提到,印尼的水庫也有旱季和雨季之分,且大多以供應工業用水為主,並花很多錢在做清淤。但在台灣因大多水庫位址都在陡峭的山上,大型重機根本無法上山,故其實際的執行是有難度,且是治標不治本的。

約三點多時,傾盆大雨瞬間落下。

反吉洋人工湖自救會總幹事黃森蘭(我們習慣稱「老爹」)正在賣力地說著,但雨聲掩蓋過說話聲,無法聽得清楚,這時姐妹會的印尼姐妹們便將準備好的功課派上用場(她們已於兩天前先預習人工湖議題的簡報),讓印尼伙伴們可以對這議題有基本的了解,他們也對農民朋友如何抵制政府於高屏大湖的決策感到十分好奇。

高屏大湖的前身即為吉洋人工湖,這個工程會造成附近大面積良田毀於一旦,也會形成搶水,影響農田耕作,故早在2004年就展開抗爭行動,當時便有至縣政府抗議、上街頭等行動,也請民意代表刪除預算;但在莫拉克風災後,因南部遭逢旱災,便又再以不同名稱將此計畫送進議院,也因為這樣,農民們於今年年初又再上街頭表達心聲。

四點多,雨勢稍為緩和。

決定按照原計畫到高屏大湖的工程預定地走走,在老爹的帶領下穿過庄頭小巷,來到位於屏東里港的E區,並和約好的蝦農林清湶大哥碰面,實際看看佔地150甲的農田面積,並想像假若有一天這些田變成人工湖的話,所帶來的影響和景象是很驚人的!

3

讓農民知道自身權益正被控制著,就有機會邀請他們站出來。圖中為里港蝦農林清?(社大資深學員)在人工湖預定地現場解說。

韓國、印尼、南洋姊妹會的經驗分享

晚上分享會先由韓國伙伴Haesook介紹「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使用大量具對比性的圖片告訴在場伙伴,跨國企業如何剝奪農民的所有權利,進而也使得我們現在吃的東西邁向單一化,如麵包、玉米等,透過各式行動,達成糧食做為基本人權、重組食物貿易、及終結全球性饑荒等七個重要原則。

接著印尼伙伴Yakub介紹「印尼農民聯盟」(SPI),以「爭取農民權利」為出發點,在各地展開農民學校、土地重佔等行動,其中印象深刻的是,面對亞齊海嘯等災難時,也同樣投入救災行動,卻以「農民救助農民」的概念,運送新鮮蔬菜到災區,讓災民們不因受援助而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

南洋姐妹會的梅屏提到,莫拉克風災後,援助資源大量湧進災區,許多方便性的資源造成災民的依賴感,故「農民救助農民」的行動與概念是十分具有省思性的。

英清桑提到SPI的介紹,讓他想起台灣的早期社會是「以地養家」,做農的好壞都看老天,只是吃得多或少的區別,並不會活不下去,農民也不會負債累累,但現在因受到工業化和商業化的影響,做農投資是必然,沒有錢就無法存活;另外農民的身分和地位是具有其特殊性,種植作物沒有保險,卻肩負著國家糧食延續的命脈,若要讓政府更重視農民的重要性,全國農民就必須團結,爭取更多權益。

Haesook更以實例回應團結的重要性,韓國的農村子弟目前享有免費教育(到國中)、營養午餐、借貸及托育,這些都是透過農民組織去爭取而來,也因為受到這些支持,農民會種出更多好的食物供給消費者,這是個良性的循環。

這一刻,不分國內外,共同凝聚起農民團結的重要性,農民之路的朋友更以印尼文、西班牙文和中文帶領與會者共同呼喊「農民之路,萬歲」,期待台灣農民自團結與組織的那一刻及早到來。

英清桑長期關心在地議題,生動描述早期農業社會的自給自足,並認為現下農民團結是一條可行之路。

英清桑長期關心在地議題,生動描述早期農業社會的自給自足,並認為現下農民團結是一條可行之路。

南洋姐妹會的雪玲(黃色衣服者)正在翻譯印尼夥伴說的話,透過口譯讓姐妹們接觸更多議題,未來有機會透過不同語言轉譯農村的話語。

南洋姐妹會的雪玲(黃色衣服者)正在翻譯印尼夥伴說的話,透過口譯讓姐妹們接觸更多議題,未來有機會透過不同語言轉譯農村的話語。

願雨水帶來團結的發願

5/29(二),早上前往潤惠有機農場拜訪啟尚哥,分享他投入有機的經驗,及目前的發展;之後便前往社大辦公室,針對農村教育和保種等議題做交流分享。啟尚哥特別在意如何說服農民進行保種工作及相關活動,在台灣這不僅是花時間的工作而已,農民若沒有特別的誘因,是很難轉念投入這些工作的。

Haesook表示透過長時間遊說及消費端支持,讓農民了解尋找古老種子和保種是件重要的事,並鼓勵交換種子,也提到與台灣不同的是,因為韓國有農民的自主組織,平常就會有議題的討論,再慢慢去接受。這也是他們來到台灣,一直在告訴我們,農民的自主,農民的團結是多麼重要!

最近的美濃正值割稻期,天氣一放晴就是割稻機出動的時候,行程最後來到正在收割的田邊,匆匆一瞥並道再見之後,天空又開始飄起細雨,這兩天雨水都伴隨著我們的行程,希望雨水帶來的不僅是發財,更多的是農民們開始團結的發願。

啟尚哥 (咖啡色衣服者)對於韓國女農聯盟推動保種的經驗很有興趣,但團結絕對是首要之務!

啟尚哥 (咖啡色衣服者)對於韓國女農聯盟推動保種的經驗很有興趣,但團結絕對是首要之務!

系列文章:

農民之路訪台專題(3)土地掠奪的迷思

農民之路訪台專題(4)新竹現場記錄─印尼土地重佔運動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