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農民之路訪台專題(4)新竹現場記錄─印尼土地重佔運動經驗分享

編按:本文為「農民之路2012訪台專題」系列文章,相關訪問行程及系列其他文章,請見文末連結。

────────────────────────────────────────────────

農民之路(La Via Compesina)今天(5/26)的行程從早上九點左右展開,上午分別拜訪位於竹東軟橋里的有機米產銷班、竹東大圳的水利設施與進水口,以及璞玉計劃徵收區,在璞玉用過午餐後,下午拜訪竹東三重埔被劃入徵收區的稻田、竹東大圳的過水橋與二重埔湧泉,大約四點鐘,來到二重埔,捍衛農鄉聯盟劉會長的家,與當地民眾展開非正式的圓桌論壇。

晚會在晚餐後展開,由小朋友的古箏演奏展開序幕,接下來,分別由Haesook闡述農民之路的歷史以及宗旨,以及由SPI(Serikat Petani Indonesia)的代表Yakub分享印尼農民組織的抗爭經驗與策略。

晚上的公開演講,除了在地二、三重埔的自救會外,大埔、璞玉,以及觀音的反徵收自救會,都有代表來參加。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與會民眾的關心主題依然集中於土地抗爭上。

P1070999

晚間座談在農盟劉會長家門前廣場進行。土地抗爭仍是大家最關切的議題(攝影/鄭雅云)。

開放性抗爭與封閉性抗爭

在下午的圓桌論壇中,Yakub指出,印尼的農民組織把抗爭行動分為兩種,其一是「開放性抗爭」(open conflict),這是指諸如土地掠奪這類的問題,由於要保護的東西具體有形,且敵人也具體有形,所以在動員上相對容易。另一種是「封閉性抗爭」(close conflict),指涉諸如價格滑落等問題,在這些議題上,由於沒有具體有形的敵人,農民往往不知道是甚麼樣的因素造成價格滑落,不知找誰抗爭,因此很難組織。

農民之路的訴求與宗旨,在晚上Haesook的分享中展現得相當清楚,除了反對掠奪農地與水資源,農民之路主張食物主權,及維持小規模農業、對抗農企業、保種所涉及的生物多樣性訴求,另外也強調必須採用可持續農法(sustainable farming),這不僅是對抗農企業的利益,也是與地球環境的和諧共生。

再者,農民之路也強調與其他部門的連結,例如學生、工人階級等,在這個部分,Haesook所強調的不只是農民需要其他團體的幫助,更是一種solidarity(團結,這讓我想到巴西的無地農民運動所揭示的:農民要為勞動者生產廉價的食物,也讓我想到澳洲農民與工人階級的協同運動,這顯然不只是農民需要學生的關心、書寫、上街動員而已)。

不過,在圓桌論壇上,以及在晚會演講後的Q&A部分,徵收區居民提出來的問題多集中在土地抗爭上,最有興趣的議題,莫過於印尼的農民的重佔運動(”reclaiming the land”,特別強調是「重佔」而非「佔領」,因為是取回原屬於農民,但被掠奪的土地),要如何抗爭才有力?另外,被提出來的問題還包括:如何進行國際連結?但對於農企業、農產品進口與保種,以及生物多樣性這些議題,並沒有被提出來。

P1080171

5/26在竹東二重埔舉行了第一場交流座談。右起為:捍衛農鄉聯盟會長劉慶昌。農民之路(LVC)東亞與東南亞區域青年幹部、印尼小農聯盟(SPI)國際政策部主任Yakub。印尼隨行口譯、攝影Haddi。

印尼「土地重佔運動」的實例分享

Yakub分享印尼重佔運動的實例,在2009年的一次行動中,共重佔1729公頃的土地,有600個家庭參與,每個家庭負責1公頃土地,另外有一些組織的參與,每個組織負責10公頃地。農民運動組織全職人員,其家庭有保留地。其餘的土地用於公共設施,例如路燈等基礎設施。

Yakub強調,儘管佔地運動必須因地制宜,但有一些共同原則:首先組成任務小組,調查哪些土地可攻佔領。接著進行組織分工。接下來組成法律部門,因為在占領的過程中,一定會遭遇法律方面的問題,這時候就必須知道有哪些資源可供運用,以及保護自己。接著訂定重佔日,展開行動。一旦行動,不是個別農民,而是其家戶一起參與,首先搭起帳篷,馬上展開種植,然而必須種植糧食作物,並且不能出售土地。

P1080194

國際組織進鄉,語言翻譯是一大考驗,演講內容必須經過兩次翻譯:英語翻成中文、中文翻成在地語言(客語或台語)。

農民組織經驗分享

來自農陣成員提的問題,比較關切的是農民團體對農民進行教育的內容,還有參與農民之路後,如何反過頭來影響國內的農民團體。Yakub針對第一個問題進行分享,他提到,首先必須向農民強調組織的必要性,要團結起來,才有力量。其次是法律面向,必須知道哪些法律可以用來保障自己。農業技術的教導,也是教育的內容之一。再者,也必須讓農民知道政治經濟的面向,正是這些結構性因素,造成農民所面對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則由Haesook回答,她提到,在參與農民之路後,韓國的男農協會(KPA)與女農協會(KWPA)分別發展出策略以因應農民所面對的問題。在她所服務的女農協會這邊,在食物主權的原則下,所進行的是保種運動,以及建立農民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銷售管道。

後記:農村是農民的生活空間

5月26日的公開演講就在講者與聽眾的充分互動中結束了。遠離當地主幹道(中興路)於周末晚上的喧囂,在徐徐清風吹撫稻田,以及陣陣樹蛙鳴叫聲中,眾人在幫忙恢復場地之餘,也能感受田園的寧靜。或許對於久居都市的人群而言,這只是一種鄉愁,一種飄忽與不切實際的價值,但對於世居農村的人民,這是他們活生生的生活空間。

我們期待,農民之路所帶來的訊息,是一種empowerment,能讓人認知,對抗農地掠奪,不只是保障人民的私有財產,更是更全面性地對抗全球資本主義擴張下對於食物主權與人民生存權利的侵害,這是社會正義的面向;另外,對於可持續性農業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堅持,也具有環境正義的面向。而這樣的訊息,明天之後,將繼續深入台灣!

P1080213

土地掠奪的問題全球皆然,農民之路強調要擴大反抗與團結的力量,他們說:「Globalize the Struggle! Globalize Hope!」。圖為農民之路代表贈送旗幟給農民,並以中文、印尼文高呼「農民萬歲」。右六為農民之路秘書處幹部、韓國代表Haesook。

系列文章:

農民之路訪台專題(3)土地掠奪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