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滋滋的鳳梨罐頭曾是台灣出口的驕傲,支撐上萬家庭的經濟,來趟穿越之旅,你會驚艷原來近百年前日治時期用來做罐頭的「在來種」只比拳頭再大些,而且酸到讓人胃穿孔,當時還得仰賴牛車載運,再往後推展數年,適合製罐的「開英種」引進,成就台灣稱霸世界的龍頭。
鳳梨罐頭最輝煌的時期,年產值高達120億台幣,養活無數家庭,直到1980年代工商業快速發展,農村人口流向都市,工資上揚,台灣在世界鳳梨罐頭的版圖中逐漸被泰國、菲律賓等國取代,而當時掌握台灣鳳梨罐頭生產的台鳳公司和台東興業也轉向印尼等地投資,由此台製鳳梨罐頭漸漸走入歷史。
依年代區分,台灣鳳梨罐頭史大致可分為「日治開拓期」、「二戰萎縮期」、「戰後輝煌期」以及「80年代衰退期」。(請直接點選上方選單,閱讀不同時期)
現年90歲的和敬公司董事長洪碧山自嘲:「我是吃著鳳梨飯長大!」他的一生可說與台灣鳳梨罐頭史密不可分,71年前才19歲的他就進入台灣合同鳳梨公司工作,後來輾轉擔任台鳳南投工廠檢驗科長、台鳳總公司公務技術科長和董事長特助,歷經40年歲月,後被台鳳公司調派到台東食品工業公司(現為台東興業),接手管理台東鳳梨罐頭工廠。現在就讓我們跟著洪老先生的腳步,穿越歷史吧!
(1)日治初開拓:
日本接管台灣沒幾年,盤點台灣資源後,將鳳梨納入發展產業之一,1903年日本民間企業家岡村庄太郎在高雄州鳳山街(現今的鳳山市)創設岡村鳳梨工廠,成為台灣鳳梨工廠的開端。
當時台灣栽培的鳳梨品種為在來種,內容物不去心不切片,直到約莫1922年大量引入開英種,日本企業接連在台灣開設7家罐頭工廠,內容物才以人工方式切片和去心。
洪老先生有話說:在來種大概是在1650年代從海南島傳到福建再傳到台灣,當時在來種尺寸只比拳頭還大一點,皮很厚,芽目很深,因為芽目裡有鳳梨酵素,吃了會咬舌頭,為了做罐頭,鳳梨削皮後還得用刀子一個個把芽目取出,果肉利用率最多只有3成。
我們那時候都說鳳梨是「壞果子」,在來種鳳梨口感極酸,以前窮苦時就拿鳳梨果腹,常聽到有人吃太多被鳳梨酵素弄得胃穿孔,甚至死掉都有。
(2)二戰壯大外銷:
此時因為日本總督府實施配貸機器,鳳梨罐頭工廠一下增加到81家,1927年成立鳳梨罐頭同業組合,並在隔年於高雄和基隆設立「鳳梨罐頭檢查所」,由此確保品質,也間接壯大了台灣鳳梨罐頭的外銷市場。
不過,好景不常,1930年間同業惡性競爭、粗製濫造,再加上開英種萎凋病大流行,罐頭產業陷入不景氣,甚至導致有些工廠停工,於是在日本總督府主導下成立了「台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以確保原料收購價格穩定。
此時期開英種種植面積逐漸從南部擴增到中部,鳳梨罐頭製造量從52萬箱(1930年)增加到167萬箱(1938年),為日治時代最高紀錄,而當時在外銷市場佔有率,僅次夏威夷和馬來西亞。但這樣的輝煌成績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部分工廠遭到美軍炸彈的攻擊,再加上日本政府鼓吹增產糧食,鳳梨罐頭產業幾乎毀於一旦。
洪老先生有話說:我在1944年進入台灣合同鳳梨公司,當時二次大戰爆發,美國對日本實施鋼鐵禁運,不願提供製作罐頭材料「馬口鐵」給我們,所以當時我就被派進去台鳳合同鳳梨公司的研究部門,研究鳳梨罐頭以外的加工產品,像是蜜餞、醬鳳梨等,當時還從鳳梨中提煉有機酸,製成檸檬酸、醋酸等添加產品。
(3)二戰後世界龍頭:
1946年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台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並納入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旗下,1955年隨著耕者有其田政策,台灣農林公司鳳梨分公司整個出售民營,「台灣鳳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此時政府鼓勵產品外銷,祭出許多優惠政策,頓時各食品加工廠一窩蜂爭取鳳梨罐頭的製造,以鳳梨罐頭為主成立的工廠少說101家,台糖也在此時於台東實施鳳梨契約栽培,設立台東鳳梨罐頭工場。(以下照片由洪碧山先生授權使用,拍攝年代為1946年)
據了解,1970年代台灣鳳梨產業遍及東西部,最盛時期全台種植面積多達1萬7000公頃,外銷罐頭曾達410萬箱,取得世界龍頭,創造了4億3000萬美金的經濟。
洪老先生有話說:我在台鳳公司待了40年,當到董事長特助的位置,後來台鳳公司董事長謝成源投資台糖和台東鳳梨罐頭工廠,並委託兒子謝忠弼管理,我於是被調任接手台東鳳梨罐頭工廠廠長(現在的台東興業)。
當年台鳳公司有6間罐頭工廠,每年罐頭產量多達180萬,而台東鳳梨罐頭工廠一間年產量就有80萬,當時10條工作線有3條是全自動的,約僱用了3000人,每天生產線24小時輪班,約可消耗600噸鳳梨原料,相當於100台卡車的量,那個時代非常輝煌。
四、80年代衰退:
1970年代後,台灣經濟起飛,工商業快速發展,農村人口漸漸流向都市,隨著工資上揚,鳳梨生產成本提高,台灣鳳梨罐頭逐漸失去競爭力,漸漸被菲律賓、泰國、象牙海岸等國取代。
台鳳公司和台東興業也在此時轉向東南亞的印尼等地投資,頓時,鳳梨栽培面積從1972年的1萬6094公頃,降到1982年的6717公頃,十年間減少高達三分之二。
農業試驗單位則積極投入鮮食鳳梨品種的研發,台農四號、六號、十七號、二十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洪老先生有話說:台灣鳳梨罐頭歷史走過90年,雖然隨著台灣經濟迅速發展、生鮮鳳梨需求提高而沒落,但看著新品種育成和改良,而且這近十年來鳳梨酥的蓬勃發展,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延伸閱讀:
歷經86年努力,培育鳳梨國家隊18強!鳳梨專家官青杉,揭開台灣鳳梨好吃秘密
資料來源:
《台灣的鳳梨》,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著。
〈台灣鳳梨引進與栽培與製造罐頭年譜〉,和敬公司董事長洪碧山著。
(本文為財團法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